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节||生命与死亡教育绘本之《獾的礼物》

乍一看这个题目,很难想象这本书和死亡有什么关系。但是读完整本书以后,就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一本多么抚慰人心的书。这是一本比较老的书,原版出版于1984年,作者是英国的苏珊·华莱,她迷人的插图将伤心的文字衬托得十分完美。

豆瓣评分:9.2

推荐指数:⭐⭐⭐⭐⭐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内容简介】

《獾的礼物》中獾是一个让人信赖的朋友,他总是乐于助人。他已经很老了,老到几乎无所不知,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这天晚上,他对月亮说了声晚安,拉上窗帘。他慢慢地走进地下的洞穴,那里有炉火。吃完晚饭,他写了一封信,然后就坐在摇椅上睡着了。他梦见自己在跑,前面是一条长长的隧道。他愈跑愈快,最后觉得自己的脚离开了地面,觉得自由了,不再需要身体了。第二天,狐狸给大家念了獾留下来的信:我到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去了,再见!

下雪了,雪盖住了大地,但盖不住大家的悲伤。春天渐渐临近,动物们开始串门,大家又聊起了獾还活着的日子。

鼹鼠告诉大家獾是怎样教他剪纸的。

青蛙告诉大家他是怎样跟獾学溜冰的。

狐狸想起了獾教他系领带。

这些技艺,都是獾留给他们的礼物,这些礼物让他们互相帮助。最后的雪融化了,融化了他们的悲伤。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爬上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他要谢谢獾给他们的礼物。他轻轻地说:“獾,谢谢你。”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獾的朋友们学会了接受它的死亡。

【深度解读】

诺宝第一次理解什么是死,大概是在三、四岁。他问“妈妈,你会不会死”,我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死,妈妈也会,只是在很久以后。但虽然这么说,他依然眼含热泪、不肯相信。”死亡“在古今中外都是被人讳莫如深,可是这个话题本就是人生的大命题之一。

1. 不要惧怕死亡

獾对死亡这件事的态度其实已经相当豁达,他不惧怕死亡。他认为,死只不过是他离开了自己的身体。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身体早就不听使唤了,他唯一担心的就是他死后朋友们的感受。正如《当鸭子遇见死神》这本书中鸭子也担心它死后,池塘的样子。临终之前,我们总会有一些放不下的人或事。但是对于生命已走到终点的人,离开是解脱,是另一种形式的自由。如果能平静地对待这件事,反而会少消耗一些能量。绘本中关于獾离开这个世界的描述并不让人压抑,反而觉得很轻松,让人不再惧怕死亡。

2. 带着“礼物“,继续前行

逝者已逝,那活着的人呢。起初,獾的朋友们,尤其是鼹鼠,对獾的离去感到非常失落和孤独,难过得要命。但后来大家在一起追忆起和獾在一起的点滴,尽是一些美好而温暖的回忆。在不断地追思中,大家终于明白獾为每一个朋友都留下属于各自的珍贵礼物——獾教过他们的一些事情,他们现在都做得好极了。这种离别礼物,大家可以永远珍藏下去。他们不再那么伤感。待到冰雪消融,那些悲伤似乎也消融了,生活仍在继续,带着獾给我们的”礼物“,之前的悲伤也全部化为了感激和力量。

3.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于身边人的“死亡”,我们总会最先想到我们失去了什么。《獾的礼物》借助朋友们的视角,向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那就是故人曾经我们带来了什么,也就是书名中所说的“礼物”。正如臧克家诗中的那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獾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与人为善,即便已经死去,但依然活在这些朋友的心中,他所教授的技能将继续伴随朋友们的余生。这也引导思考要在有生之年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能让别人铭记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年级导读 |《獾的礼物》
《獾的礼物》
一本关于“死”的哀伤而温馨的故事 ----《獾的礼物》导读
人生得失总是零
荣辉说童书:獾的礼物
早安心语:你的生命不长,不能用它来悲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