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我的父亲
userphoto

2023.02.10 吉林

关注

2004年8月,老家磁铁般吸引着我,怎么也弄不清原因,疯了似的一门心思往家跑。从三岗下车到周荣屯还有七八里路。雨天或路况不好,要走上七八里,回来还要到长白路招手上车。

8月7号星期六立秋。吃完早饭,匆匆忙忙直奔老家而去。惯例的带上水果 蔬菜 肉类等,一到家心里就敞亮了。傍晚,外面漆黑一团,小雨淅淅沥沥。母亲脸朝窗户坐在炕里,我细心听父亲讲过去的那些事。母亲还不时地向外望两眼,偶尔也插两嘴。唠着唠着母亲突然发现窗外墙面贴个黑影,一边小声说一边使个动静,影子才立即退缩夜色里……

我和父亲唠得挺开心。……说到这些年吃哪个子女送来的小鸡 鸡蛋 青菜……如数家珍,记得非常清楚。当说到太平池水库的冰化开了,隔三差五去打鱼一事,说着说着父亲伤心地低下了头。母亲旁边插嘴说:打回来鱼报信的就来了。但,次次盼来的是灰心与心酸。开春鱼没有夏天灵活,好抓好捕,纯野生的味道鲜美。可是吃不着啊?……还有抚养费……不亦乐乎……后来……替……完成一年的孝敬。父亲对我说这些,其图个心里平衡,心里痛快;还出于五指有长短之考虑。

父亲从不吃“瞎食”,哪个子女对他的好,必须向外界说出去他才感到高兴和光荣。他还自慰地说,自己的红松寿木板子准备好了,摞在仓子里。当说到我妈的父亲指着靠北墙老式花柜说……。唠累了,倒下就呼噜起来。

14号又是双休日我又回老家了。这次回老家买的鲤鱼 猪肉 干豆腐 水果等等。那天晚饭西屋老嘎达青子媳妇做的。

父亲气管炎呼吸有时像拉风匣似的。曾住院治疗也无济于事,只好在家吃药缓解病情。母亲有风湿病时好时犯。一次母亲去看屯里谁,路上不小心摔倒,当时没介意,几个月后膝盖和腰间盘出了问题。打这以后,父亲天天做饭,两个老人怕给子女添麻烦自己单过。父亲是个要强的人,家庭的顶梁柱。他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受大穷。这句话成了父亲持家的座右铭。父亲聪明智慧,不管做什么都有自己的小窍门,从不笨手笨脚出些冤枉力。他还常说:窍门满地跑,看你找不找。父亲悟木匠活的处女作是“瞎掰”,也是父亲动手动脑最有说服力的代表作,更是父亲聪明 智慧 骄傲的作品。1994年青子名下在父亲的旧房场翻盖了五间砖瓦结构新房,父亲理所当然地住上了东头两间,从此,告别了“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破土房。屋里宽敞之后,还在屯里开个首家小卖店,生意很火。税务部门来,看父亲这把年纪和身子骨就免了。小买店那些年,除老两口日常足够的花销外,另攒一笔急用的…… ……,关键时不向子女张口。这段话是以前回老家父亲亲自对我说的。父亲的一生对家的贡献是最大的一生。到了晚年,小卖店,承包地,加上每年儿子给的抚养费,父母的生活想吃啥就买啥。父亲的持家经营理念让屯里人很佩服。

西屋饭菜做好了,都到西屋吃饭。母亲有时不吃鱼,闻到腥味受不了,老弟弟媳妇把饭菜端到了东屋。父亲没病前爱抽点烟,爱喝点酒。自从患上慢性气管炎,烟酒一下子全戒了。父亲到西屋坐在炕沿上,我和老三、老四、老五(东子)、老六(青子)坐在凳子上。只看父亲还没坐稳,一筷子夹去好大一块鱼,低着头大口大口的吃,边吃边坐稳,吃得那么香,吃得那么快。父亲以前吃饭不这样,坐稳了才动筷。父亲还经常教育子女:从小要养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走有走相,长大了像个有家规的孩子”。这番话是父亲对自己的子女最好的家教。

父亲可能是馋鱼,再不就饿了。急急忙忙连鱼带饭吃一碗,擦一下嘴巴回东屋了,此时此刻我感觉父亲有点怪。当送走三个弟弟回自己小家的时候,外面已是满天星斗,静的只有蛐蛐的叫声。父亲关了灯,不知不觉接着上周六的话茬继续说:自从膝关节骨质增生吃点啥买点啥就让老五(东子)跑道。东子每次回来一五一十地向父亲交代每样多少钱,共花多少,还剩多少,小账算的贼拉明白。父亲对东子几次用产生了好感和信任。从此,大事小情就让东子去办。父亲边说边抬头看看外面。我洗耳恭听入耳入脑,感觉父亲说的不但是心里话,而且也是交底的话,还是让我有知情权的话。过去我有意问父亲什么事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今晚“说古道今”又唠到深更半夜。

次日一早,我坐上从三岗开往长春的第一趟客车。父亲昨晚吃鱼的情景以及他那饱经沧桑的样子始终在我大脑挥之不去。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几年前夏天给父母买彩电的事,感动得父亲当时哭了。父亲是感动地哭了。父亲虽然身体瘦弱,但性格特别刚强,从没看过父亲在子女面前哭过,不管遇到多大的事,父亲勇敢地面对现实。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天经地义必孝必养父母之老。

我回到长春小家后,父亲吃鱼的场景仍在脑海里萦绕。心想下个礼拜回去多买鱼,让父亲连吃几顿。父亲吃鱼的场景对妻子说后,她第一反应是老人过日子仔细惯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是没有钱,时间长了能不馋吗?妻子是善解人意的。

8月21号星期六,我本打算连续第三个星期六回老家。一大清早我就有些慌里慌张,抓耳挠腮,六神一主了,非得回老家才能消停。妻子看我有这个心思。便问,你已连续两个星期回去了,回来一次嘴裂一次,边说边用身体堵住了屋门,我挣扎了半天也出不去,累得气喘吁吁,看来走不成了。坐在电脑旁椅子上消消气,冷静思考一下,农村火炕是不习惯。虽然从小农村长大的,毕竟出来几十年了,每次回家口干舌燥,肌肉发紧,干干巴巴的就像得一场大病浑身难受几天才能缓过劲来。

消消气后,还是理解妻子吧,不回去了。当天吃罢晚饭又闹起心来,一头扎在床上,翻来复去基本一宿没合眼。不让父亲狠狠吃上几顿鱼,就像有块石头没落地不死心啊。次日一早,妻子说,下个星期六回去吧。但不能挨个星期回家呀,下次回去多买几样鱼,你手里钱少,再给你拿些。妻子这番话,说得我心里暧暖的,此时又产生了给父亲买冰箱的念头。好不容易盼到了这个星期六还出现了变数,只好再盼第4个星期六28号了。

事后听说:8月22日星期日晚太平池唱二人转,屯里去看的不少,…… ……。当天深夜突然接到老疙瘩打来的电话,说父亲病重在二〇八医院。放下电话,穿上鞋下楼就打车,大约凌晨1点15左右上楼直奔病房,看见父亲倒在病床上安详的样子,身体还很柔软,当时我不敢相信……。在长白路开往长春的途中,老四 老五和老疙瘩隔一会召唤一次答应一次。当头部栽倒在老五(东子)肩上那一刻再呼唤爸爸就不吱声了,其实父亲可能是心梗停止了跳动。途中还到翁克私人诊所,敲半天门也不开,耽误了治疗时间,直到二八医院头部CT检查确认。父亲走了,定格在2004年8月23日,阴历七月初八,正值处暑。但做儿子的尽到了责任,起码没留下什么遗憾。2004年8月总想回家,事后一想这不是一种预兆吗?但我遗憾又自责的是不如先斩后奏,找个借口偷偷在上周星期五(8月20日)下班直接回老家。谁能设想再也没有日后的“28”了呢?

父亲生前曾说过:“夏天埋在东边道北,冬天埋在东边道南。”尊重父亲的遗愿,老五(东子)主动让下葬在屯东道北他的承包地里,满足父亲生前的愿望。24日父亲出殡的那天清晨发现柜锁“不翼而飞”,柜里的东西清理得一干二净,“神秘”得销声匿迹。但,父亲早已给老大知情权了。面对此事不必过问,赡养母亲有着落了。但,我还继续承担抚养费的责任。

父亲烧三期那天早上长春上空电闪雷鸣,黑云压顶,不时地掉下可怕的大雨点子,但我和妻子打着伞坚定地走出了门。妻子说能不能下大了?我说早晨下雨一天晴,隔道还不下雨呢。老天爷真长脸,到了火烧里雨点小了许多。当我们坐上开往长岭的客车,路过万家桥天逐渐地亮了起来,翁克一带地上一个雨点子的痕迹也没有。但天空时儿多云,时儿露出太阳,大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天象。正当烧纸的时候,烈日高照,阳光明媚,没有一丝云彩,如愿地烧完了三期。下午三点多又渐渐地阴起来,下了一阵蒙蒙小雨,雨后东南方向出现了一道彩虹。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到猫冬的季节,刮簚子编炕席集上卖,每年都卖点钱。父亲还悟成了木匠的手艺,那时木工每天三块五左右,还能带出一张嘴吃好的。七十年代,有一年三线磐石要木工,一个公社一个名额,公社政审决定让父亲去,那年父亲挣回一些钱,缓解了家庭经济的拮据。从此,家庭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父亲善于抓钱,也有这个脑筋。父亲从三线回来,木匠活越来越出名,十里八村盖房子做家具等等都找父亲干,一年到头闲不着,钱也不少挣,还把排行老四培养成出手的木匠了。当地习俗,男孩结婚女方是要彩礼的,娶个媳妇至少三四千。尽管这样,四个弟弟都娶上了媳妇也没拉一点饥荒。虽然九口之家,生活条件并不比人家差。父亲矮小单薄,体重不超百十斤。但,说话有哲理、有思想、有远虑,受到高大魁梧的尊重与敬佩。命运里有这样顶天立地的父亲真是幸福和骄傲。

父亲生前的优点很多,记性好,善琢磨,勤用脑。一次回家父亲向我讲长春到哈尔滨,长春到北京有多少站,每个站点叫什么名字背诵如流。这张列车时间表大概是孙女韩丹在城里给买的。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庄农杂字》……,一天书没念能读背下来。村里有个“羊倌”,过年想玩扑克手里没钱。憋得站不安坐不稳,连续去父亲家几趟转身就走,不好意思张口。父亲看出了他的心思,借他一百元高兴坏了。在农村过年光吃点好的,凑不上热闹,这年味就像缺点什么,不光是孩子心里就连大人也如此。“羊倌”那年赢了,逢人就讲父亲的好。

父亲年轻的时候也爱看个小牌。正月的一天,西北风卷着冒烟雪,漫天飞白,北风嗖嗖的。他们坐在炕上看小纸牌,纸牌太破了影响情绪,四个长辈非得让我去刘真屯姓刘的家去买。风大雪大还没伴,那个屯子离我家有六七里路,太平池水库的北面,过了南壕就是盐碱甸子,正是刘真屯的后身,空旷如也,也是野兔野鸭狐狸出没的地方。一想这些头发皮怵怵的。硬是五角钱壮了我十几岁的胆,连跑带颠奔南而去。那时没有钟表,反正不大一会满头大汗热气腾腾地回来了。

父亲走后,母亲是子女回家唯一最亮的一根火柴。天下乳恩,莫过于母情。母亲的一生是屋里最辛苦的人。两个妹妹长大的时候还帮妈妈做些家务,当她们成家立业的时候,岁月已无情地染白了母亲的头发。母亲不是嘴大舌长能说会道的人,平时少言寡语,老实巴交农家院妇女,一丁不识,不会花说柳说。学话有时也丢三落四,一字之差往往适得其反,父亲生前在我面前没少提批评母亲的事。母亲耳朵根子软又没主见只好迎合。当意图破灭,恼羞成怒的怪像莫名其妙地冒了出来,巧妙得别人一身不是。此时问心无愧地说:我对父母的孝尽力了,也做出了榜样了!回答那个阴雨连绵的夜晚……  ……母亲永远是个贤妻良母。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当你背后说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背后说你。慈母手中线,子女身上衣。寒冷的时候我会想起学前穿的那件棉大衣,是母亲在麻油灯下一针一线用心给我做的,穿上它令人羡慕妈妈给我的温暖。父亲去世母亲上一股火,病情雪上加霜,后来生活不能自理。小弟弟青子家赡养伺候,直到养老送终,弟弟和妹妹也常常回家去尽孝道。2007年12月13日,农历11月初四,16时零5分,母亲在家深沉地睡着了,享年78岁。失去父亲又失母亲,再回老家就没奔头了。

父辈的一页再也翻不回来了。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怀念。

写于2018年12月上旬, 改于2019年05月下旬

本刊宗旨:传播集邮知识,弘扬集邮文化,结交集邮朋友,共同发展集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木匠的父亲
暴力
好好学学说话的艺术 有感而发
《三击掌》:动荡年代里,两对父子反目,造成一生遗憾
这么催人泪下的恐怖剧,不能只让我一个人哭
传奇故事:新牛郎织女传之十五、十六(作者:黄兴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