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理识理 | 血液病理
userphoto

2023.07.10 浙江

关注

1 反应性淋巴结炎

1.1  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acute nonspecific lymphadenitis)

  • 常见于局部感染的引流淋巴结
  • 大体:肿胀,灰红,充血
  • 镜下:
    • 淋巴滤泡增生
    • 生发中心扩大,较多核分裂
    • 巨噬细胞含有碎片
    • 坏死、脓肿,或中性粒细胞浸润
    • 窦内皮细胞肥大增生

1.2 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chronic nonspecific lymphadenitis)

  • 淋巴滤泡增生(需与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phoma)鉴别)
    • 淋巴结结构仍存在,副皮质区和淋巴窦可辨认
    • 淋巴小结大小和形状差异大,套区存在
    • 生发中心明显扩大,有极性,见不等量的中心母细胞和中心细胞,分裂象明显
    • 巨噬细胞含有碎片
    • BCL-2阴性,ki-67有极向
  • 副皮质区增生:T细胞区增生
  • 窦组织细胞增生:窦扩张,组织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

2 髓系肿瘤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向两个方向发生克隆性增生:

  • 向髓细胞方向克隆性增生,形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系别的肿瘤,统称为髓系肿瘤(myeloid neoplasms)。
  • 向淋巴细胞方向克隆性增生,形成淋巴组织肿瘤(lymphoid neoplasms)。

白血病和淋巴瘤同属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 白血病(leukemia)的特征是骨髓内异常的白细胞弥漫性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并进入外周血和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组织器官。可以是髓系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也可以是淋巴组织肿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 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细胞。起病急,进展快,多发于幼儿和青少年。
    • 慢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阶段,多为中晚幼细胞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缓慢,多见于成人。
  • 淋巴瘤(lymphoma)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多为实体瘤。一定是淋巴组织肿瘤,大多数是B细胞源性,其次为T/NK细胞源性,组织细胞源性罕见。可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 在某些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cytic leukemia)有重叠:当只表现为瘤块、不伴或仅有轻微血液和骨髓受累时,应视为淋巴瘤;当存在广泛骨髓、血液受累时诊断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更为合适。两者为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2.1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 原始髓系细胞的克隆性增生(colonal expansion of undifferentiated myeloid blasts),可累及一系或全部的髓系细胞。瘤细胞停止在早期髓系分化阶段,正常骨髓组织被相对不分化的原始细胞取代。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年轻人(15~39岁)。
  • 可原发,或继发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 FAB分型:根据细胞化学染色和形态分为M0~M7。例如:
    • 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
    • M1(急性髓系白血病,未分化型)
    • M2(急性髓系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外周血或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细胞比例≥20%,可诊断AML。常有嗜天青颗粒和奥氏小体。
    • 原始细胞包括原粒细胞(myeloblast)、原单核细胞(monoblast)、幼单核细胞(promonocyte)、淋巴母细胞(lymphoblast)。
    • 奥氏小体(Auer rods):又称棒状小体,是白细胞浆中出现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条或数条不定。在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1、M2)的幼稚粒细胞浆中较为多见,常见1-2条;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中可见数条至数十条,有些呈束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不出现。
奥氏小体
  • 如果患者有特征性的遗传学异常,即使骨髓中原始细胞计数<20%也应诊断AML。例如染色体易位t(15;17)(q22;q12)是M3型所具有的特征性染色体改变,产生了RARα-PML融合基因,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成熟分化。
  • 表现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的症状,包括各类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自发性出血、DIC等。骨痛是白血病患者的常见表现。
  • 绿色瘤(chloroma)即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是髓系原始细胞在骨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骨膜下、软组织内)聚集增生形成的肿块。新鲜时肉眼观呈绿色。通常由原始粒细胞组成。与淋巴瘤鉴别,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阳性表明为髓系分化。
  • 伴有t(15;17)(q22;q12)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敏感,As2O3对其也有很好疗效。
  • 骨髓移植是目前可能根治白血病的方法。

2.2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CMPD)

  •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骨髓中一系或一系以上髓系发生增殖,成熟分化相对不受影响。其结果是骨髓造血增加(hypercellular),外周血细胞数量显著增多(hematocytosis),但形态基本正常。
  • 包括以下疾病:
    • 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
    •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ET)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
  • 所有MPN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脏肿大。MPN后期可能发生骨髓纤维化和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甚至转化为AML。

2.2.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 存在特征性的t(9;22)(q34;q11)易位,形成费城染色体(Ph),导致BCR-ABL1融合基因。该基因编码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融合蛋白。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 骨髓细胞性增加,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可见各分化阶段的粒细胞,以分叶核和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数量增加(小巨核细胞)。可有海蓝组织细胞(sea-blue histiocytes)。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多,以中、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常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约50%患者在肿瘤早期有血小板增多。可表现轻度至中度贫血。
  • 脾脏明显肿大(splenomegaly),肝脏和淋巴结肿大较轻微。
  • 多有乏力、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高代谢的表现。
  • 自然病程表现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或其中的两者。
    •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 未加治疗3年后约50%患者进入加速期,在6~12个月后进入急变期,呈急性白血病表现。另有50%患者不经加速期,直接进入急变期。
    • 急变期约70%的病例呈急性髓系变(瘤细胞为原始粒细胞),少数呈急性淋系变(瘤细胞为淋巴母细胞)。这印证了CML肿瘤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 治疗包括干扰素α、靶向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骨髓移植等。

2.2.2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PMF)

  • 主要表现为骨髓中巨核细胞和粒细胞显著增生伴反应性纤维结缔组织沉积(胶原纤维、网状纤维),伴髓外造血
  • 病因是巨核细胞不恰当地释放如PDGF、TGF-β等与结缔组织增生相关的生长因子。
  • 早期为细胞增生期(hypercellular stage),晚期为纤维化期(fibrotic stage)。

2.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 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发育异常,特征是骨髓无效造血(ineffective hematopoiesis)、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cytopenia)。
  • 多发于老年人(60岁以上)。
  • 出现血细胞减少相应症状,如贫血、出血、感染。
  • 分为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 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等类型。
  • 细胞遗传学正常、单纯伴有5q-染色体异常,预后良好。存在复杂的细胞遗传学异常,预后差。
  • 高危组MDS预后较差,易转化为AML,需要高强度治疗,包括化疗和移植。

3 淋巴组织肿瘤

淋巴组织肿瘤(lymphoid neoplasms)指来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和浆细胞肿瘤等。

淋巴瘤(lymphoma)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多为实体瘤。大多数是B细胞源性,其次为T/NK细胞源性,组织细胞源性罕见。可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占所有淋巴瘤的80%~90%,2/3原发于淋巴结。肿瘤性增生的淋巴细胞可看成是被阻断在B细胞或T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克隆性增生所致。根据肿瘤细胞的起源和属性分为三大类: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成熟(外周)B细胞肿瘤、成熟(外周)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 在某些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cytic leukemia)有重叠:当只表现为瘤块、不伴或仅有轻微血液和骨髓受累时,应视为淋巴瘤;当存在广泛骨髓、血液受累时诊断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更为合适。两者为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原发于淋巴结,其肿瘤细胞是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R-S细胞)。

淋巴瘤是单克隆的,即肿瘤性祖细胞产生的所有子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受体基因序列,合成相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或T细胞受体。

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

  • CD2、3、4、5、7、8等是T细胞的标志。
    • CD2、CD3表达于全部T细胞表面。CD7表达于绝大多数的各个分化阶段的T细胞。
    • CD5表达于胸腺细胞及随后各阶段的细胞。
    • CD4和CD8分子分别表达于胸腺阴性选择后不同的T细胞亚群,表达CD4的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表达CD8的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
  • CD19、CD20、CD79a、PAX5等是B细胞的标志。
    • CD19、PAX5表达于除浆细胞外的各阶段B细胞表面。
    • CD20存在于晚期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不表达于浆细胞。
    • CD79a表达于各阶段B细胞。
  • 未成熟的B和T细胞表达TdT(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初始B细胞之前、外周T细胞之前),区别于成熟的淋巴细胞肿瘤。
  • CD56是NK细胞的标志

3.1 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precursor B-cell and T-cell neoplasms)

  • 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 ALL),是不成熟的前体B细胞或前体T细胞来源的高度侵袭性肿瘤。包括两种类型:
    • B-ALL:患者多为儿童,常表现白血病,有广泛的骨髓累及和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加。
    • T-ALL:多见于青少年男性,表现为局部包块,累及胸腺。
  • 多数患者的年龄在15岁以下,病情进展迅速。可有贫血、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出血和继发感染等,常有淋巴结肿大、脾大、肝肿大,可累及睾丸(testis)、中枢神经系统。
  • 表达原始淋巴细胞标记TdT和CD34,以及B或T细胞抗原。
  • 对治疗反应很敏感,强力化疗可缓解。2~10岁,超二倍体(hyperploidy)和t(12;21) 预后好;<2岁或>10岁,亚二倍体(hypoploidy)和t(9;22),预后差。

3.2 成熟B细胞肿瘤(mature B-cell neoplasms)

约80%的NHL是成熟B细胞肿瘤,根据它们假定的细胞起源分为若干类型。最常见的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FL)。

3.2.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CLL/SLL)

  • 成熟B细胞来源的惰性肿瘤。
  • CLL: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多,绝大多数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诊断要求CD5 肿瘤性B淋巴细胞≥/L。
  • SLL:淋巴结组织小淋巴细胞弥漫型浸润,部分体积稍大的幼淋巴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淡染的“增殖中心”。
  • 表达B细胞标记CD19、CD20,通常表达CD5、CD23(生发中心的活化B细胞)。不表达CD10(未成熟B细胞、生发中心B细胞)
  • 常见12号染色体三倍体(trisomy 12)、13q缺失等。
  • 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进展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
  • 预后主要与临床分期有关。随着病情进展,少部分患者进展为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后患者的预后不良。

3.2.2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

  • 滤泡中心B细胞发生的淋巴瘤,惰性过程。
  • 多见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59岁。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inguinal lymph nodes)受累多见。常有脾大,40%的患者骨髓受累。
  • 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是FL的特征性细胞遗传学改变,导致Bcl2/IgH融合基因,表达Bcl2蛋白,具有抗凋亡作用。
  • 正常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为Bcl2阴性,由此可区分滤泡反应性增生和肿瘤性增生。
  • 表达CD19、CD20、CD10、Bcl2、Bcl6、单克隆性的表面Ig,不表达CD5。
  • 病理变化:
    • 淋巴结结构破坏,形成滤泡状结构。
    • 滤泡大小较一致,排列拥挤。
    • 套区变薄或消失,套区与生发中心界限不清。
    • 生发中心极向消失。
    • 星空现象消失(不见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碎片)。
    • 肿瘤性滤泡主要由中心母细胞(体积大,有1~3个小核仁)和中心细胞(体积小,核仁不明显)以不同比例组成。根据显微镜视野中的中心母细胞数量分为1~3级。

3.2.3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 淋巴结肿大,经常伴随全身症状。
  • 惰性或侵袭性。结外器官可能被累及,例如大肠有淋巴瘤性息肉病变(lymphomatois polyposis)。
  • 以t(11,14)(q13;q32)和cyclin D1(Bcl1)过度表达为特征(形成Bcl1/IgH融合基因,表达Bcl1蛋白)。
  • CD20 ,CD5 ,CD10-,CD23-。

3.2.4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 分为脾脏(splenic)、淋巴结(nodal)和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三类。
  • MALT淋巴瘤常有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或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基础疾病。发病部位以胃肠道多见,与HP感染有关。抗HP治疗对HP相关胃MALT淋巴瘤可达到长期缓解。
  • CD20 、CD79a ,CD5-、CD10-、CD23-、cyclin D1-。
  • t(11;18)易位是常见的特征性改变。
  • MALT淋巴瘤的病变特点:
    • 肿瘤细胞常见于淋巴滤泡套区的外侧。
    • 瘤细胞主要是小到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核形态不规则。
    • 瘤细胞常侵入腺体上皮组织,形成淋巴上皮病变(lymphoepithelial lesion)。
    • 常见浆细胞分化。
    • 有时瘤细胞侵入生发中心,形成滤泡内植入现象。
  • 好发于老年,中位年龄>60岁。对放疗敏感。具有惰性的临床过程,多数预后良好。

3.2.5 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以多灶性骨髓受累为特征,可播散到淋巴结和结外器官或组织。
  • 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全身骨髓系统的多发性溶骨性病变,其内充满质软、胶冻状、鱼肉样的肿瘤组织。
  •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包括广泛骨髓破坏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正常体液免疫受抑制引起反复感染,肾衰竭,Bence Jones蛋白尿(proteinuria),原发性淀粉样变性(primary amyloidosis)等。
  • CD79a 、CD38 、CD138 ,CD19-、CD20-。
  • t(11;14)是最常检测到的(15-20%)细胞遗传学异常。

3.2.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 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侵袭性,常在短期内出现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或结外肿块。
  • 组织学形态变异大,基本组织学表现为形态相对单一、体积较大的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
  • 表达B细胞分化抗原CD19、CD20和CD79a。部分出现BCL2基因易位/MYC基因易位/BCL6基因易位。同时高表达Myc和Bcl2蛋白的DLBCL预后较差。
  • 可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的DLBCL(CD20 ,Bcl6 ,CD10±,MUM1-)和活化B细胞来源的DLBCL(CD20 ,Bcl6±,CD10-,MUM1 )。
  • 对化疗敏感,约50%可临床治愈。抗B细胞CD20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与化疗方案联合使用显著改善预后。

3.2.7 Burkitt淋巴瘤

  • 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或生发中心后B细胞起源的高度侵袭性肿瘤。
  • 分为地方性(endemic)(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散发性(sporadic)、免疫缺陷相关性(常见于HIV感染者)。
  • 瘤细胞之间散在分布着胞质丰富而透亮的反应性巨噬细胞,构成满天星图像(starry sky),胞质内有被吞噬的细胞核碎片。
  • 瘤细胞表达B细胞分化抗原CD19、CD20、CD79a,表达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标记Bcl6、CD10,不表达CD5、CD23、TdT。Ki67染色几乎100%阳性。
  • 大都存在与第8号染色体上Myc基因有关的易位,最常见的是t(9;14)(q24;32),导致Myc-IgH融合基因。
  •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地方性BL常发生于结外,可累及颌骨(jaw),表现为颌面部巨大包块。散发性BL常发生在回盲部(ileocecum),表现为腹腔内巨大肿物。
  • 急症,需尽早诊断和治疗。对短期大剂量化疗反应好,多数预后好。

3.2.8 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

  • 中位年龄55岁,男性多发。
  • 全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脾脏肿大(splenomegaly),及外周血及骨髓出现大量边缘不整齐呈伪足状或纤毛样突出的白细胞(见下图)。
  • 单核细胞明显减少(monocytopenia)。
  • CD20 ,CD5-,CD10-,CD23-。推测毛细胞为分化阻滞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多发性骨髓瘤之间的比较成熟的B细胞阶段。
  • 酸性磷酸酶阳性不被酒石酸盐所抑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
  • 进展缓慢,有可能长期缓解。脾切除(splenectomy)可能延长生存期。

3.3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mature T-cell and NK-cell neoplasms)

  • NK细胞与T细胞密切相关,并且具有部分相同的免疫表型和功能特性。
  • 与B细胞肿瘤相比,预后不良,有侵袭性,治疗反应差。
  • 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 MF):一种原发于皮肤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光镜下可见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有多数瘤细胞和多种类型炎细胞浸润。病变局限于皮肤者预后较好,扩散至血液和内脏预后较差。
  • Sezary综合征:为MF的变异型,以出现红皮病(erythroderma)、淋巴结肿大(lymphadenopathy)、外周血肿瘤性T细胞为特征。侵袭性,终末期可能涉及所有内脏器官。
  •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多原发于鼻腔。在东亚人群中与EBV感染密切相关。具有以血管为中心(angiocentric)的多形性淋巴细胞浸润,瘤细胞浸润破坏血管(angiodestructive)继而引起坏死等特点。可能很快侵犯其他部位。预后差。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常表现为外周和腹部淋巴结的肿大,常有结外累及。常见t(2;5)(p23;q35)形成融合基因NPM-ALK。CD30阳性。该病在侵袭性淋巴瘤中有最好的生存率。

3.4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

3.4.1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 首发症状是局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
  • 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近及远的向周围淋巴结扩散。可扩散至脾脏、肝脏,最后是骨髓累及和淋巴结外病变。
  • 镜下见多种炎细胞混合浸润为背景,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肿瘤细胞散布其间。肿瘤细胞包括R-S细胞及其变异型细胞。
    • 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15~45μm的瘤巨细胞,胞质丰富,核圆形或椭圆形,双核或多核,核膜厚,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嗜酸性核仁,核仁周围有空晕。双核R-S细胞的两个核呈面对面排列,彼此对称,称为镜影细胞(mirror image cell)。
    • 目前证据支持R-S细胞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

  • CD30 ,大多数CD15 、CD20-。
  • 根据病变组织中背景细胞成分与肿瘤细胞形态,分为四个亚型:
    • 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 NS)
    • 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MC)
    • 富于淋巴细胞型(lymphocyte-rich)
    • 淋巴细胞减少型(lymphocyte depletion, LD),最少见,预后最差
  • 根据肿瘤累及范围进行临床分期,对估计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放疗和化疗进步使HL成为临床可治愈的疾病。

3.4.2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predominant HL, NLPHL)

  • 不常见,约占所有HL的5%。
  • 多发于男性,30~50岁。
  • 主要表现是颈部(cervical)、腋下(axillary)、腹股沟(inguinal)等淋巴结肿大。
  • 病变淋巴结呈深染的模糊不清的大结节状构象,典型R-S细胞难觅,肿瘤细胞是多分叶核的爆米花细胞(LP细胞)。
  • 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CD20和CD79a阳性,不表达CD15。
  • 预后较好。

4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 Langerhans细胞是一种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细胞表面有小突起,胞质丰富,核形状不规则,常有核沟或呈分叶状。
  • 其克隆性增生有三种表现形式:
    • Letterer-Siwe病:多系统、多病灶(multifocal, multisystem),多见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急、进展快、病程短。发热、皮疹(rash),肝、脾、淋巴结肿大,溶骨性骨质破坏,全血细胞减少。增生的Langerhans细胞呈卵圆形,核呈中等丰富,核呈折叠状、凹陷或分叶状,常有核沟,似巨噬细胞。
    • Hand-Schuller-Christian病:单系统、多病灶(multifocal, unisystem),多个或连续发生的溶骨性、破坏性骨病变。
    • 骨嗜酸性肉芽肿(isolated 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the bone):单一病灶,局限于骨骼,以膨胀性、侵蚀性骨病变为特征。
      临床病程与诊断时累及的器官数量有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理学总结】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脾脏边缘区淋巴瘤概述
淋巴组织肿瘤:概述
淋巴细胞
[典型病例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综合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