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情包袱
userphoto

2023.01.13 广东

关注

    新近接触有如此失眠的个案:

    S是一个国有集团的“笔手”,诉说近半年时间,夜晚都在为一桩人情,为一个曾经帮过自己的友人,经常辗转难眠。

    S坦言,早些年背井离乡来到小城,孤独无助时刻,那个友人帮过自己,还是对方主动施恩的热情相助,当时让一家子倍受温暖。

    后来双方各奔西东,即使不再做同事,这些年来,S总是念念不忘之前所欠下的人情,也一直在寻找可能的(向那个友人)报恩机会。

    现实却是两者之间的社会与经济地位悬殊过大,似乎那个友人平日也找不到什么可让S帮忙的地方。

    最终,机会还是找上来了,那个友人要参评专业技术职称,必备条件之一是需要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对方自然而然首先想到了S这个“笔手”。

    尽管S是集团里面公认的文字高手,但是隔行如隔山,对于那个友人的专业领域却是一窍不通,眼巴巴听着对方见面总是一通“你就帮帮我”的恳求说话,S欲拒不能。从此将近半年,S整天在冥思苦想,拚命费心用力,仍是无从下笔。

    也曾想过悄悄花些钱,在网上找个枪手代劳。可是S心地善良,又担忧会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误了友人前程。

    家人看到S这样白天苦想黑夜冥思,时不时亦是责怪S自讨苦吃,明知无能为力,当初就应该开口说明自己帮不上忙,不会进退两难。S仍是着急说,那当年欠下人家的人情,怎么去还啊?

    就这样,不知不觉之中,为了一笔人情债,为了一篇大论文,S为之消得人憔悴。

    相比之下,S还只是失眠罢了,早两年有单报恩酿成的悲剧,至今说来提起仍是吁嘘不已。

    事情是这样的,有位老前辈为亲朋的一个商业项目,找到当年的老部下请求帮忙办一办。

    这个老部下当时执掌一方,当然清晰这个“忙”的斤两,也清楚于法于理且不容,但碍于情面,还是硬着头皮应允下来。

    时间一周一周的过去,老前辈每一次的询问,老部下每一回的稍等,慢慢让老前辈焦躁起来,开始怪罪老部下如今是不给面子啊,不近人情啊。

    想到当年老前辈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恩,这个老部下最终仍是被“人情与面子”这一根稻草压垮了,试图违法违规帮忙办理审批。

    结果可想而知,既未能帮上忙,误了老前辈的好事,还葬送了卿卿的大好前程,丢了饭碗还被公诉。

    现实生活中,但凡为了人情包袱而强为已难的故事,甚至于一不小心就酿成事故的,也并非罕见。

    古训“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无疑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

    古往今来,儒家先贤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施于人而不求回报”的典范,比如“我有德于人,不必望感。”[清人宋纁《古今药石·憬然录》];《菜根谭》也讲:“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日常生活中,“受施勿忘”也不易,“施恩勿念”更加难。某种意义上说假如一个人帮助他人做点好事,总是念念不忘他人要感恩,总是在期望他人要报恩,其实,此举并非在真的帮人,是在等待一种交易。如此一来,施恩也好,受施也罢,无形之中,双方项背长久都会驼着一个包袱……

    显而易见,为何一个人同样是出钱出力,帮助熟悉的与帮助陌生的之后,自身感受往往会有天壤之别!?

点击关注[听松2018]

为了前行而放弃 为了坚守而舍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人做事的技巧: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采访了10多位处事圆滑的老前辈,他们都总结出了9条极其重要的人情
和同事相处的三十个原则
知足安分
人际高手都明白的简单道理
人活着要明白哪些人情世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