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生末世敏探春 莫向东风怨别离

《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美丽多才的女子形象,但在贾府的本家小姐中,最为出众且可以和黛玉、宝钗、宝琴、湘云等相提并论者,只有那位三姑娘贾探春。

探春外号“三刺玫”。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宝玉的同父异母妹妹、贾环的胞姐,人称是“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有些扎手。”就连从不过问家事的宝玉、黛玉也说探春是个“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乖人”。她是被评为“凤姐之下、众人以上”的顶尖人物,在贾氏四姊妹中是最出类拔萃的。对《红楼梦》里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曹雪芹不仅把她描写得才貌出众、光彩照人,而且对她的命运寄以深切的同情和叹息。在红楼群艳图中,应该说她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形象。

红楼十二钗(正册)关于探春的判词是: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坏给人看。尽管探春远嫁的结果或许可以算是比别人强。但对于这个才高志远、脂粉队里的丈夫来说,凭“父母之命”而被远嫁,后来娘家又一败涂地,像断了线的风筝没一点退路,只落得“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这也只能算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红楼梦》中对探春的形象刻画,大体上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容貌身姿——凸显其美;二是才华抱负——极展其能;三是身份命运——终归于悲。

对探春的姿容描写, 最集中的是在林黛玉进贾府她一出场时:“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可见这位三姑娘不仅身材苗条,脸蛋和眼睛都很漂亮,同时又深涵不俗的书卷气质,应该说这是中国古代美女的最高标准了。探春的美丽脱俗决定了她是在元春之外最受宠爱的女儿和孙女。平儿评说道:“她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她一二分,二奶奶也不敢怎么样。”

探春的才华和气质,源自于她的学识和修为。在那个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贾府及其姻亲族中都不禁止女孩儿读书(对其缘故本文不作探究)。这便给探春姐妹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开辟了有限的空间,也成就了大观园这个才女群体。

在曹雪芹笔下,探春所居住的“秋爽斋”就是一方秋景佳境,院子里种的也是梧桐芭蕉等冷峻繁茂的秋景植物,象征着三姑娘的气质象秋天般成熟充实、聪颖而冷静。第四十回写到“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进入秋爽斋看她室内的陈设:

“探春素喜朗阔,这三间屋子并不隔断。当地放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短短的几句话,一个充满翰墨芬芳的闺房场景,形象地表现了探春的性格和爱好。大花囊、大幅画、大鼎、大盘、大佛手,让人感到的是女主人的大气;紫檀架上放娇黄的佛手,洋漆架上悬白玉磬,汝窑花囊满插水晶球儿的白菊,拔步床上挂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床帐,色彩对比分明而不落艳俗,令人直感到扑面而来的是清秋气息;宋代米芾的画风号称是“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一幅米襄阳的烟雨图,使人联想到苏东坡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寓示出探春果敢、豪迈、冷峻的个性;用颜鲁公的书法,加上对联中“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语气里那“闲云野鹤”般的闲适意境,更表现了探春潇洒烂漫而又理智脱俗的精神追求。

探春的居住环境是曹雪琴着意刻画的场景之一,因为这是主人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那些古董和器具在主人的精心摆布下,显示出高雅的情趣和灵动的活力。在大观园世俗的华丽之中,隐含着超然物外、返朴归真的韵味。通过对秋爽斋的描写,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的形象便兀然凸显。

贾探春的才情、志向有着相当扎实的学识修为底子,突出地表现在诗词书法和理财治家两个方面。前者如果仅可算是大家闺秀消遣取乐、抒情言志的雅趣,而后者无疑就是一种经济实务方面的杰出才干。

探春非常勤奋好学,是个追求风雅和完美主义的女孩,是个书法爱好者兼诗人,也是个慧眼独具的审美者。黛玉初进贾府时,宝玉给她起了个字叫做“颦颦”。探春马上就问“何出?”, 宝玉胡诌一通《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云云,探春笑道 :“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她敢在贾母和客人面前毫不胆怯地跟哥哥探讨学识问题,着实令人佩服这个小姑娘的大胆、成熟和好学。贾府四春分别怀有琴棋书画四项雅技,探春擅长的是书法。在元妃省亲回宫后,就指名命她抄录大家的诗词匾额,汇集成册。她生病时,了解她的宝玉哥哥除了送新鲜荔枝给她吃,还送了颜真卿的真迹,让她欣喜不已。她的书桌上堆满着各种名人法帖,可见她平时苦练不辍。

除了书法,探春最大的爱好就是诗词。她是贾府四春中最具文采诗才、可与钗黛比肩的人,大观园中起诗社的动议就是她提出来的。(第三十七回卷首脂砚斋批道:“美人用别号亦新奇花样。且韵且雅,呼去觉满口生香。结社出自探春意,作者已伏下回'兴利除弊’之文也。”)这里不妨把她命丫鬟翠墨送给宝玉的花笺——“诗社邀请函”照录如下: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瘃惠爱之深哉!(兼陈染病及对宝玉送鲜荔并真卿墨迹给予抚慰的感谢)

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直抒对古代文人雅士结社吟诗的倾慕)

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婉述邀请立社赛诗的恳切)

此谨奉。

大观园诗社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精彩情节,如果没有这些女孩子们结社赋词、斗诗展才的故事,整篇小说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必然大为降低。这篇风雅清丽、文采横溢的“邀请笺”,不仅是引发了众姐妹和宝玉、李纨结社的雅兴,其中“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二句,更展现了这位三姑娘“巾帼不让须眉”的胸襟。就连宝玉看了,也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诗社既以探春相邀而起,我们就先来看其咏白海棠诗:

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第三十七回的咏海棠诗以及下一回的咏菊诗,把红楼群芳每个人的思想、情趣、品格都表现了出来,每一首都可谓是“诗如其人” 。曹雪芹也通过其中的寓意,隐示了他们的命运。探春这首诗看似在写白海棠姣娜的容姿和高洁的风骨,其实就是她本人的写照。“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对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进一步的描绘。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缟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在第三十八回菊花社赛诗那次,探春选得两题: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岁秋分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菊花诗会最后的公评结果,黛玉以三首菊花诗夺魁,其次便是《簪菊》的作者探春。连宝钗等也都赞赏她“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一句的不凡。探春的诗才不如黛玉,这是探春自己也承认的,在给宝玉的花笺里,“兼慕薛林之技”一句便是她的直白,对评判结果,她也是表现出一种泰然处之的冷静。

《菊花诗》和《咏白海棠》属于同一类型,都是当时都城社会的习俗和有闲阶级的文化生活情趣在花事吟唱上的反映。《红楼梦》里大多数同类内容的诗,都有寄情寓兴的一面,显然有选咏者各自的特点。

 黛玉夺魁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咏菊》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众人对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一句更是赞不绝口——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绝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了出来。《问菊》诗中的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问菊,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全为问句,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梦菊》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首联中“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非慕庄生蝶”中的“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明说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这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结句“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更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一次作了暗示。

探春的一首《簪菊》,表明她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一句,敢于直对杜牧和陶渊明加以平章。杜牧是长安人,其《九日齐山登高》诗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等句,与本诗中插菊、饮酒事直接并提相合。彭泽先生指陶渊明,大家都知道陶既喜菊,也爱酒。探春这二句起码是同他们平起平坐的语气。接着,“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二句更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宝玉哥哥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十二首咏菊诗的最后一首《残菊》当然带着她个人的色彩。她曾预言贾家要“一败涂地”,《残菊》就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的最后结局,也包括她自己的结局。从“残菊”诗看探春,可知她“运偏消”时,恰如菊之“露凝霜重渐倾”、“ 枝无全叶翠离披”,境况已大不如前;“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正是她她远嫁不归的象征;所谓“明岁秋分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等语,其用意也不过如同元春省亲临别时所说的:“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这只不过是女儿宽慰父母的话罢了,哪一天能同父母兄妹重聚,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这也同“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曲子对应了起来。

 

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有金钗十二人,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当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的总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比如薛宝钗的“忆菊”,就一味地是寡妇腔。忆菊,其实是忆人,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寡居时的“闷思”、“断肠”等凄凉情绪。……

探春的与众不同并不仅在于她的清雅可爱,她的真正魅力在于那股内涵的男儿气概。《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不乏富有男子气者。比如才干、智谋胜于男子的脂粉英雄王熙凤,不爱女工、饱读诗书、富有高士气质的林黛玉,心计深远、机变百出的世俗才女薛宝钗,以及心胸开阔如名士风流而又好着男装的史湘云等,但终归是一幅女儿态。而探春则是个志向很高、渴望有大作为的人。她曾痛心地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 探春并不寄希望于爱情和家庭给予自己幸福,她的抱负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表明在探春的心中,男人可以做的事情,女人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她的想法与迎春等普通封建女孩想的“多少男人都不行,何况我哉?”的消极思想大相径庭,真正是“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跟贾雨村说:现今的贾府“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指的是贾府开始衰败的经济形势,在安富尊荣的背后,潜伏着由盛向衰的必然结局。贾府姿意挥霍的主要表现是:奢侈铺张。宁国府一个孙媳妇秦可卿死了,一场丧事,极尽铺张,花了多少银两,是难以计数的,贾珍说:“不过尽我所有罢了。”;大兴土木。为迎贵妃省亲,从东边一带,接着东府里花园起,至西北,丈量了一共三里半大,盖造省亲别院。毫银数以万计。元春也说“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人浮于事。各个主子该使多少丫环小厮,这些奴仆的等级、月银,不管经济状况如何,向来是有增无减。荣府四百来人中仅此一项每年共需七千余两。;浪费无度。贾母的饭菜是“把天下所有的菜疏用水牌子写了,天天转着吃”,大观园一个管40人饭的厨房每年开销约四千两,除日常饭菜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还有赏花、赏月、赏雪、祭祖、庆寿、过节、荣升等,那宴席的奢华排场就更盛了,过年唱戏,用箩筐往台上撒钱,看小孩儿抢钱取乐,可谓挥金如土。;贪污中饱。贾府有一笔算不清,弄不明的糊涂帐,那就是包括下人在内的贪污挪用、中饱私囊。贾政查账时发现,所入不敷所出,加上连年宫里花用,比祖上加了十倍。贾政不看则已,看了急的跺脚道:“这还了得!已经'寅年用了卯年'的,有什么不败的呢?”这样一个萧索、凋敝的经济形势,连待字闺中的小姐林黛玉都看出来了:“替他们算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经济背景下,贾府是个什么样子呢?探春说是“一个个像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王熙凤说是“站干滩儿的、推倒油瓶不扶的、隔岸观火的、引火吹风的、坐山观虎斗的,一应把式全有。”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痛心疾首地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她幻想着如大丈夫般施展才干,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族。

王熙凤坐小月子,给了探春代管家政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她要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负。探春上任开始,众管事媳妇们认为她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年轻小姐,“且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比凤姐以前便懈怠了许多”。但几件事下来,就显示出探春有胆有识、秉公办事、杀伐决断不让须眉的才干。

先是贾府里有脸面的管事吴新登媳妇来“议事厅”回说:“赵姨娘兄弟赵国基昨儿出了事,已回过老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来。”她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年轻姑娘家,试她二人有何主见,也在看探春怎样处理她亲舅舅的赏赐,说毕便垂手旁待,再不言语。李纨提出赏四十两。探春叫吴登新媳妇拿来帐本念了对这类事赏赐的旧例之后,决定赏二十两。探春生母赵姨娘听说后,哭得鼻涕眼泪地来到这里说:“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探春拿帐本念给她听说:“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偏我改了不成。”当凤姐打发平儿来说:“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度着,再添些也使得。”探春回绝说:“你告诉她,我不敢添减,混出主意。”吴新登媳妇等众人,这才见识到三小姐探春的厉害。

这件事刚处理完,又一个媳妇来要求支领环爷和兰哥儿学里的一年公费。探春问:“这一年的银子,是做那一项用的?”那媳妇回说,是一年学里吃点心或买纸笔,每位有八两银子的使用。探春听了便裁处道:“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里领了月钱的。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蠲了。”

平儿来到“议事厅”,又提起小姐、丫头们油脂粉钱。探春说道:“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又是二两的事。我想咱们一月已有了二两月钱,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可不是又同刚才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这事虽小,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呢?”平儿回说:“姑娘的月银,买办买来交给各处预备姑娘们使用,可是各屋里姐妹们都是现拿钱买的。竟有了一半子,不是买办脱了空,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探春听后道:“因此我心里不自在,跷费了两起,东西又白丢了一半!不如竟把买办的这一项每月蠲了为是。”

探春蠲了这两项弊端,省下的银子也很有限,但却关系到掌权者和各位主子的利益和脸面,是一件犯忌得罪人的事。连凤姐都认为“早就该免”因怕触犯这些人“恨极”了,而未敢蠲免。可探春 “擒贼先擒王”,把上层主子这些弊端就给“添减”了。“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都不免抱怨,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发连夜里偷着吃酒的工夫都没了。”众管事媳妇们心服口服,再也不敢小瞧了她,都悄悄的议论说:“大家省事罢,别安着没良心的主意。”平儿也警告众媳妇说:“果然招她动了大气,不过说她一个粗糙就完了,你们就现吃不了的亏。” “那三姑娘虽姑娘,你们都横看了她。二奶奶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只单畏她五分。们这会子倒不把她放在眼里了!

不论对于治家还是治国,“开源节流”都是一条基本原则。探春代理家政时的另一项大作为,就是对大观园管理的整治,让我们看到了她超过凤姐的经济意识、理财思想。

年内贾府的大管家赖大的儿子赖尚荣捐官出任县太爷,请主子们去喝喜酒,探春进他家的花园看了。当她听他们家的女孩儿说这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儿、吃的笋菜鱼虾,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时,颇受启发。在“议事厅”议事时,探春说道:“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探春的意见是,将大观园里所有的老妈妈中,以“老成本分”、“能知园圃”的,管理园里树木、翠竹、花草、池塘、稻田。取消纳租制,一年一订“孝敬”额度,交园中公用,剩余归己。为了不引起“里外怨声载道”,也为了照顾没有分管园林的老妈妈们,还规定他们“拿出几串钱来,大家凑齐,集散于这些园子中的妈妈们,让她们也沾带点利益”这样一举三得利益兼顾的原则,上下满意,皆大欢喜。李纨听后补充道:“好主意!果然这么行园子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于是,“众人听了,无不愿意”,“均表示除了家里或公用的,一年还可交些钱粮,个个欢喜异常。”当即按花名册,依据每人的特长、条件及个人的要求,把管树、竹、稻、花、荷、菜、鱼、虾等处,用笔圈出,实行分工。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园内有人操心修理栽植花木,滋长茂盛,可以一年好似一年;二是不致作践果木,浪费果实,可即用即取;三是老妈妈们,可以得到贴补,大家均有利益可得;四是节省了花匠、山子匠及打扫人员等的工费。此外,她们把余利交给园中管理,该用该添的用在众人头上,“将此有余,以补不足”。宝钗说:“这几样,都是她们包了去,不用帐房去领钱。”而帐房里一年省下四百两银子,二年八百两,“打租的房子也能多买几间;薄沙地也可以添几亩了。”

十七世纪,我国已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农村尚属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城镇已开始有了商品经济的萌芽,如绸缎、茶叶、盐、日用品等,普遍存在甚至是大规模的作坊式商品生产。这时的贾探春能把“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看成是“值钱的”,无疑是商品价值观的反映。她能够针对贾府“出去的多,进来的少”这个日渐衰微的状况,兴利除弊,扭转不利局面,除了因为她知书达理以外,还在于她的男儿心胸和悟性。同样读书识字的黛玉、宝钗、湘云等,包括当家的王熙凤和老爷、太太们,就都没有她这种见解和胆识。曹雪芹赋予她这种见识,是为了展现探春超过男人的才能。或许也还寄托着曹雪芹对那个病入膏肓、风雨飘摇的社会加以救治的理想。

至于有的评家说:“把她称之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学家亦不过分。”进而把探春标榜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人,甚至去研究“探春的经济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等等,我认为是在拔高这个文学形象,有点“戏说”和“大话”的味道,是不可取的。

探春的出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欣赏。老太太喜欢她,凤姐钦佩她,姐妹们尊重她,姑娘们敬畏她,下人们都怕她三分。但是,那个“庶出”的身份,不仅限制了她的思想和作为,也直接影响到她的命运和结局,是她心里终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

不少评论认为探春的封建等级观念极浓,对其生母赵姨娘、胞弟贾环的态度是冷酷无情,是自耻和攀高枝的表现。但是,她那森严的等级观念和灭绝天性的冷酷无情,并非俱生而来,乃是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封建贵族的伦理纲常所造成的。如果我们不从社会根源上去探讨,仅仅苛责探春个人,那无疑是本末倒置。

在“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的封建社会,探春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她是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又是“姨娘生的”,为世俗所轻。正如贾琏的小厮兴儿向尤氏姊妹夸赞探春之后所说:“可惜不是太太养的。”凤姐听了平儿汇报探春理家的情形之后,连连夸道:“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接着便颇为惋惜地说:“你哪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为庶出不要的。”因此,“庶出”成了探春的一块治不好、挖不掉的心病,使她形成一种独特的心态,尽力向王夫人一边靠,也竭力离赵姨娘远些。她无法改变“庶出”这个事实,而她的生母赵姨娘偏又是一个自轻自贱,为众人所鄙视的人物。胞弟贾环更是猥琐不堪,处处遭人嫌弃,常常使探春处于难堪的地步。

探春对身份之敏感,反应之强烈,十分典型,谁要一涉及“庶出”,就好像在她伤口处按了一把盐。一次,宝玉向探春学说赵姨娘因她给宝玉做鞋而不给贾环做鞋如何报怨时,探春登时发怒道:“怎么,我是该做鞋的人吗?我不过闲着没事,做一双半双,爱给那个哥哥兄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当宝玉说赵姨娘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时,探春益发动了气。将头一扭,道:“连你也糊涂了。她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

她那在贾府当仆人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赵姨娘想趁探春管家的机会多讨一些殡埋银子,遭到探春的拒绝。赵姨娘哭闹说:“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没有听完,气的脸白气噎,哭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的检点了!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昔按礼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么说,每日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表白!也不知道是谁给谁没脸。”

探春时时处处要表现出自己是“主子姑娘”的身份和地位,百般忌讳因“庶出”遭到轻视。抄检大观图时,每到一处,都是伏首贴耳,任其抄检。唯独到了秋爽斋,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她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著呢。”“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著,一针一线,她们也没的收藏,要搜,只管来搜我。……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那王善保家的素日虽闻探春的名,她自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哪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她敢怎么!她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她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她这样,忙说:“妈妈走吧,别疯疯癫癫的!”一语未了,只听'啪’的一声,王善保家的脸上早著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著王善保家的问道:“你是什麽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著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发了不得了。你打量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著你们欺负她,你可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

这除了是在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对“家里自杀自灭”的痛心,探春更多的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曹雪芹对《红楼梦》中几百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一个个都呼之欲出,每当我们读这本书时,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会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这是其他任何一部小说都达不到的艺术境界。恐怕这也是所有《红楼梦》影视剧都不能让观众满意的根本原因。当我们细心地去品味探春这个形象时,书中的探春除了对“庶出”这个身份有一种近乎神经质的敏感外,还应该看到她作为女孩儿的善良、细心、坦诚、真挚的另一面。

赵姨娘能给贾政做妾,年轻时肯定自有她的优势,何况民间自古就有“妻不如妾”的说法。大家族中尽管有严格的纲常伦理,但妻妾之争是不可避免的。倘若细心地去品味,在贾政、王夫人、赵姨娘、宝玉、探春、贾环这六个人物的相互关系中,不难体会到探春和其生母、弟弟明显处于弱势。探春终究是要嫁出去的,而贾环是有资格和宝玉分财产的人,书中看不到赵姨娘在贾政面前已经完全失宠,精明而又掌握实权的王夫人如何能放松对她们的警惕,那看不见的战争始终存在。探春在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关系时,是很不容易的。

探春恪尽孝道、严守闺范,一直努力做个合格的大家闺秀。即便是对很不讨人喜欢的赵姨娘,她也是极尽委婉、细心地加以回护。六十回写芳官将茉莉粉替换蔷薇硝糊弄贾环,赵姨娘认为:“若是别一个,我还不恼,若叫这些小娼妇捉弄了,还成个什么!”于是就到怡红院找芳官等人打架。探春听报后过来,劝解说:“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我正有一句话要请姨娘商议,怪道丫头说不知在哪里,原来在这里生气呢,快同我来。”“……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玩意儿,喜欢呢,和她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她。便她不好了,也只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她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账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一席话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去了。这里,探春对生母的爱怜、劝慰和引导之意表现得十分真诚。

当赵姨娘因争娘家兄弟赵国基丧仪多少找探春来无理取闹时,探春先是以礼相待——让座,说“谁踩姨娘的头了,我为姨娘出气”;再晓之以理——“这本是祖宗手里的旧例,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再动之以情——“如今还没做成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再怒其不争——“我怎么忘了?教我怎么拉扯?这也得问你们个人,哪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最后被赵姨娘一口一个“你舅舅”逼急了,才气极说出看似无情的堵赵姨娘嘴的话。可见她内心并不愿意当众给赵姨娘没脸。她所气恨的,是自己的生母太不争气让人笑话。也可以看出,她为此生气说明她心里真的是在乎赵姨娘。

探春亲近宝玉,是因为他是自己的亲哥哥而又俊雅平和。她严厉管束着贾环,是希望他能如贾兰一样用功读书,将来在贾府立身。她心中有一个说不出的期望,如果贾环能科举出仕,自然可以让人刮目相看,那么赵姨娘才能有一个不错的未来。可是赵姨娘不懂,贾环不明白。赵姨娘只是把仇恨的目光落在宝玉身上,贾环只知道和宝玉比淘气、耍纨绔、学下流。赵姨娘的不争气、贾环的不成器使探春看到只能靠自己了。她明白嫡庶之间的矛盾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也明白了上层的得过且过,她不得不清醒地面对现实。她的淡泊谨慎是为不引起王夫人的敌意,是为避免王夫人把她们娘儿三个一起当作敌人。这样,她们受到的伤害和面临的危险也会小一些。然而,浅薄无知、心里又搁不住一点事的赵姨娘不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同生母之间的相互不理解,探春又不能明说。这对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女孩来说,心中的压抑和委屈当然十分沉重。在难以承受而又无处诉说的情况下,她只有对着亲生母亲发泄,这是不难理解的。

因为鸳鸯拒绝贾赦纳妾的事受到连累,王夫人被气头上的贾母骂了几句。探春是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现是亲妹妹,自然也不好辩;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执、凤姐儿、宝玉一发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可“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探春在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探春不仅想得细致透彻,还敢于冒贾母的盛怒站出来,并且能用一句话为王夫人解冤,让老太太承认自己胡糊涂。王夫人对于这个慧心秀口、为人乖觉的三小姐,对这个本是自己丈夫嫡亲的女儿,对这个全家上下都喜欢的、象玫瑰花一样美丽聪敏的三姑娘,也只能礼让三分了。

然而,探春的一切努力都不能改变她的命运和结局。探春所面对的不仅是处在风雨飘摇中的贾府里的仇人,压在她和姐妹们头上的、决定他们命运的罪恶势力,是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和伦理关系。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爷儿们”可以妻妾成群,还有所谓“衣冠不论纲常事,付与齐民一担挑”的歪理,女孩儿却不可能有自己的婚姻幸福。曹雪芹没有写出探春的婚姻和结局,未能最后完成对这个形象的塑造。然而,他在前八十回却把这个人物刻画得非常鲜明突出,已经活在读者的心里。

至于探春的未来命运和归宿,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关于她的判词中已作了暗示。《红楼梦》曲的“分骨肉”(寄探春)则道:“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可见“探春远嫁”正是曹雪芹的原意。第二十二回探春在她所出的谜语《风筝》中写道:“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相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更进一步对上述暗示给予了肯定。面对探春这个悲剧性的结局,我只能说:“运生末世敏探春,莫向东风怨别离。”

 

记:平心而论,不管高鹗的续书有什么不足,后四十回基本上是根据这种暗示来写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探春远嫁”一集,较好地体现了曹雪芹的原意,弥补了后四十回的不足,无论情节、场面和人物的刻画,都是富有新意和创造的,庶几可以告慰曹雪芹于九泉之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杂谈《金陵十二钗之探春》
红楼梦:出身不好的姑娘,如何才能活得漂亮?
脂砚斋因何说唯有贾探春能拯救贾府?答案全在王熙凤的这句话语中
确实只有探春活的最有尊严
绽放在大观园中的玫瑰花
探春的身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