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主体关系探析

◆ ◆ ◆ ◆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耦合主体关系探析

——以天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为例

◆ ◆ ◆ ◆

徐福圣,闫广芬


天津是我国近代教育和现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职业教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职业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天津职业教育示范区为例,对学校、企业和政府的角色作用和互动关系进行剖析,力求更深入地认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规律。

一、职业院校:

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技能人才 “蓄水池” 

天津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十二五”期 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 5年新增就业 240万人。 “十二五”期间,天津职业院校毕业生 44.3万余人,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 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和生物医药类等专业,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企业新充实的技术工人94%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天津职教示范区发展也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因为劳 动力的可获得性是投资环境的构成中非常重要因 素。到2015年,在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4 个,在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63家。职业院校成为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蓄水池”,与行业企业形成良性供求机制。

助推经济结构优化 

这些年,天津竣工投产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得到蓬勃发展,总量达到7.2万家,现代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电 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壮大,三次产业结构调 整为1.3∶46.7∶52.0,经济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职 业教育院校紧贴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适时地实施了一系列对接项目,有效补充了一批技能型人才。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技能人才需要,天津主动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等职业院校从151所调整至90所,建立高职高专学校26 所,与本科院校合作举办应用本科专业高等职业学校8所,还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实施本科层次教育的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形成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的多层次多元化职教立交互通体系。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高职院校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企业和区县技能培训工作,与滨海新区和全市31个示范工业园区签署职工培训协议,组建了技能“培训包”开发工作联盟,承担了97个职业423个岗位技能“培训包” 开发任务,按照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开展培训,提高了职工素质和企业生产效率。目前,高职院校年培训量校均超过在校生1.5倍以上。职业技术培训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秘密武器” 。

技术技能积累集聚地 

天津示范区高度重视技术技能积累工作:一是抓教师这个源头。为了让教师成为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中坚,明确规定专业教师必须有达到规范要求的企业实践经历。二是抓校企合作这个基础。学校与行业企业多方联动,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等。三是抓技术创新转化这个关键。四是抓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大赛主赛场的优势,让大赛成为教学成果和技能开展的展示中心,成为新工艺、新技术、新技能新设备的体验中心。五是抓工匠精神培育这个灵魂。

二、行业企业:

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沃土 

办学行业依托 

以行业企业办学为主体是天津职业教育的特 色。目前,天津90%以上的高职院校和60%以上的中职学校由行业举办或有着行业办学的背景,行业企业深深地参与并融入天津的职教发展之中。

人才培养 “订制” 

为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职业岗位要求,一方 面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参与人才的“定制”。在校企“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开设课程,使专业和课程能深度贴近实际生产,企业提出人才需求、提供实训设备、培训师资并最终招收毕业生。

参与“双师”培养

天津由于有着行业办学的天然优势,参与“双师” 培养成为产教融合的一道亮丽风景。近年来依托相关大中型企业,建设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行业企业通过派遣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师参 与基地培训、引进学校教师参与生产实训、输出技师参与学校教学等手段,有效拉近了实际生产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提高了教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据统计,天津“双师型”队伍比例已达50%以 上,未来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 

共构工学结合模式 

天津示范区通过制度化安排,使行业企业实质地参与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一是通过行业职教集团参与学校治理。二是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体系和标准。 三是对接产业群参与优化专业群布局,优化师资队伍建设途径,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内涵,优化中高职衔接方案。目前,全市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集团产业对接度超过90%。 

三、政府部门:

引领互动发展的有形之手 

搭建政策引领平台 

政府引导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重要前提。天津示范区建立了由市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涉及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

搭建园区发展平台 

在海河中段建设职教园区是天津优化城市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一期占地13.7平方公里,2011 年初建成投入使用,目前9所职业院校、8万多名师 生入驻园区。一是通过园区实现职教资源聚集。 二 是实现优质公共资源共享。三是推动园区院校部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四是推动了教育园区、产业园区和居民社区“三区联动”。

搭建大赛引领平台 

作为主赛场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政府组织开展的另一项推动职教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大赛从2008年举办以来,赛项从20个发展到100个,赛项参赛选手增至超万人,分赛区已分散至全国16个地区,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最广、规格最高的职业技能大赛。

搭建改革示范平台 

2005年,天津成为第一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点的 “天津模式”为全国瞩目。2011年,在总结试验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天津又上升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探索形成了校企联合、中外合作、东西互动、工学结合、 培训超市、 “双师”双证、资源共享、大赛平台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走出了一条既具有天津特色,又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发展之路。2016年,天津升级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等方面改革创新,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 “成为制度创新的新高地、体系建设新引擎、国际合作的新窗口、区域协同的新平台、质量提升的新支点” 。

搭建产教对接平台 

政府有关部门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三地职业院校与产业企业有效衔接搭建平 台。近两年,陆续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会、京津冀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产教对接论坛、养老服务业产教对接论坛等13个产教对接会和论坛,共同搭建起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用共享、区域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师资与学生交流交换、区域性产业研究五大平台,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对话、项目协同创新、科学研究区域共研、校企合作区域联动等4个机制。这些平台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和耦合互动。 

通过对天津示范区各项改革举措梳理研究不 难发现,学校、企业和政府始终是构成职业教育与 区域经济互动最重要的3个耦合主体:职业院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企业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沃土,政府部门则成为主导互动发展的有形之手。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影响下,通过学校、企业和政府的角色作用,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嬗变和发展。

本文摘编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21期同名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构建本地特点的现代职教体系—— 走出现代职教特色发展之路
地方 | 天津职业教育向深度发展 深化示范区升级版建设
高职教育应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
吕景泉:五业联动
海河教育园高职教学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笔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