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刊:黄氏易筋经“九转呼吸法”解析——兼论吐纳法门之重要问题



九转呼吸法



管理员

黄氏易筋经受到部分丹道界人士推崇,再加上与之相关的几位道家前人的“加持”,俨然已成为易筋经圈内的“网红”。

黄克刚传易筋经之九转呼吸法

九转呼吸法,按张义尚的说法,是黄氏易筋经“最中心秘密的口诀”。当年《气功》杂志刊载之方法,系张义尚根据黄克刚秘传,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所述,分为预备功法、九转正功与善后尾功三个部分。

在曾义宇与肖旭贵的文章中,也介绍过黄氏易筋经的呼吸锻炼,但没有黄克刚、张义尚文章介绍得详细。可知,黄氏易筋经对呼吸的锻炼应该是比较重视的。九转呼吸法,据黄克刚、张义尚的文章介绍,外壮法从第一式立鼎安炉式入手,内壮从坐式入手。也就是说,九转呼吸法,可以与外壮法及内壮法结合修习。

预备功法

选择姿式后,进行除浊气法。以鼻吸入外界清新空气,直入下腹,然后默念“哼”字,同时用口吐出胸膈以上之浊气。然后再如前吸气,随之默念“哈”,同时口吐中焦之气。再如前吸气,又默念“海”字,同时口吐下焦之气。此为一遍。共做三遍,吐浊气九口。此是早上行功时必须要做的。其他时间只须以鼻吸口吐一至三遍即可,无需默念字。

除浊气后,安神。即口唇闭合,眉心舒展,面带微笑,舌抵上腭齿间,两目平视凝视前方,待凝定,渐渐将目光收回山根穴内,并引光下行至脐后腰前之丹田中,两耳同时内收至丹田,听丹田处。

九转呼吸正功

九转呼吸,即呼吸锻炼的九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黄克刚、张义尚所传的九转呼吸法中,有一个重中之重,即呼吸之时,“俱全身肌肉向内收缩,逼气入骨,则为内壮呼吸,但初学是不能随便采用的”

九转呼吸,须在除浊气、安神之后行持。

第一转为“服气”。舌抵上腭,两鼻徐徐吸气,细、匀、深、长,吸至脐后腰前微向下至丹田(即小腹处),以腰腹下部自然向四外膨胀为度,随即用鼻呼气,也要做到细、匀、深、长,同时舌尖慢慢放平,腰腹自然由四外向中心收缩。如此连绵不断。如口中津液充满,分小口仰头咽下,以意送到下丹田。专修此项工夫,早上一次,上午两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业余习炼,早、午、晚各一次。初学每座三十分钟左右,逐渐加至一小时以上。如果按呼吸计,一呼一吸为一息,初学可习炼四十九息,逐渐增加至一百多息,最多不超过三百六十息。

服气最初,尚有呼吸之相,及至行功至深,已无呼吸之相。这是大多数专修呼吸法门的必然结果。如果按黄氏易筋经的呼吸修习法,最后会达到呼吸细匀深长,鼻孔如无呼吸,只有腰腹收缩、外放来的状态。这与脐呼吸、体呼吸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经过专门方法训练所得。

第二转“换气”。换气是大多数做炼气工夫者都要经过的一个过程,即做炼气工夫进入一定境界后,又出现一些不适的现象,如呼吸不匀、心神不定,甚至喘息粗气、心乱如麻等。这是工夫进步的一个过程,不独做炼气工夫中有些现象,做其他工夫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相当于炼工的一个关口,过了这一关,工夫又会提高。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做工夫不合法度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需要做工夫者自己有分辨的能力,或者能有明白的师父指点。一般情况下,属于“换气”现象(非炼气工夫者,不一定是“换气”)者,大多是做工夫已有一段时间,而且以前的做工夫时一直稳定,甚至已经有了明显的效验,忽然出现一些不适现象。如果坚持按法度行功,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属于做工夫不合法度者,一般是初学入手时,或孟浪行事,或急功近利,勉强为之。也有做工夫到一定程度,过于追效验,而用功过猛或勉强行事者,也会出现不适。所以,在行功时要辨识清楚。

第三转“调气”。这里的调气,不是入手时调整呼吸的意思,而是指经过换气阶段后,呼吸自然进行调整到身体需要的状态。这是一种自然境界,非是勉强所为。黄克刚、张义尚文章的解释,尚欠彻底。根据黄、张二人的文章,达到调气程度后,身体会现出一些反应,即道书中常提到的大小轻重浮沉等“八触”“十六触”之类。此时应该依法行功,不去理睬这些现象。

第四转“凝气”。从黄克刚、张义尚的文字介绍来看,这里的凝气,是闭气的前导。呼吸时,用鼻“从容细匀深长吸气,纳入丹田,于吸气的终了,即心气相合,凝住于丹田而不动……约三五秒钟。稍觉不耐,即将气缓缓放出,同时存想清新之气并未随出。……随功力进展,逐步增加,由数秒渐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缓缓而进,总以呼气时仍然从容自在为度”。原文称,前三转均须空腹行功,而此转则宜饱腹行功。文中还称:“于每座功完,最后一口气呼出时,更应神入丹田,觉气亦安住丹田,并未随呼而出,并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后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皆当常保此意态而勿失,切要勿忽。天气晴明之时,每早宜于朝阳初出之际,增加对日行功,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长胆力,亦是要着。”此前的三转,均是自然所为,此处则涉于后天有为之法。如果按黄氏易筋经九转呼吸之规程,此步有为法,须要有经验之老师指导,否则易出弊端。

凝气之术,在很多流派的呼吸训练法都有,即“吸气入内,意注丹田,停息不动”,其目的是为了闭息打基础。黄、张二人的文章中,有一条是值得注意的,即“天气晴明之时,每早宜于朝阳初出之际,增加对日行功”也就是天气晴朗之日,早晨太阳初升之时,行功者面对太阳进行凝息法之训练,最少四十九息。当然,最好在太阳能普照之空气清新的山林,或树木众多之公园。所有专门修习呼吸法门者,如遇这个时机,均可向阳行功,有助于工夫之进步。(具体理论,三言两语难以道尽,以后可做专门介绍。)

第五转“闭气”。世传闭气法门,从初入手即做相关的工夫,由深长呼吸、停息,最后慢慢达到闭息之程度。黄氏易筋经中的闭气是在第四转“凝气”之后。与世传闭息法相同,黄克刚、张义尚的文章中也引用了《抱朴子·释滞》中的一段文字作为闭气法的依据。黄氏易筋经引文曰:“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黄、张文中称:“此须有前面四转为基础,若无基础,是不能修习的。若勉强为之,无益有损。”而在《抱朴子》原书中,此种方法修习胎息的法门,即“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并且,在这段引文之前,还有四个字:“初学行炁。”可知,这个法门,在《抱朴子》书中是为了初学入门者而设。至于具体行持上,即修习者在准备完全后,用鼻吸气入内,吸至不能再吸,然后停气,心中默数若干数字,然后吐气而出,吐出之气应少于吸入之气。渐次增加停气的时间,直至做到将鸿毛放在修习者鼻孔处,鸿毛不动,是为成功。

第六转“导气”。黄克刚、张义尚传黄氏易筋经,将导气之术列于闭气之后。其认为,在闭气工夫稳固之后,方可行导气之术。导气,先存想身如水晶,光明透亮空彻,心中有白亮梵字上升出顶门,摄集宇宙间所有精英,化为白色金刚,再由顶门下入心中,自身即化为金刚,坚固不坏。然后再行口念字诀,存气丹田,导气尾闾、命门、夹脊,延任督二脉循行一周。然后反复行气至少一百零八周。等工夫纯熟后,再导至四肢末梢,甚至透出末梢一二尺乃至十步百步外。这种方法甚有弊端,如果行之不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至于存想梵字、存想金刚等,可能是源于佛教密宗的观想法门之类。而导气运行,也与普通的存想导引之术无大差别。

第七转“火气”。黄氏易筋经中的“火气”,也是观想内容。即观想丹田有一炎热炽燃之红日,任何物体遇之即变成火焰,火焰温暖舒适。并观想鼻外径寸之地乃宇宙大气之精华,能增长丹田之火,故吸气入丹田,并提前后二阴之气与之相会于丹田。其中细节颇多,原文称其为佛教藏密之拙火定法。事实上就是观想法门。

第八转“水气”。黄氏易筋经的水气,同样是观想法门。先观想头顶一轮明月,流出清凉润泽之水,流达丹田。本法于火满全身后行之。

第九转“伏气”。此节为真正的习定工夫,即一无所著,安然入定。

黄克刚、张义尚在文中对九转炼气法的习炼日程做了约略之估算:一至三转,至少行持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转,需要一百二十天至一百五十天;七转、八转,最少一百天;第九转则须终生行持。

以上九转呼吸之大略,除了第一至第三转,第九转,其他五转均是有为工夫,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行修。这些方法可算是黄氏易筋经门内之传授,虽未必高明,但作为一个流派自己的方法,也是值得参考的。我个人认为,无论修习何种呼吸之法,一定要把根源搞清楚,切不可只看其名头、听其神异。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医学或生理学常识。否则,容易误入歧途。

善后尾功

黄克刚、张义尚的文章,有善后尾功二则。

一是还虚功。即修习九转呼吸法每座之后,将心神凝照丹田,改特定呼吸为自然呼吸,然后全身松开。二是解座法,也就是诸般按摩之法,用术语来说就是“散火”之法。这两种方法是习惯上所谓的收功步骤,在打坐结束后大多数流派都有类似的内容。

黄克刚传、张义尚整理的《真传易筋经》中,有不少佛教密宗的修习法门,不知道是黄克刚家传即如此,还是张义尚进行了增补,现在也无法求证了。

总体来看,曾义宇、肖旭贵、黄克刚等流传的三种与黄氏易筋经有关的内容,均有可取之处。同时,有些内容也需要审慎对待。黄氏易筋经既声称为秘传法门,自然有其保密的地方,学者应当在有经验老师指导下学习为妙,不可自己轻易自习,恐生祸患。

若以我个人的看法,三种形诸文字的黄氏易筋经,均有弊端。只是这种法门,他们流派内部可能有一套自己说法,那就非我们所能知晓了。

二〇二一年一月三日

农历庚子年冬月二十日

蒲团子于玄玄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代宗师萧天义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如何让丹田产生气感?
打坐(坐功)-快速聚集能量,值得一生修习的内功之法
传说中的《易筋经》里到底有什么——除了心法、拳法,竟然还有壮阳之法?
紫光山人——真传易筋经!
怎么样才能练好功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