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家|集团化办学1.0、2.0和3.0时代的探索之路


2016年12月17日下午,在主题为“提高质量——教育创新发展之本”的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对话环节上,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院院长孟繁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社长、北京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马宪平,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以及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爽围绕我国集团化办学的典型、发展理路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01

集团化办学的典型

马宪平

集团化最早是企业概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强调集团化运营,后来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当中也逐渐出现集团化。在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最早应该出现在职业教育中,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和企业、行业有更加紧密的联系。这其中更多的是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学校都有明显的行业特色。逐渐地,在基础教育领域也开始关注集团化办学,而这在民办学校中起步更早。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关注的深入,公办教学也开始重视集团化办学。引入集团化办学概念的目的,主要是要推动地区内教育公平和均衡的发展,使优质资源不断扩散,使一个地域内相对薄弱的学校能够比较快地提高教育质量,满足老百姓对教育资源的需求。

 

集团化办学比较突出的地区首推浙江杭州。早在2002年,杭州成立了第一个集团化办学的公办学校,后来集团化办学在浙江省不断地发展,速度也很快。其中学军小学很有特色;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几年在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也很突出,特别是深圳红岭教育集团作为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办学主体多元的教育机构,出现了资本运作的模式、董事会任命校长的方式,这让我们耳目一新;成都最有名的是四七九教育集团,集团内学校对周边学校的辐射发展带动了成都地区整个教育水平的提升,对成都地区的教育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的教育集团例如史家小学,在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校园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此外还有景山教育集团、北京实验二小教育集团、人大附中的教育集团、北京四中的教育集团和北京八中教育集团等,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从全国来看,还有其他的地方都有集团化办学的探索,这些探索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集团化办学进展的过程中,各个单位的情况、各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所采取的政策也不一样。总体来看,集团化办学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在推进教育均衡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02

史家教育集团的发展历程

王欢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均衡化发展从2008年就已开始,那个时候我们只做深度联盟校,发展到集团化办学是2014年开始的。

 

史家进行集团化办学的思想历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的阐述中明确提出了集团化和学区制,目的是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使命,史家小学接受了北京市和东城区对于集团化教育办学的整体部署。

 

全国各地有关集团化办学的成就、方法引领着我们,给了我们很多信心。

 

对于有着70多年的发展历史的史家小学来说,集团化办学会使我们的理念、机制、队伍建设、课程发展等品牌得到一种印证,得到更大的普及,同时这些品牌会对区域内的学校起到推动和辐射作用。

 

对于史家本身来说,我们也需要更广阔的资源、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发展。我们在整个集团化发展过程当中,从行动上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团”在一起。一个集团,学校那么多,管理起来确实非常难。我开始的想法是“团”。集团到底怎么团在一块,这个集团的基本属性是什么,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讨论和学习。先定下集团的发展战略、机制、一些口号等,确定好要做的事情、要走的路,确定好方向和目标,最后形成几所学校共同认同的理念、行为、体系、框架和标准。


第二个阶段:发展。怎么发展呢?史家教育集团是个大的联合体,我们要一体化,要有一个共通的内驱力,真正磨出点儿合力。所以我们做了一系列的一体化设计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发展,由于更多学校的加入使我们集团更加丰富,更加充满活力,外延也增加了。


第三个阶段:再定位。我们请集团化办学方面的专家给我们作引领,再一次定位,如何使我们这个集团具有成为一个共同体的实力?我们进行了领袖教师、领袖教研员和群动力等一系列的构建。





03

集团化办学的1.0、2.0、3.0时代

孟繁华

集团化办学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的组织创新。以前没有学校,是私塾,人和人之间学习的形式是师父带徒弟。三百多年前因为教育的需要才有了学校,学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而现在,我们面临一个更新的问题,教育不断发展,逐渐形成更像竞争的关系态势,同时,人们对于教育的均衡和公平更加关注,对优质教育资源有更大的需求,所以集团化办学应运而生。


集团化是把原有学校重新打包,在学校之上形成一个更加宽泛、更加多的战略集体。这样一个战略集体是有统一的指导,用统一的思想来办学的一种新的方式。


教育集团化实际上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诞生了。但那时的集团化和我们现在所说的集团化是有区别的。90年代的教育集团化是民办教育为了扩大规模而实行的集团化,而本世纪初的集团化是因为义务教育均衡化的需要而诞生的,更多的是行政驱动。行政作为一个动力工具、一种推动力,那时主要是“补差型教育集团化”。直到2010年,“补差型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走到了尽头,仅靠资源配置难以达到均衡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这是集团化办学的1.0时代。


2010年左右开始逐渐诞生了所谓的“嫁接型集团化”办学,所谓的“嫁接型集团化”办学就是把一些相对薄弱的学校嫁接到优质的学校里。比如说史家学校是优质的学校,把很多薄弱学校嫁接进来,就形成了史家教育集团化;北京有很多大学,借助大学的品牌效应,也实行了集团化办学,这种模式靠的是权威的力量。史家小学有权威性,某某大学有权威性,有更多的品牌力量予以支持,使集团化办学可以升级。集团化办学进入2.0时代确实产生了很多很好的学校,使均衡化程度有所提高。


未来3.0时代,我认为一定是强调教育集团内部的共生性,即未来教育集团化办学一定是“共生型”的,外部的行政力量一定离不开内驱力。学校内在活力、生命力的提高,学校办学实力才会提高,教学质量才会提高。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强调人的相互依赖性,强调集体性,这就是所谓共生型。


(以上内容根据12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上“对话集团化办学”环节的嘉宾对话提炼整理。)





第二十九次年会相关链接  


学有优教、回归教育人本价值是提高教育质量之本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提升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钟秉林: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

王湛:提高教育质量的意义和路径

尹后庆:“新质量时代”需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叶翠微:让学生回归到自己的世界中去!

提高教育质量要“以生为本”,要“关注教师发展”!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近700所中小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 择校不是难题
【教育系统为何热衷于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
反思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实验方案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集团化办学”就是为了办好教育集团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