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牛老爹苏洵:自己行,孩子不行都不行
人的振翅高飞有两条路:一条是自己从小就很牛,学习生活不需要父母操一点心,该玩的时候也没少玩,球也没少打,老师会的他会,老师不会的他也会,让你气得想把课桌吃了;还有一条是被家长教出来的,注意,这里不是老师一定是家长,老师教出来的学生都要先“挑”,也就是看你品行不端、根器不行压根不会在你身上劳神,所以,保证“品质”是被好老师看中的前提条件,所以我说根子就在家教上。
                       
前一条路那是“天命”,只会落到少数人头上,大多数人一定是要走第二条的,历史上第二条的最佳效果无疑是千古文人的极致——苏轼。

而苏轼是被苏洵教出来的,这背后有个秘密就是:如果你自己够优秀,压根不用教,把孩子带在身边慢慢影响他就够了。
                        
孩子拖拉,你吼他,他跟你学的不是你“吼出来”的道理,而是吼背后的焦躁;把精力浪费在毫无兴趣的“补缺补差”上,孩子看到的是成人的无能,心里想的是“你就是在我面前抽九武至尊对我一不抽烟的人能起到什么作用”?吼得久了,也就“皮”了。

所以这就是两个问题:

1、不好好学怎么办?
2、不听话怎么办?

苏洵《明论》有云:“天下有大知,有小知。”
                         
寻常自己脑子里的教育法实际都是这个“小知”,然后说:“圣人能够用他的大知来统摄常人的小知(圣人也是有小知的),贤人可以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愚者没有大知,反而会因为自己的短处搞得长处都丧失了。”

“补差补缺”所消耗的精力物力是不是不但达不到预期,反而连一些基础工作也给耽误了?

苏洵接着说:“圣人以常治天下,贤人以时治天下。居大知方能运常,而用长处来弥补短处方能适时。”

《明论》的首段把“小知”背景下的一系列设想从根上彻底否定了。也就是说“小知”尚达不到“以其所及济其所不及”的贤人程度。

接着分析原因:日月之光辉大可以泽被四海,但有时却连一户都照不进去,原因不在日月,而在于这一户自己不开窗户。天下有毛病的人太多了,但雷霆之怒根本震慑不完,反而会被别人觉得这盛怒已经是极限了,一个人的深度也就因此而彻底暴露;而也有人战战兢兢不敢犯事,反倒是因为不知道犯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知道为何吼孩子没用吗?因为办法用尽了,他甚至知道自己会被如何对待,心里早有准备,一旦有了准备人就能“应对”,就基本上不会怎么怕了。于是苏洵告诉你这是“雷霆之威无乃亵乎?”说得难听点,在孩子眼里自己也就那么长了,这就是“不听话”的根。

下面是不好好学的根:“我不知圣人之明,但独爱贤人不劳心力而事成,独怪愚者心力交瘁而事不成。原因无他,在于前者专注于所长而充分施展,于是长处越长;而兼顾自己不行的硬是要做,则原本的长处必粗。”

就是说要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自己的长处上,也就是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是状态,所谓“寓教于乐”,越吼越迷,越迷越吼,到最后的实际效果只是自己把作业做了一遍收场。

然后接着说:“齐威王继位后齐国大乱三年,但齐威王一奋却令诸侯害怕了二十年,他是如何做到的?齐国的贤人并非只有即墨大夫,知道这个就是齐威王的明,乱齐国的,也并非只有一个阿大夫以及那些捧阿大夫而攻讦即墨大夫的人,这也是明。一个即墨大夫如何是显而易见的,一个阿大夫如何也是显而易见的,捧阿大夫攻讦即墨大夫的这帮人也都是显而易见的。从显而易见的地方入手,然后精之,于是能不劳心力。”
                          
一切心乱都是事乱,一切事乱皆因摸不到头绪无从下手。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难事必做于易。”

现在的成人看不懂自己的孩子是个怎样的人,对他们显而易见的特点视而不见,眼里只有自己的“希望他们如何”,于是便毫无入手处,缘木求鱼的说教,南辕北辙的硬逼,两败俱伤之余愤社会之慨。社会怎么了,不都是人组成的吗?有问题的是人。

最后,苏洵告诉我们方法:“比如天下的事有十件,而我只举一件,但别人却不知道我不知其余九件。把九件都说清却不知一件倒不如只说一件的不可测,况且还不一定说得到九件。”

法门在“不可测”。
                         
《孙子兵法》所谓“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这是用“势”。山上的石头不掉下来谁都害怕,一旦掉下来除了被砸到的,其他人就都松了口气。

“不测”就是“势”,“势”就是“不确定”,一旦“确定”即是死局——大不了你打死我。

“不确定”就是转机:“今天怎么没发飙?妈妈变慈祥了?爸爸变宽仁了?”自己心里嘀咕:“我再这样是不是过份了?”

一旦自己“转”了,再批,你的含辛茹苦他就都听得进去。

《大学》有云:“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想做到,得自己先有“深度”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晨碎语 | 别人说好未必好(20.07.23)
《与文学大师对话》
春秋战国时期两位一飞冲天的国君,真正的君权天授啊!
《群书治要》•《史记(上)》《本纪》(四十九)
品通鉴:奖励实干的,烹杀混蛋的,齐威王手段是狠了点,效果真好!
资治通鉴小故事(1—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