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玉福:久违的酸菜



久违的酸菜



小时候,以吃酸菜就饭为主长大的我,对母亲腌制的酸菜有着特殊的感情。尽管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但对幼时醇香可口的酸菜时常念念不忘,难以释怀。


自从18岁那年离开家乡,很少吃上母亲亲手腌制的酸菜了,身居异地他乡的我,盼望着能酣畅淋漓地吃一顿酸菜就馓饭的念想时常挥之不去。


前不久,我奔赴老家祭奠母亲去世三周年。一路经过乘火车倒汽车的长途爬涉,赶到老家正是准备做晚饭的时间,弟媳见我们从千里之外风尘仆仆赶回来,本打算做一桌好菜款待我们一家,思乡心切的我,特意提出要弟媳做顿酸菜就馓饭,弟媳拗不过我对酸菜的依恋不舍,便为酸菜就馓饭做准备。一提到酸菜就馓饭,我却来了兴致,回家刚上炕还没有暖热脚,便立马跳下炕劈柴添火,大家一起动手不一会儿功夫,几盘香喷喷的酸菜冒着热气腾腾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炕头尽情食用飘溢四溢的酸菜就馓饭。


睹物思情,吃饭念娘。在大家兴致勃勃地准备动筷子时,小侄子却叫停大家先不要动筷子,他要给奶奶献一碗馓饭,原本热烈的氛围顿时凝固起来。我们兄弟几人由于多年在外,把老家的许多讲究和习俗渐忘于脑后。小侄子出生后是母亲一手带大的,他对母亲有着特殊的感情,自从母亲3年前去世后,家里每顿吃饭前,小侄子总不忘先要给奶奶的遗像前献上一碗饭,这已经成了家人饭前不成文的规矩。兄弟几家拖家带口聚到一起实属易,尤其能同时回家,一同围坐在一个炕上,在同一张炕桌上吃饭早已成了奢望。多少年难得的机会齐聚一堂,尽管相聚的氛围异常热闹,但唯独母亲却永远不能再与我们同坐一桌了。





人常说:“娘在家就在,娘不在家也就没了”。这次回老家住的时间还算长,但心里总感觉到缺着什么?以前,虽然回老家匆匆忙忙短住几日,但母亲每次不失时机地虚寒问暖,问长问短,揣摩着我们各自的心思尽量满足。这次回老家,弟媳照常热情周到,但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因为没有了母亲在世时的那份踏实。


目睹老家的一物一景,眼帘不时浮现出母亲曾经熟悉的身影,思念、忧伤、悲痛油然而生。母亲如一座火红温暖的火炉,任何时候都吸引着我们兄弟几人围着母亲团团转,而如今母亲这座炉火已熄灭,曾经缠绕于母亲周围情同手足的几兄弟,也在东南西北的奔波中失去了最亲情的归宿。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物质匮乏,粮食紧缺,吃了上顿没下顿感的那个年代,春、夏、秋三季靠挖野菜,吃干菜维系生活,而最难煎熬的就是冬三月,这个时节不是一日三餐上顿煮土豆、蒸土豆,就是下顿苞谷、高粱面窝窝头,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兄弟几人,感觉从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针对此情此景,母亲每到夏季麦子收割接近尾声时,便让父亲腾出块空地,带上我们兄弟几人翻地、浇水、施肥、播种早早张罗,并不停地催促父亲买菜种、化肥、农药。下种大约半月后,等小菜苗长齐后要将绸密的菜苗挑拣拔掉,以此保持一定的间距、行距,白菜才能一颗一颗长得腿粗腰圆。





农村秋收时节是一年四季最忙的时候,繁重的农活忙得一家人常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母亲为了解决冬天吃菜难题,掐着指头算着日子等我们兄弟几人周末回来铲菜、拉运、洗菜、拣菜、磨盐。腌制酸菜,看似简单,实则有一套严格而复杂的腌制工艺。腌制酸菜前,首先要挑拣白菜,将白菜本身的烂叶挑拣出来,从中间劈开两半,清洗干净,在阳光下晾晒至剩下七八成水分时,倒入滚动翻浪的开水锅里淖几分钟捞出来晾凉,然后一层一层撒上食盐入缸,缸装满灌入花椒、大料、八角等佐料配制熬好的佐料水压实密封。初次腌制3至5天时要倒一次缸,依次来回翻倒几次待佐料也就完全渗入菜内压石封口腌制。


光阴荏苒。曾经挑灯夜战,热气笼罩厨房、灯火通明照亮老家院落腌制酸菜时的忙碌景象,随着时光的逝去,早已一去不复返。曾经承载一家人生存重任的那几口大菜缸如今换成了小坛罐,大缸早已被遗落在无人问津的墙角里。超市琳琅满目的袋装酸菜早已取代了传统的腌制工艺,母亲曾经腌制酸菜时忙碌的身影已成为无穷的思念和永远的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魅力太行 · 河北邢台 ‖ 小脚奶奶永留我的记忆中
【保乐原创】腌酸菜
帮了弟弟半辈子,3年前回村养老时却发现:其实父母走了,兄弟姐妹之情也没了
中秋节,我帮母亲拭干了泪水
弟弟离婚后孩子却要我来养,三年后老公反目:再不送走,咱也离了吧,我一个人的工资养不了这么多人
中秋回家"蹭饭"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