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理学-第四节 炎症


(一)炎症的概念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是一种基本病理的过程。

①血管反应是炎症反应的主要特征和中心环节

②活体组织才能发生炎症

③炎症反应具有防御作用

(二)炎症的原因

①生物性因素

②物理性因素

③化学因素

④免疫反应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增生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局部形态学变化:

  ①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等

  ②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特殊类型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蛋白成分(如纤维蛋白、补体、抗体等)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以血管反应为基础的渗出性改变和炎症的重要标志。在局部发挥着重要的防御作用。

炎症时渗出的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称为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

3.增生:炎症的修复过程,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均可发生增生,并伴有大量淋巴、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增生的成分:

①实质细胞:被覆上皮、腺上皮等

②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

③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增生的特点:

1. 多种细胞成分(多克隆)

2. 炎症刺激依懒性

(四)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

  血液流动学改变(血管口径和血流量改变):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

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收缩,在内皮间出现0.5-1.0μm的间隙;内皮细胞损伤(直接损伤、白细胞介质);穿胞作用增强(VEGF);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五)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

1.白细胞渗出:指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过程,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

炎症时白细胞渗出的规律:

时相:①炎症早期(6-24h):中性粒细胞

   24-48h:单核细胞

致敏因子:①急性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                  慢性炎症:浆细胞、单核、淋巴细胞              ③病毒、支原体感染:单核、淋巴细胞              ④过敏反应及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

2.白细胞激活:吞噬作用 指聚集在炎症病灶处的炎症细胞吞噬病原体、细菌和异物的过程。

(六)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液体产生,参与介导炎症反应的一大类化学物质。

来源:⑴细胞源性:以颗粒形式存在于细胞内,需要时释放到细胞外,或者炎症刺激时,重新合成。

⑵体液源性:多数由肝脏产生,在体液中以前体形式存在,需要时经蛋白水解酶裂解激活。

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炎症
学理识理-炎症
急性炎症的介绍【B+】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炎症:中性粒细胞与 CRP 多久升高?哪个升高更快?快多少?
消退素在炎症相关疾病中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