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头研究国学,发现很多道理,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人告诉我们了。
只是,我们越走,路越窄;越走,越自以为是。
内心的虚空和形象的膨胀,构成了极大的讽刺。
庄子杂篇《渔父》里,详细讲述了人身上的八种坏毛病,还有做事时经常犯的四种祸患。认为一个人只有清除掉这八种毛病,不再推行这四种祸患,才有成材的可能。
这种人格上的自我完善,说到底,是道家的修行,也是每一个人的修行。
世间,你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必将构成你的道场。因此,每一个你遇见的人,每一件你遇到的事,都必定有其因果,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度你。
每一个人,只有一件事一件事地去修,才能慢慢见到自己的本心。所有的顿悟也好,悟道也罢,都是建立在不断地经历、体验、反思、再经历的过程中的。
“八病”不清,人难通透。
第一病:总。
什么叫总?就是不是自己职分以内的事也兜着去做。这个毛病,很多人都有,尤其是觉得自己有本事的人,觉得别人都不行,总是要处处出风头。
这个毛病,犯了三点忌讳:一是僭越,不懂规矩方圆,不知界限。二是抢人饭碗,不懂江湖。三是强出头,必遭嫉恨。
第二病:佞。
什么叫佞?就是没人理会也说个不停。说到底就是自恃有才,不停炫耀自己,但是,旁人已经厌恶至极。
第三病:谄。
没有节制地迎合对方,就是谄。谄之所以是病,一是可能为虎作伥,二是可能添油加醋,三是可能蒙蔽拱火对方,居心叵测。
第四病:谀。
不辨是非巴结奉承。阿谀之人,多为恃强凌弱之人,是没有底线原则之人,因此,专事阿谀之人,清醒的人,早早远离之。
第五病:谗。
谗即喜欢背地说人坏话。这样的人,芸芸众生中,不乏其数,修养不到,一不小心就犯了这个毛病。只是,当你诟病他人之时,人家也看清了你的斤两。
第六病:贼。
庄子所谓贼,是指离间故交挑拨亲友。我们常说家贼难防,是因为家贼太了解情况了,因此,往往容易拿捏人短处、弱处,制造是非就容易。所谓祸起萧墙,就是说的家贼作乱。
第七病:慝。
什么是慝?就是称誉伪诈败坏他人。《周礼·环人》言,“察军慝。”即是指阴奸的意思。
第八病:险。
不分善恶美丑,好坏兼容而脸色随应相适,暗暗攫取取舍于己意的东西,即为险。说到底,险恶之人,毫无底线原则,只为自己利益。
此“八病”,实则人性中的污垢,外能迷惑人,内则迟早伤自身。修行,最终就是要修掉这些人性恶疾。
“四患”不移,事必无成。
第一患:贪得无厌。
庄子言,喜欢管理国家大事,随意变更常规常态,用以钓取功名,即为贪得无厌。历史上朝令夕改的事,就是这种情况。因此,无定规可依,无定章可循,人心惶惶,军心涣散,万事不可成。
第二患:利欲熏心。
自恃聪明专行独断,侵害他人刚愎自用,即为利欲熏心。但凡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之人,大多是无视他人之人,因此,往往损害他人利益,甚至是集体的利益。
世间事,多败于此。
第三患:犟头犟脑。
即是知过不改,听到劝说却越错越多。做事碰上这样的队友,应该能气吐血。这样的人愚不可及,粪土不可涂墙也。团队里要是多几个这样的人,好事也必将办成坏事。
第四患:自负矜夸。
跟自己相同就认可,跟自己不同,即使是好的,也认为不好。说白了,就是井底之蛙,以自己的认知为准绳,闭目塞听,自我中心。这样的人做领导,那么,下面的人,最终,只能是乌合之众。
庄子借渔父之口所说的“八病”、“四患”,与老子所讲“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孔子所说“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佛家所云“四无”——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含内理差不多,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的。
《庄子·渔父》篇,也为我们文化中的隐者形象、高人形象建构起了基本框架,成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学形象,更因此,形成了一种世外高人式的隐者文化。越往后,渔父形象越孤高绝世,便有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可以看到,文学中的渔父形象,是越来越沉默了。大概也是因为人性的顽疾,太难撼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