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杂人性里开出的恶之花
userphoto

2023.04.06 河南

关注

1、

1849年9月的一天,法国鲁昂的克鲁瓦塞别墅内,福楼拜邀请了几个密友,正在为自己刚刚完成的耗时3年自认为神来之作的《圣安东尼的诱惑》初稿,进行一场“老友朗诵评鉴会”。福楼拜用4天的时间,读完了书稿,然后问大家觉得怎么样。一个朋友说,这稿子简直糟糕透了,你应该把它扔进火堆里,最好不要再提它。福楼拜在创作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第二天,那位朋友感觉自己昨天的话确实有点伤人自尊了。便又对福楼拜说,“你为什么不写写德拉马尔家的故事呢?”一语惊醒梦中人,福楼拜茅塞顿开,“对呀!为什么不呢?”

德拉马尔的故事是鲁昂一年前报刊上传得纷纷扬扬的新闻事件,他本人曾经是福楼拜父亲所在医院的实习生,成家后的德拉马尔在鲁昂的一个小镇上开了家私人诊所,他一生经历了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个比他大很多的寡妇,没多久就得病死了。第二任妻子是附近农场主的女儿,长得年轻又漂亮,却是个荡妇,很快就厌倦了和他的婚姻生活,开始在外面寻情问柳,先后勾引了两个情人,日益增多的粉妆打扮和生活花销,使沉迷情爱中的妻子变本加厉走上了高利贷,导致最后无路可走,妻子服毒自尽,一年后的德拉马尔在抑郁中离世。

伴随着《圣安东尼的诱惑》创作的失败,在结束一场中东旅行后。1951年回到巴黎的福楼拜,以德拉马尔的故事为素材,全身心的、脚踏实地的投入到新一轮的创作当中,用五年的时间创作出了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经典名著《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周克希译版 豆瓣评分

2、

《包法利夫人》的出版在当时引起了法国贵族上流社会的强烈骚动和不满,他们对书中的情节不置可否,认为这是一部有伤风化、低级下流的书籍。福楼拜并因此吃了一场官司。最后,又打赢了这场官司。由此,出于好奇也好,欣赏也罢,《包法利夫人》意外走红,成为了欧洲当时民间、文学界最受欢迎的读物。这一红,就是100多年。这么给你说吧,只要是在欧美一提到包法利夫人,就相当于在中国闲谈”潘金莲“之名,永远有讲不完的话题。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别看《包法利夫人》故事简单、俗不可耐,网络上随处可见。但这部小说的文体在当时的法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写作”教科书“的的意义。

福楼拜以散文叙述的文体语言来写这部小说,字里行间浪漫而富有诗韵的美。小说分为三个部分,35个章节,每个部分都有大量的景色描写,每一处的语言都独具风格,像读散文一样充满韵律,令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抛开语言的技巧和魅力来讲,作者史无前例第一次放弃了以往作家全能上帝道德的说教叙事口吻,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而展开讲述,使读者有了新的体验和代入感,令小说耳目一新,开了文学史上的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之所以如此受众和特别,与福楼拜的构思巧妙,对文学本身以及小说节奏的精准把控不无关系。小说里有几个情节特别精彩,也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农展会上州长在讲台上的讲话和罗多尔夫与爱玛的调情交相辉映,调情伴随着演讲的回音,讽刺味儿十足。农展会上的颁奖环节,做了五十年的佃农老妇人领奖的心情和语境,以及第三部分情人莱昂和爱玛在马车上幽会做爱,环游巴黎大街的情节,是描写性爱中,我认为最优美且具有艺术感的段落,克制而又不失意境。

读这部小说,你渐渐会发现福楼拜有一种能力:就是通过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动,来一点点让读者发现和了解人物本身,我觉得特别好。以至于我在读《包法利夫人》整个过程里,就好像一只透明的精灵一样,跟在主人公的身后,去经历、见证了一场悲剧诞生的前因后果。这种感觉在读完后,一种悲凉感油然而生,无可奈何,却又连连叹息。所以,我就特别能够体会到,福楼拜在写到爱玛服毒自尽死了的时候,他趴在一堆稿纸里嚎啕大哭时那种心境。各种因素的结合,导致爱玛必须以死来解脱。

也让我觉得,一本能够传世的经典小说或作品,一定是作者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无意识的往前走的,他是无法随意修改其中的任何决定性情节的。倘若是提前设计好的故事,由于创作思维的局限,也就让故事本身没有什么意义,而令人失望了。

3、

福楼拜用了近两个章节的篇幅来讲述爱玛的服毒死亡到入棺埋葬,期间包括医生的抢救、艾玛临死前的挣扎、小镇上居民的热闹围观、邻居给爱玛穿寿衣埋葬等等,活生生构成了一个19世纪法国小镇的生活影像,那么远又那么近。

对爱玛死亡的着重描写,我们可以间接看出作者对主人公又爱又无奈的矛盾心理。也就不难理解后来有人问福楼拜怎么看待包法利夫人这个角色时,他为何脱口而出”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这样的狂语。要想了解福楼拜这句话的语境,和对小说主人公态度的矛盾心理,我们就应该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爱玛和福楼拜是处在同一个时代,经历了法国七月革命、以及第二帝国的诞生,也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确立的时期,法国境内一边是保守主义的日趋衰退,一边是自由主义浪潮的日益上扬。资产阶级和工农业在法国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生的社会风貌以及资产阶级的分化让贫富之间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大,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迷茫。福楼拜就是这一时代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然而,从小厌世的他,又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身份极其厌恶。

而包法利夫人是身为工农阶层典型的代表。她是农场主的女儿,在资产阶级与浪漫、自由主义的风化下,几年的贵族读书学习,使她渴望富足的生活,走入上流社会的圈子,却又没有能力让自己摆脱命运的不公。这种矛盾不仅令福楼拜本人无奈,更催生了爱玛本人短暂一生不断追求的命运。

《包法利夫人》插图  爱玛与莱昂在旅馆

4、

就小说《包法利夫人》而言,爱玛是一个悲剧人物。她是一个聪明漂亮、心思敏感、虚荣心强、渴望浪漫、又对爱情和未来生活充满无尽幻想的女子。如果放到现代,她不过就是一个有点姿色的邻家普通女孩而已,也许会在某个城市遇到一个普通的男孩子,经历一场不痛不痒的纯真爱情也说不定。但放在法国那样一个矛盾的大时代环境里,注定造就了一个不一样的她。

少女时期的爱玛在贵族学校读过几年书,看了一些浪漫主义的爱情文艺小说,养成了一个桀骜不驯的习惯,对插花也好,还是弹钢琴也罢,都只是三分钟热度,她不是一个好母亲,从来没有好好正眼抚养过自己的女儿。她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里,渴望遇到自己的”子爵“,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经历一场刻骨铭心的风花雪月。然而,和平庸无能的医生包法利偶然戏剧性的结合,让她的梦提前破碎了。对生活不服输的她,不安于现状、精于算计的她,渐渐走上了婚外情、玩火自焚的道路。

很多人把这部小说奉为女孩婚前必读的经典,期望她们把爱玛这种人生经历当作一个警醒,不要误入歧途。但是,细想下来,为什么爱玛会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呢?到底是谁害了她?显然,并不是她自己盲目的故意使然。我相信爱玛是后知后觉的。抛开所处的环境,她接触的每个人,鲁奥老爹、包法利先生、莱昂、罗多尔夫、奥梅、勒侯店长等等,都是间接导致她一步步走向悬崖的凶手,他们很默契的伸出了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形的推着爱玛往前走。当爱玛遭遇困顿的时候,他们又同时袖手旁观的保持沉默。以至于最后的爱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她能想到的办法,只有服毒结束自己生命。爱玛是资产阶级新生下的牺牲品。

其实,读完这本小说,最让我唏嘘和感叹的人物还是夏尔·包法利先生。小说的开场就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了他从童年到青年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窘态。在爱玛心里,他羸弱、无能,说到底,是一个十足的可怜虫。一个女人是从来不会爱一个自己看不起的男人的。对于一生无欲无求,相当满足的包法利先生,书中是这样描述:"宇宙之大,对包法利而言,大不过爱玛那衬裙的丝裙边。"把女人在心里看的如此重要,对男人而言,这是很悲哀、也是很危险的事情。所以,我们就可以清楚的明白,在爱玛死后,包法利最终郁郁寡欢而死。丝裙边大小的世界都没了,他也只能死。

5、

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有太多像包法利这样的人,他们生性无趣,呆滞木纳。对衣着品味生活毫无打理,没有一点进取心,抱着一种生无可恋的状态奔波在城市之间,囫囵于一段感情,从来不知如何相处和经营。在情绪的刺激下,对未来不抱有任何幻想。这是比爱玛的结局更悲剧的人物,你渐渐会发现,他们对这个世界毫无用处,这种人没有主见,没有抱怨,没有梦想,更没有未来,一生都被笼罩在别人的存在感之下,蹉跎于世,成为社会的寄生虫。

这也就是爱玛与包法利结合的结果。一个在不断的追逐索求,一个极度安于现状的不思进取。强烈的对比和不平等,让他们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

爱玛在临死前有过一段挣扎,眼睛中极度恐怖和害怕,冥冥之中似乎听到了疯子在吟唱,或许她是有点后悔了,但这世间终归没有后悔药。

包法利夫人是这芸芸众生里偶然开出的一朵恶之花,但她的死却是一种必然。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复杂的多面性,也让我们明白在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面对穷凶极恶的欲望和追求时,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本文为

《用十年的时间,和一群人读透100本文学书》

《包法利夫人》长篇书评

点击上方链接、查看详情或加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条橙子330的想法
​滕威:福楼拜的金粉|天涯·新刊
大师 | 福楼拜:一世隐居的文学巨匠
谁害死了爱玛?
苏童解读《包法利夫人》:一部包含人性弱点的百科全书
《包法利夫人》:有关爱情的人性诘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