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座中山纪念堂与敦厚人家
userphoto

2023.01.13 广东

关注

    因为纪念,神州都有好多[中山路];因为缅怀,南北亦有许多[中山纪念堂]。

    尽管两者均已耳熟能详,但若是问说全国最早建成的第一座中山纪念堂,究竟在哪儿?可能知晓者仍旧寥寥无几。

    新近回乡闲逛,聊叙惊讶闻知,原来全国最早建成的第一座中山纪念堂,就在乡下小镇“三河坝”,就在韩江源头的西岸江畔。

[大埔县韩江源雕像]

    “三河坝”小镇位于粤东北著名侨乡大埔县西部,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此交汇成韩江而得名。

    随着电影《建军大业》 2017年的热映,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壮烈英勇的史诗再现,让粤东北山区小镇“三河坝”这一名字瞬间火遍全国。 如今,在“三河坝”小镇,韩江东岸矗立有“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韩江西岸保存有古典雅致的中山纪念堂。

    沿着韩江西岸堤坝,南下拐进三河镇汇城村,途经明代古城墙与中山学校,左侧即见“中山公园”石牌坊,三河坝中山纪念堂就在里面。

    中山纪念堂外大门石牌坊,原为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的墓道,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1929年兴建中山纪念堂时将此牌坊改为中山公园,并由胡汉民题写“中山公园”的隶书横匾。

    步入中山公园,绿树掩映的红砖甬道笔直通向中山纪念堂,照例大门口挺立有新修的孙中山铜像。正面两层立体建筑框架,颇有西欧教堂的风格,典雅壮观。楼顶为木瓦结构,呈人字形前低后高,二层楼顶题字“中山纪念堂”亦为胡汉民手迹,题字下边有牵牛花雕饰。

    从大门进入纪念堂内便是正厅,迎面可见孙中山、陈炯明、胡汉民、蒋介石、邓仲元、张猛6人一起谈话的蜡像,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到三河坝劳军后,在天主堂行营公馆敦促陈炯明援闽护法的情景。

    大厅正中墙壁漆画有两面旗帜,左右书有“博爱”二字,为孙中山先生真迹;正墙左侧悬挂有复原的当年海陆空正副司令务必爱护纪念堂的布告,右边涂写有“纪念会仪式与国民月会仪式”。居中横梁上有蒋中正书“景仰国父”等真迹横匾。这些珍贵文物由于历史原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涂上油漆和石灰浆,现仅依稀可见。

    正厅左侧有楼梯通往二楼,原为会议室的二楼,现布置有孙中山与徐统雄史迹展览等。

    纪念堂左前侧有鱼池,还有一座重新修葺的六角凉亭,亭内竖有一块3米高的中山纪念堂碑记,花岗岩石质碑记为前中山大学教授范琦撰写,本地书法家陈力堂的隶书。

    整个纪念堂四周都是青竹翠木族拥,四季常青呈现的勃勃生机,置身其中,自然让人想起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河坝中山纪念堂与中山公园建于1929年春,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比广州的中山纪念堂还早两年建成。1985年4月被大埔县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2月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纪念堂旁边原是三河镇中心小学,该纪念堂既是一座纪念建筑物,又是三河镇中心小学的礼堂,长期以来由三河镇中心小学使用、管理。1999年广东省文化厅曾拨专款对纪念堂天顶瓦面及大门圆柱按原貌进行部份维修。2003年大埔县政府筹资600多万元,本着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迁建三河镇中心小学,修复公园及纪念堂,并增设孙中山铜像等。2004年11月修复竣工后,三河坝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公园成为粤东北侨乡的又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 

    瞻仰三河坝中山纪念堂,不能不提起被称为“国叔”的大埔侨胞徐统雄。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但政权被袁世凯窃取,国内军阀割据,南北分裂,列强入侵。据大埔县文史资料记载,孙中山先生为了挽救中国危亡,于1918年5月26日专程从潮汕乘“协和”号轮船到大埔县三河坝汇城天主教堂,与驻三河坝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等将领商讨援闽攻闽,建立“闽南护法基地”。当时陪同孙中山先生到三河坝的有胡汉民先生。

    孙中山此行在大埔县停留了5天。孙中山亲临大埔,使当时的粤军士气大振,后来迅速进攻福建20多个县城,建立了闽南护法区。

    孙中山先生1925年病逝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在三河坝留下的光辉足迹,大埔旅新归侨、同盟会会员徐统雄先生到南洋各处拜访侨界乡贤,商募资金,于1929年春在大埔县三河坝汇城凤翔山麓建筑了中山纪念堂,将原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道石牌坊改为中山公园大门,并由胡汉民亲书“中山公园”横匾。由此可见,三河坝小镇能够建成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被称为“国叔”的大埔归侨徐统雄先生实为奠基人。

    为何大埔三河坝人徐统雄(1886—1947)会被称之为“国叔”?

    原来,1905年冬,孙中山赴南洋宣传革命,当地经商的徐统雄聆听后即认同追随,积极支持。当1906年孙中山再次赴南洋宣传革命而驻足新加坡时,徐统雄前往拜访,并由孙中山亲自介绍加入同盟会。徐统雄原名徐港宜,字洞云,孙中山认为“洞云”有遁世绝俗之意,遂为其改名为统雄,沿用终身。

    自从认识徐统雄之后,孙中山每次到新加坡,食宿均在他家中。为了支持孙中山革命,徐统雄还让母亲帮助照料孙科。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进行反袁斗争。为加强与南洋侨胞的联络,争取支持,中华革命党在新加坡成立支部,由徐统雄负责。当时,徐统雄在新加坡一带根据孙中山指示,协助邓仲元发动华侨为革命募集军饷30万大洋。

    据《星岛日报》报道,当年为了资助孙中山,徐统雄将自家7间店铺资产全部典卖,捐做革命经费。因此,徐统雄深得孙中山器重,视为海外知己,每至星洲均食宿其家,故坊间有徐统雄每以“国叔”自居的美谈。1925(民国十四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徐统雄曾应邀回国担任广东东路公路处兼韩江治河处处长、潮梅财政视察员。

    翻阅桑梓侨乡史料,作为粤东重点侨乡,当年类似“国叔”这样矢志追随,典卖家产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大埔南洋侨胞,仍有好多。

    比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徐统雄介绍加入同盟会的大埔县湖寮镇华侨蓝来许,当年也与徐统雄一样,典卖了自家7间金饰店铺财产,所得3万元全数赞助孙中山革命之需。孙中山曾多次与徐统雄到蓝来许金饰店内作客,促膝长谈,合影留念。孙中山曾特赠1幅穿大元帅服的单人照给蓝来许,该照背面孙中山手写:赠给来许同志。

    后来徐统雄集资兴建中山纪念堂,蓝来许怀着对孙中山的一片倾慕之情,亦慷慨捐助千元巨款,并不辞辛苦襄助徐统雄四处筹集建设资金。

    如今驻足三河坝中山纪念堂,一砖一窗,一草一木,从中不难窥见徐统雄,是一位孙中山先生的终身追随者,是一位洋为中用的大胆实践者。此正如三河坝中山纪念堂记所述,“夫爱乡之心,原为爱国之本,未可以其事小而讥也。苟善推之,可扩充而至于世界人类,吾愿人能效徐公以爱乡者爱国,以爱国者爱天下。”

    早暮莫忘亲嘱咐。尔今瞻仰三河坝中山纪念堂,品读徐统雄、蓝来许等客家先辈事迹,从中既可感受到祖先源自中原地区的客家人尊文重教、宗乡爱国的文化传统,更可体会到客家人代代传承的敦厚秉性。

    因为,敦厚者,诚朴也,宽厚也。

点击关注[听松2018]

为了前行而放弃  为了坚守而舍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埔三河坝
大埔三河|三江汇聚千年古镇,红色种子在这播撒!
梅州美矣(一)——小镇故事多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古镇(旅游览胜)
广州中山纪念堂,2016年
大埔旅游—路线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