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气是主动驾驭,“生”气是未觉而起,奥妙只在两者是同一个东西

太史公曾在《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中以二人之生平为切入点,探讨了善恶果报的问题,大致内容如下:

学者们记载历史的册籍很多,但仍然要以“六经”作为鉴别取舍的标准。《诗经》、《尚书》虽然有残缺,但是关于虞、夏两代的记载还是比较清楚,而且能够看到的。在尧准备让位给虞舜以及舜准备让位给禹时,都是四方的诸侯盟主和各州长官一致推荐,心服口服,没有怨言。又先让他们试着代行帝王事,主持政事几十年之后,有了明显的政绩才正式传给他们。

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对政权之重视,而帝王又是天下的主宰,故而“禅让”之事会经多番考察,慎之又慎方才为之。

可是又有人传说,尧要把大权让给许由,只是许由不接受,甚至认为权力加身对自己来说是耻辱,甚至逃走还隐居了起来;还有夏朝时候,又出现了卞随、务光这两个人也是不肯接受帝位。

那这几个人为什么受到称赞呢?太史公说:我登上过箕山,据说山上有许由的坟墓。孔子也列举过许多古代的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等,说得都很详细,只是我所听到的有关许由、务光的传说虽说其节操也很高尚,但孔子却从来没有提到过他们,这是又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伯夷、叔齐二人不记仇,所以怨气就少。求仁便得仁,哪还有什么可怨愤。”

太史公自述对于伯夷、叔齐的经历感到悲哀,而且看到他们留下来的诗句时还感到很诧异。二人的传记上说: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让小儿子叔齐继位,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让位给大哥伯夷。伯夷说:“让你继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逃走了,而叔齐同样不肯即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得拥立了二儿子为君。当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候姬昌贤德,于是就去投奔他。但等他们到达时,姬昌已经去世了,武王姬发正载着灵牌,号称是遵循父亲的遗命向东讨伐殷纣。伯夷、叔齐拦住武王的马劝阻说:“你父亲刚死还没有安葬就发动战争,这能说是孝吗?做臣子的讨伐自己的君主,这能说是仁吗?”武王的左右的人要杀他们二人,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于是让人把他们搀扶开了。

后来武王灭亡了殷纣,天下归周,而伯夷、叔齐却耻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采摘蕨菜充饥。等他们饿得将死时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登上西山啊,采蕨菜来充饥。用暴力取代暴力啊,却不知道这是违背道义!神农舜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啊,我的出路啊又在哪里?啊,我就要死去了,我的命运啊真是可怜之极!”

后来二人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从他们留下的歌词看来,伯夷、叔齐是有怨恨还是没有呢?”

有人说天道总是向着好人,那么像伯夷、叔齐能不能算是好人呢?他们努力修仁德保持廉洁操守,而最后竟被饿死;在孔门的七十多位高徒中孔子最爱的颜回好学,但颜回却处在极度的穷困之中,甚至连糟糠也吃不上,年纪轻轻因营养不良而亡;盗跖每天都在无故地杀人,甚至把人肝切成丝吃掉,他凶狠残暴为所欲为,率领着几千人横行天下,结果却寿终正寝,这又是为什么;至于近代那些品行不端,专门违法犯忌者却终身享乐,几代人高官厚禄连续不断;却有谨慎者小心到看好了地方才走一步,有了合适时机才说话,连走路都不抄小道,却遭遇灾祸者又该如何解释,我困惑了。

孔子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还是各干各的吧。贾谊也说:“贪得无厌的者为追求财利而死,有气节者为扬名天下而死,权势欲强者为追求权势而死,而一般人只求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于是孔子接着说:“如果能得富贵,做个执鞭之士,虽然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我也做得;如果要做的事违背本心,再高大上的也还是算了吧,还是要落得个心安。到了冬天才知最后还是松柏高洁,举世混浊,贤者方能自现。没有两头都能占全的好事。”

说到这,太史公的意思也就清楚了,想当好人就得承受这些,不然怎么才能显得好呢?这世上做个坏人其实才是最容易的,因为不用考虑别人,只要想着自己就行。好人是因为想着别人也就是寻常人眼中的“吃亏”而好,这两者是紧紧锁死在一起的,倘若觉得自己委屈而生报复心,那就会不自觉地滑向堕落——别人那个样子讨厌,自己却要活成自己恨的样子,内耗就是这样一步步产生的。

最后,太史公说:“伯夷、叔齐虽有贤德,有了孔子的赞誉他们的名声才得以广播;颜渊虽然好学,但还是因为他跟着孔子方为世人皆知;而那些隐居在山林岩穴的贤人,他们的德行并不比伯夷、叔齐差,但他们是谁却无从知晓了,这不是很可悲吗?看来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名声流传于世,如果没有德高望重的人来提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就是关键了:有能力不够,做好人也不够,你得有伯乐,不然一切都是白搭。所谓“先孔子以孔子圣,后孔子以孔子明”,没有贵人推拉一把则注定无法大成。

而贵人提携的前提却又要看到你的“贵气”,《易*系辞》所谓“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没有“贵气”硬靠便也靠不上去。任何“气”都得“养”,孟子云: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存养”一分便博大一分,所谓“生气”不过就是为气所“拘”,而非有驾驭之力而“运”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话史记之伯夷列传第一
《史记》原文 译文(五十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伯夷列传
庄子29--徐无鬼-下
【三家注】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