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三)
userphoto

2023.06.02 浙江

关注


导读:

纵隔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占所有生殖细胞肿瘤的,40%为精原细胞瘤,60%为非精原细胞瘤,其中,后者包括胚胎癌、畸胎瘤、卵黄囊瘤、绒毛膜癌及混合生殖细胞肿瘤。这篇我们将讲述纵隔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分子特征。




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病理特征

成熟性畸胎瘤,组织学存在三个胚层的成熟成分。因此,可能遇到皮肤组织(如表皮、皮肤附属器)、成熟神经组织、骨组织、软骨组织及胰腺或胃肠道成分。不过,最重要的问题是对这类肿瘤要充分取材,以确定仅有成熟成分。

图1. 成熟性畸胎瘤,(A)可见成熟软骨及腺体成分;(B)图示皮肤附属器及软骨。




对于不成熟性畸胎瘤来说,常见为成熟成分、伴神经上皮成分。存在神经上皮或神经元菊型团,位于比例不一的神经毡中。有些肿瘤中可为局灶性,而有些肿瘤则可能占畸胎瘤的大部分。

图2. (A)畸胎瘤,可见成熟性及不成熟性成分,不成熟性成分表现为神经毡区域;(B)不成熟性畸胎瘤,表现为神经元菊型团结构。




就畸胎瘤伴恶性成分来说,其特征是成熟和/或不成熟的成分、伴另一种恶性成分。

图3. (A)成熟性畸胎瘤。伴精原细胞瘤;(B)成熟性畸胎瘤,伴横纹肌肉瘤;(C)广泛横纹肌肉瘤区域,仅局灶有成熟性畸胎瘤的腺体成分。




纵隔精原细胞瘤的形态学特征和睾丸精原细胞瘤几乎相同。该肿瘤的特点是存在片状肿瘤细胞、部分区域有淋巴细胞分隔。该肿瘤中也曾有透明区域、肉芽肿反应、胸腺残余、淋巴细胞增生、囊性变的报道。部分肿瘤可有坏死区,也可有合体滋养细胞;不过,核分裂并无升高。

图4. (A)精原细胞瘤定,注意周边一圈为胸腺;(B)呈不明显巢状排列的精原细胞瘤;(C)精原细胞瘤的细胞为圆形,细胞核卵圆形,有显著核仁。




就非精原细胞瘤性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来说,卵黄囊瘤似乎是生长方式变化更大的一种。该肿瘤生长方式可呈网状、卵黄囊样、假乳头状、实性、梭形、黏液样、大囊性、肠样、肝样。因此,熟悉纵隔原发卵黄囊瘤的所有特征性表现极为重要,尤其纵隔镜小活检标本的情况下。不过,最重要的组织学特征之一是存在Schiller-Duval小体。

图5. 卵黄囊瘤组织学表现:(A)局灶黏液样区域;(B)微囊性生长,瘤细胞核仁不明显;(C)假腺样结构;(D)Schiller-Duval小体。




不管生长方式如何,卵黄囊瘤的肿瘤细胞为圆形、中等大小,细胞核圆形至卵圆形,核仁不明显。常见坏死及出血,但核分裂并无升高。

胚胎性癌可有更为显著的腺样表现,类似经典腺癌;或可呈实性生长,类似低分化癌。不过,增生的肿瘤性细胞呈“原始”表现,瘤细胞中等大小,细胞核圆形至卵圆形,核仁显著。常见出血及坏死灶,可见核分裂。

图6. (A)胚胎性癌,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样;(B)高倍镜下,肿瘤细胞体积较大,伴显著核仁。




绒毛膜癌的特征是存在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混有出血及坏死灶。细胞滋养细胞中等大小,胞质透明,细胞核圆形至卵圆形,核仁不明显;而合体滋养细胞为多核巨细胞。

图7. (A)绒毛膜癌,可见出血区及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B)高倍镜下,可见多核巨细胞,混有细胞滋养细胞,并有出血区。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存在混合型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该组肿瘤是指不同生殖细胞肿瘤的混合(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绒毛膜癌),但无畸胎瘤成分。根据本文原作者经验,该组肿瘤约占所有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5%。该组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评估。因此,对于所有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均应充分取材。


免疫组化及分子特征

成熟性畸胎瘤,组织学存在三个胚层的成熟成分。因此,可能遇到皮肤组织(如表皮、皮肤附属器)、成熟神经组织、骨组织、软骨组织及胰腺或胃肠道成分。不过,最重要的问题是对这类肿瘤要充分取材,以确定仅有成熟成分。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评估中,免疫组化已应用多年,在该类肿瘤与其他纵隔更常见肿瘤的鉴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罕见,因此尚无大规模免疫组化研究;即使病例数量较多的研究中,目前可用的一些免疫组化指标当时也并无应用。性腺生殖细胞肿瘤中免疫组化的研究进展,对于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评估提供了较大帮助。


日常工作中,免疫组化的应用目的是支持某诊断、或证实存在某种成分。因此,对于成熟性畸胎瘤来说,免疫组化的应用并不多,除非是想确定肿瘤内存在某特定组织。这种情况下,上皮、间质、神经内分泌等成分的任意免疫组化标记都可能成为重要辅助。对于不成熟畸胎瘤来说,免疫组化S100及GFAP可能是确定肿瘤内某些成分的重要染色标记。此外,伴恶性成分的畸胎瘤中免疫组化检测目的是确定恶性成分为上皮性、还是间质性。


对于纵隔精原细胞瘤来说,其免疫组化表现与睾丸相应肿瘤非常相似:纵隔精原细胞瘤表达CAM5.2、EMA、PLAP、CD117、SALL4、OCT4、SOX2;其他阳性标记还有D2-40、LIN-28同源物A、SOX17


就纵隔原发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来说,卵黄囊瘤常表达AFP、CEA、CK、PLAP、vimentin、SALL4、glypican、LN-28。胚胎性癌的免疫组化特点类似卵黄囊瘤,即阳性表达AFP和CK。不过,胚胎性癌阳性表达CD30,该标记多用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其他报道的阳性标记还有OCT3/4、SOX2。绒毛膜癌阳性表达HCG,常为阴性的标记有PLAP、EMA、CEA。最近,有研究发现绒毛膜癌阳性表达SALL4、GATA-3


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分子改变为i(12),可见于约80%的病例。此外,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中可见的其他分子改变还有KIT的17号外显子突变、KRAS的13号外显子突变、倍体改变。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例原发纵隔生殖细胞肿瘤诊治 医学论坛网
【每日晨读】青少年前纵隔肿块 双肺结节之探案二
病例解析:纵隔肿瘤畸胎瘤诊断要点
【衡道丨干货】生殖细胞肿瘤之卵巢和睾丸中相似的生殖细胞肿瘤(下)
生殖细胞肿瘤——读后随笔
抽丝剥茧,寻踪觅源—一例罕见睾丸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