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读书

书是传承人类历史文明的载体,是汇聚人类思想文明的工具。如果没有书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会变得极度地缓慢,甚至止步不前。所以说,书是极其重要的存在,读书对于一个人来说也就极为地重要。

古谚说“开卷有益”。一个人只要愿意打开书本来读,总会有所收获。

书籍最基本的特点是包罗万象。自有文字以来,人们把所见所闻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各种知识类书籍。从远古时期的甲骨文到现今的电子文章,人类创作的知识类书籍数量可谓浩瀚如烟,多如繁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包含在其中。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无法亲身去观察体验世间的所有事物,但是通过阅读知识类书籍可以最大程度地去了解认知世间的万事万物。

书籍高层次的特点是记录情感。人在体验世间万事万物的过程中总会有所感想,人们把自己的所感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智慧类书籍。人们在用文字记录情感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创造出了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表达形式,这些文字表达形式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自古以来人们通过文学形式,表达了各种各样的人类情感:宗教信仰、爱国思想、民族气节、怜民情怀、家族亲情、男女爱情、朋友友谊、个人节操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民族文明产生了文学,同时民族文明也体现在文学形式上,一个民族的文学成就代表了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那么要想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明,就必须深入地学习这个民族的文学,也就是要认真地阅读这个民族的各种智慧书籍,读的越多,认识就越透彻。

文明是需要沉淀的,像酒一样,酿造的时间越久远,其香味越醇厚;文明是需要传承的,像玉一样,把玩的人越多,其色泽越圆润。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持续的历史,在这条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华夏文明,就像古玉壶中的美酒,色泽晶莹,香气自溢。身为华夏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一降生就天然具备了享受这文明的权利和环境,难道我们不应该感到庆幸和自豪吗?但是不要忘了有权利就有责任,我们有责任把我们的华夏文明传承下去。怎么传承?从读书做起。

这里有有一点需要说明,传承不等于继承,传承的过程中是有改进和创造的成分的。比如现在人们一提起古都西安,就会想到大唐文化,就会想到唐诗三百首。西安市更是在某条步行街上挂满诗词名句,号称传承大唐文化。但是遗憾的是,在琳琅满目的诗词灯牌上,竟然没有一句是当代人所作,这不能不让人深感遗憾。千年前的繁盛已经成为过往,我们不能只是厚着脸皮吃老祖宗的留给我们的文明红利,既然认为唐诗是好的,我们就要去传承,去创作,而不是只是一味地继承。

有句古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科举时期人们对读书带有功利性质的说法,是不可取的。读书可以求得前程,读书可以求得钱财,但是读书不能只是为了这些。我们华夏文明所产生的诸多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太多的人生智慧和社会经验。从小的讲,我们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可以学到做人的智慧;从大的讲,我们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可以学到治世的道理。如果读书只是为了求前程,发大财,岂不是舍大取小,得不偿失?

可悲的是,现今社会,人们从孩童时代开始读书起,就被灌输读书谋前程,读书发大财的观念。以致书越读越自私,越读越糊涂。长大以后步入社会,认为读书的作用已经完成,于是丢掉书本,再也不会多看一眼。因为在人们眼里书只是谋得工作的工具,获得工作之后,书自然也就再没有什么用处了。

人们不明白的是,社会就是一片汪洋大海,风高浪急,漩涡密布。如果没有导航的灯塔,身陷其中的人必将迷失方向,最终落个船毁人亡。而书正是这汪洋大海上的唯一灯塔,并且这灯塔的亮度是与个人读的书的质量和数量成正比的。这时候也许有人会说,我父亲一辈子大字不识几个,不是也生活的好好的吗?那是因为他老人家一辈子只生活在大海的浅滩处,而且他一辈子乐在其中。人若远离浅滩,必须心怀智慧,而智慧来源于书本之中,这就是灯塔的意义。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要想活的通透,活的坦然,就必须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有所了解,明白社会到底是什么,明白自己在社会中是个什么角色。只有弄明白了这些,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

那么怎么才能了解社会呢?只有读书,书中的文字会告诉你以前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的。读明白了以前的社会,大致也就明白了什么是国家,什么是统治,什么是阶层,什么是生活。明白了这些之后,回过头再认真的想想自己所处的社会,想想自己目前的处境,也就什么都明白了。

明白了这些之后,自己能做些什么,该怎么去做呢?书会告诉你一切。“修身、齐家、平天下”,当你看清了自己在社会的处境之后,根据自己的处境,选择自己能做的事去做。有事业心的,可以去读读历史典籍;性情淡薄的,可以去读读诗词文章;清心寡欲的,可以去读读佛道经书。

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书可以让你看清万事万物,书可以教你学会修行自己。读书多的人总是那么从容睿智,泰然自若;不读书的人总是那么患得患失,举止无措。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什么书是好书呢?在当今社会,这是个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在建国以前,书是奢侈品。因为技术落后书本的印刷出版是要花费很大精力和财力的,所以只有大家都认可的文章才会被出版。那个时期的书籍绝大多数都是可读之书。

当今社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书籍出版成本降低,市面上充斥着海量的书籍,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诸子百家,心灵鸡汤,玄幻言情,甚至还有什么同人小说,此处省去若干字的小说,“屎尿体”的诗歌。可以说书籍的出版几乎不设门槛。至于那些在网络上所谓的靠码字堆砌出来的东西,我就不提了。

咋一看,我们的当代文学事业是遍地开花,空前繁荣。粗读之后,发现一本本砖头厚的书字数不少,但是所言空洞乏味,所表枯燥无采。更可怕的是,有些书中充斥着色情、暴力、享乐、虚幻的内容和思想。这类东西,不能称之为书,应该称之为毒,这种东西是千万不能看的,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对这类毒物更是碰都不能碰的。

那么到底有哪些是好书呢?说实话,我个人读书较少,现代的书更没有读过几本。我个人认为建国以后除了老舍、路遥、陈忠实、王朔、霍达这几个人的小说外,其他的小说大可忽略不读。当然建国后应该还有一些好的小说,但是遗憾的是,我时间有限没有拜读,我读过的现代小说里就认可以上几人。诗歌类的,没法说,因为我个人认为建国后我们就没有诗人。至于现在流行的什么厚黑学,周易解读,人生指航之类的,个人认为不能归于文学之中,不过是粗看了几篇《论语》、《道德经》、《周易》,就信口开河,大写特写人生哲理,这些都不能称之为书,不过是徒有书的形式罢了。

建国前的书,可读的就太多了。我个人的建议是根据你的喜好和精力,能读多少读多少,多多益善。当然读这些书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的责任:传承。要有所取舍,有所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全部继承。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读书只是学生的事,成年人什么道理都懂,没必要再读书。好好地想想你现在的思想状态吧,现在的你是不是内心一片茫然,是不是对人生充满了悲观,是不是觉得生活太过无趣,是不是觉得自己没有方向,甚至丧失了活着的欲望?

如果是,那么听我的,拿起书,书中的智慧能解答你一切的疑惑和迷茫,书中的智慧能给你带来全新的力量。

读书吧,朋友,它会教给你智慧,而智慧恰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赋(之160)
3?、书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凿石
读书宣言(转载的)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生命因阅读而精彩||磨志坚(广西)
读书不是越多越好,有思想的人一定会看这几本,增长智慧提升涵养
浸润书香,传承经典 ——第九届“读书节”启动仪式发言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