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理诊断“秘密课”-胃肠道章节(二)

导语:

上一期文章简单介绍了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并介绍了与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鉴别,因为有无异型增生意味着后续发生肿瘤的风险不同。其实仅从“炎”的角度来说,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还需鉴别某些其他病种。


(一)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 

5

鉴别诊断

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 VS.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为相对少见的过敏性/免疫介导性疾病。临床上一般表现为食管功能异常的症状,如吞咽困难、食物坎塞、烧心、反胃、呕吐、胸痛。患者可能会有变态反应相关问题,如过敏、哮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IgE水平升高等。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内镜下可见食管环(固定的情况下称之为“气管化”【trachealization】)、纵向沟裂、黏膜白斑或渗出、食管管径变窄。组织学上则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按照某些共识,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诊断需临床表现提示该病、活检证实上皮内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每个高倍视野中≥15个。
图3.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食管黏膜的上皮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

总体而言,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是一项临床和病理的综合诊断:从临床的角度来说,需排除可导致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病变;从组织学角度来说,除嗜酸性粒细胞≥15个/HPF外,还会有提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其他表现,如嗜酸性粒细胞性微脓肿(4个或更多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嗜酸性粒细胞出现于表浅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内的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表层上皮剥脱并伴嗜酸性粒细胞。该病除上皮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也可出现类似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的鳞状上皮增生。

图4.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中,黏膜表浅部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嗜酸性粒细胞性微脓肿。


其实上皮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多种病变,如前述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药物过敏反应、感染、麸质过敏性肠病、Crohn病、血管炎。仔细评估形态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内镜所见来排除其他可导致上皮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种,才能得出明确诊断。内镜下表现对于准确诊断非常重要,因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一般在食管上段和中段最为严重,而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则以食管远端为主。

图5. 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部分病例中的炎症可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一般类固醇治疗效果很好;部分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效果不佳者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布地奈德、和/或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一般也有效。年龄较轻者忌口可有效,但成人耐受性欠佳。
需要注意的是,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患者内镜下操作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具体如食管撕裂、破裂。这是因为食管壁全层致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情况下脆性增加。不过,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发生癌前病变或恶性肿瘤的风险并无升高。

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 VS. 淋巴细胞性食管炎

淋巴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损伤模式,而不是一个具体病种。淋巴细胞性食管炎与多种病变有关,如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十二指肠淋巴细胞增多、药物介导的黏膜损伤、裂孔疝、乳糜泻、Crohn病、扁平苔藓等,因此其治疗也取决于具体病因。淋巴细胞性食管炎的组织学特征是主观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一般位于真皮乳头周围、并伴海绵状水肿。

图6. 淋巴细胞性食管炎。食管鳞状上皮内炎症程度增加,几乎全部都是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在黏膜内浸润时常呈波浪状表现。也可见海绵状水肿,即角化细胞之间的连接出现白色裂隙。
与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不同,淋巴细胞性食管炎中的上皮内炎症几乎仅为淋巴细胞构成,而典型的反流性食管炎时上皮内炎症是混合性的。诊断淋巴细胞性食管炎所需的上皮内淋巴细胞确切数量并无明确定义,一般都是根据病理医师的整体感受而诊断。其实重要的是要记住,对于食管来说,上皮内有“个别”淋巴细胞是正常的。

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 VS. 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是一种亚急性至慢性的皮肤黏膜炎症,一般累及皮肤、口腔黏膜、生殖道黏膜、头皮、指甲。以往认为食管扁平苔藓罕见,但最新的前瞻性研究认为明确有扁平苔藓的患者食管受累的几率为26-50%,但一般并无症状。
与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相似,食管扁平苔藓的患者一般表现为持续性吞咽困难;内镜下表现有黏膜剥脱、充血、黏膜下斑块。如有长期并发症,则为食管狭窄。皮肤的扁平苔藓组织学特征为棘层肥厚、颗粒层增生、过度角化、上皮脚呈锯齿状、鳞状上皮下有条带样分布的淋巴细胞浸润;但食管扁平苔藓一般并无上述发育良好的特征。
与胃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不同,食管扁平苔藓中的淋巴细胞浸润一般与皮肤病变相似,即食管鳞状上皮下条带状淋巴细胞浸润、且鳞状上皮下半部分有散在淋巴细胞。与皮肤扁平苔藓相似,食管扁平苔藓在基底层和副基底层也偶见Civatte小体(即凋亡的角化细胞)。

图7. 食管扁平苔藓。(上)低倍镜下可见沿棘层肥厚鳞状上皮下呈条带状分布的淋巴细胞浸润,且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下)高倍镜下,上皮与间质交界处可见淋巴细胞散落在黏膜内,基底层上方散在有Civatte小体(即凋亡的角化细胞)。
食管扁平苔藓时,黏膜也有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或萎缩。由于“正常”生理状态下食管可以并无颗粒层,因此扁平苔藓影响下的食管黏膜一般为角化不全而不是颗粒层增厚或过度角化。如果活检标本用Michel固定液送检,还可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发现沿着基底膜分布的纤维蛋白原沉积。
与皮肤和口腔的扁平苔藓不同,食管扁平苔藓并未明确后续有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但文献中的确有后续发生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疣状癌的罕见病例报道。由于食管扁平苔藓罕见,因此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具体有病变内注射类固醇激素、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环孢菌素、硫唑嘌呤、全身应用维甲酸。黏膜反复损伤或食管扩张时的反复创伤导致食管狭窄,则可能是长期并发症。


备注:本读书笔记参考著作为Fadi W. Abdul-Karim和Charles D. Strugis所著、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Differential Diagnoses in Surgical Pathology Tumors and Their Mimickers》,有对该著作感兴趣的朋友,可移步各大电商平台自行购买。



更多信息,请详询:800-8581156 或 400-889-9853

点个「在看,让更多病理同仁看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疱性扁平苔藓与天疱疮你分得清吗?
98例口腔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告别黏膜慢性炎-结直肠非肿瘤性活检标本诊断要点(五)
不同血管炎累及肠道的特征
炎症性肠病与小肠非感染性疾病的病理鉴别诊断
好文分享|头颈部病理十大-口腔溃疡淋巴增生性病变十大鉴别诊断(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