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个性泯然于群体,疯子也变正常

影评许可证

荷里狐[2019]第012期

本栏目由观点独特的【荷里狐】独家呈献

多年之后,我再次观赏了这部“描述精神病院生活”的伟大之作《飞跃疯人院》。

与上次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从第一次观影后对一系列电影作品中对于“精神病院”这个话题的恐怖描写转而到关注个人泯泯然于群体的自由意志的丧失。

而每当提到自由意志,关于这一点,国内观众能引起的共鸣其实并不多,似乎它不偏不倚,仍属于资产阶级范围内的产物。

我们的文化讲求“中庸之道”,最忌讳的便是“枪打出头鸟”,像“自由意志”这样的脑中分泌物,即便有,也只能在心里小声逼逼,绝不敢说出口。

《飞跃》的主人公麦克墨菲便是这样一位与中华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大人物”,他嚣张,他跋扈,他高调,他过分活跃,他因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而被关进精神病院。

随着墨菲的视角,我们得以一隅精神病院众生相。

他们被迫开着“病患交流例会”,情愿或不情愿地挖出自己内心最深切的秘密与他人分享,在以护士长为代表的权威下,没有反抗的余地。

不能提问题,不能说拒绝,不能不听话,服从服从再服从,听广播吃药,按时活动睡觉,当个性消解于群体性后,便是自由意志的退场。

以至于最讽刺的,是我们和主人公墨菲一同发现,原来这精神病院里的有些人,竟是自愿治疗,如果愿意,他们完全可以在适当的时刻离去。

恐怖之处便在于,哪怕进来时的你是正常人,也无法确保经这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能够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正所谓人云:正常人到精神病院待久了,自然也不正常了。

然而和《肖申克的救赎》中其实并未着重刻画监狱中人的恶一般,《飞跃》也并非着重于将镜头放在精神病人的“疯”,甚至于久而久之,形成视觉习惯的观众,自发地觉出他们的天真和可爱,似与常人无异。

《肖申克》里多年后出狱的老人无法适应高墙外的复杂生活,《飞跃》中的精神病人们则主动遵循着“趋利避害”的天性。

并非人人都是墨菲,这些当初主动或被动将自己置身于精神病院牢笼的“囚徒”们,未尝不是在外部世界里无法合理遵循现实的丛林法则。

《飞跃疯人院》一书问世后,书中令人胆战心惊的对于精神病人们简单粗暴的“脑前额叶切除”手术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批评,当初因为发明这个手术而得到诺贝尔奖的终于被自己的患者开枪射击。

此后,据说精神病人的境遇得到了提升,医生们试图用简单的方法“驯服”病人的恐怖故事似乎成为历史,《飞跃》所影射更多的含义,难道不是以护士长为代表的公权力打着正义旗号对如同墨这般“天真善良”的“活跃分子”的无情碾压么?

有些战役始终没有打赢,起先吓唬墨菲的电刑,在今天仍然能因之电死几个孩子在整个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只是更让人心寒的,是谁给了杨永信们这样的权力?

最可怕的,莫过于将这些“精神病人”送上电椅的,怕是病人的家属自己。

所以当弹幕里骂道墨菲最后没走成实在因为自作孽,该走时高调二次方,且一再逗留终导致身陷囚牢,可正是因着墨菲点点的闪光人性,才是他身上最动人的特质。他自是不肯成为只管人人自危的冷血动物,才能终将酋长唤醒,使他成长为强壮的参天大树。

逃出疯人院。

了解更多微博指路 @返犬旁a其实我叫李狐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 | 《飞跃疯人院》:他们飞越的不是疯人院,是心中的栅栏
禁锢,是墨菲无法简单飞越疯人院的根本所在
《飞越疯人院》——现实可以飞越吗?
飞跃疯人院 | 卫生局长倒在了血泊里
这是所有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最令人愤懑和心碎的一部
疯人院里如何实现和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