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创热点 | 传统文化内容的转型与升级

文化创业热点及变迁

传统文化内容的转型与升级

       文化创业的“补丁”阶段,是在旧的生产版图上的薄弱点、空白点上进行补充,例如大众图书、商业电影等。其动力来自国有及非国有文化生产者在现有文化版图上的创意与进取。而文化创业2﹒0阶段,重点是传统内容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与升级,使旧内容抵达互联网新大陆,具备互联网内容产品的形态、功能和价值。

首先,几乎每种旧内容及其形态都主动或被动地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比如说图书报刊、影视用户群体的萎缩、流失、老化。原因是互联网将受众分流、“移民”到了网上,而网生代、Z世代等网络“原住民”则天然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内容和社交。

其次,几乎每种旧内容都明确了转型的目标与方向:从数字化升级为互联网化。互联网科技与文化创业找到了融合机会。

创业首先从文化产品电子商务领域展开,网上书店、电子书是这一阶段的创业热点。

1995年,三十而立的美国人贝索斯借到30万美元,在租来的车库里创立了亚马逊,用互联网卖书。基于“长尾理论”,亚马逊可以把所有已出版的图书、报刊、音像产品都搬到网上销售,这解决了实体书店货架、库存、销售周期有限与图书、阅读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它不仅使所有生产商的出版物能够在线展示,更能连接读者阅读需求与图书产品。此后,音像、点卡等实体文化商品和电子书、游戏等虚拟文化商品都大量通过网络销售,形成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商品在线交易模式。

类似的模式被引入中国,雷军创办了卓越网,2004年以7500万美元被亚马逊收购;李国庆、俞渝夫妇创办当当网,2010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园。

网上书店开启的文化电商模式,既解决了传统文化商品库存过大、退货率高的痛点,又用互联网重新连接了图书与读者,体现出创新带来的效率。

如果说网上书店只是对传统发行环节的信息化、网络化,那么亚马逊开拓的自助出版模式,则利用互联网对内容编辑出版的环节进行了重构。自助出版可以被视作出版业的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任何出版商或者个人都可以在亚马逊平台上出版自己的作品,并在0﹒ 99~200美元范围内自主定价。这种业态绕开了传统的出版商和书商环节,对传统的编辑—印刷—发行的商业模式形成了冲击。亚马逊或为互联网出版商的典范。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冲击了文化生产的产品形态和业态。在数字化网络化的过程中,书籍杂志的产品形态升级为电子书、数据库。这些新物种一方面保留了图书的系统性、完整性、可批注性等文本特征,又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增加了电子书的保存、使用、分享、互动的新内容特征。2007年,亚马逊推出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建立了在线数字阅读场景与入口,开始布局数字阅读商业模式。传统出版社纷纷押注电子书,辽宁出版集团有“掌上书房”,中国出版集团有“大佳”,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亦墨”。不过,众多出版社基因的电子书先是败给了半路出家的技术基因公司汉王电纸书,后被互联网基因公司亚马逊Kindle一统江湖。

电影告别胶片,电视告别模拟信号,走向更大的画幅、更清晰的画质。高科技、沉浸感强的电影作品,如3D电影、IMAX巨幕、电脑特效等,增强了电影的造梦功能和艺术震撼力。另外,为适应移动、小屏观看和网络传播,衍生出微电影、网络大电影,它们不但保留了电影的画质、叙事、故事性特征,而且通过体量减法生产微内容。电视移动化、视频化,诞生出直播、短视频等产品形态。

音乐数字化,即离开磁带、CD等物理载体,使得单曲、小众音乐作品更为丰富多彩,“洗脑”的“神曲”层出不穷。几大唱片公司的行业垄断地位被苹果iTune洗牌。

游戏由单机走向在线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游戏门槛降低,游戏种类更为细分,适用碎片化时间的游戏成为新热点,如《愤怒的小鸟》《王者荣耀》以及社交游戏《打飞机》《跳一跳》等,既适应了移动端游戏的场景,又使网游拥有了大批非重度玩家。

新闻业的转型和升级不能略过新浪、网易、搜狐这“网络创业三剑客”。王志东1998年创立的新浪,是最早、最成功的中文门户网站。虽然有了网站这一新载体,但初始时的内容仍然以“搬运”传统媒体的内容为主,与电子书仅仅是将传统书籍数字化的思路如出一辙。这就使得新媒介-旧内容的过渡阶段迅速结束,新媒介-新文化的范式得以确立,新兴文化内容的生产成为迫切问题。

2018年8月,苹果公司市值超过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一,与其说苹果是一家电脑硬件公司,不如说它是一家通过硬件构建互联网文化生态的公司,它深刻影响了当今文化消费和文化格局。亚马逊也由一家车库创业公司,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2018年9月其市值一度突破万亿美元,仅次于苹果公司。这些巨头并不止步于出版、音乐或者娱乐等文化局部领域,其影响和冲击是全局性的、颠覆性的,它们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展开破坏性创新,建立起全新的文化生产格局和传播秩序。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展开破坏性创新,

建立起全新的文化生产格局和传播秩序。


寄语互动

文化 | 旅游 

创意 设计 

艺术 | 教育 

资料文献|关注可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版社
数字化会是出版社翻身法宝吗?
“互联网+”时代的出版模式与人才培养关系微探
2011电子书产业峰会五大焦点 | 数字出版观察 – Digital Publishing...
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战略!
数字出版离我们有多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