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诗词声律概论》(律诗篇)005  五音十二律与格律诗的关系(二)

(二)五音六十律与五言律诗的押韵

      关于律诗的押韵《说文解字》中说:“韵,和也。从音员声。”简单来讲可以理解为使音律变的和谐。押韵也称“压韵”,就是将同韵的字用在诗词曲赋等韵文的句末或联末,使诗文作品声韵和谐,具有节奏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从《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诗文创作,就已经开始押韵了。有人将此时的押韵称为萌芽阶段,认为此时的押韵,出于自然而非刻意为之,并没押韵的概念。

     在两千多年前的确没有押韵这个概念,但古人对音律上的和谐还是比较讲究的。关于押韵,到底该怎么来理解呢?在前边我们提到过,五音相和而成调;在十二律五音五宫图中,每一调中包含九个音序,这就好比五言格律诗中的一联。之前提到过,十二律之间的转换,从起始音到结束音会产生八个结点,加上起始点和结束点,一个会产生十个节点。而结尾的点与下一律的起点重合,所以在五音五宫图中只标出了九个点,如果加上与下一律重合的那个点,就变成了十个点,正与五言律诗的诗联相合。

     五音六十调是六十组不同的音序排列组合,调与调之间相互关联,这就好比是六十粒珍珠,原本是六十个独立的个体,用一条线将它们串连起来之后,就成了一条漂亮的珍珠链。声律同样如此,调与调之间有了重合的节点,才能将六十调串联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音律体系。

     音律的变化既是十二律吕之间的纵向转换,也是五音之间的横向转换,五音五宫图中的第十个音序,既是上一律的终点,也是下一律的起点。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太簇生南吕为例,如太簇律以徵音结束,南吕吕则当以徵音起始,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断,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律吕的转换宫调也随之变换,宫调转换之后音的高低则发生改变,所以某一律以宫音结尾则下一律不一定以宫音为始。

    此律终,彼律生,周而复始,音律无穷。所以押韵可以看作是诗文声律中的转折点。如果不押韵诗联之间便无法进行衔接。试想,联与联之间失去了衔接,声律自然是不和谐的。当我们按照十二律吕转调图将十二律吕五音五宫图上的音序进行排列之后,就会发现诗文声律的韵是五音有序排列之后的必然产物。

    古人诗文的押韵,讲求的是音律上的和谐,而这种观念随着诗的发展与演变,其意义也逐渐变的丰富起来,不仅讲求音律上的和谐,也更加注重意境上的和谐。所以押韵并不是单纯的将同声韵的字拼合在一起,而是有着其更深层次的实际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静水流深(聂笑民)《关于格律诗常用句式结构之我见》| 闲云野鹤《书法作品展》
论纳音取象
易经纳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声律!
何为相对律、相粘律
诗词对仗技巧
词学集成 [清] 江顺诒辑 宗山参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