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瞎折腾了,七夕不是情人节!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这……
博古通达
文化,趣闻,演义
世界,生命,人文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故,多读书,多思考
午休读点书

七夕最早源于三四千年前,

通俗名是“中国女儿节”,

是姑娘们穿针乞巧、祈愿祝福的日子。

这个传统节日,

在年轻一代人心中有着非常深刻的烙印。

称为“中式情人节”

逐渐失去传统的味道,被赋予了“洋”内涵。

七夕节是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关联的,

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这个节日的价值所在之一。

但七夕的本源并非“爱情”。

节日是生活的特殊时间节点。

首先它是一个时间概念,

最初是来自古人对时序变换的感受。

七夕节在农历七月,

《夏小正》中说“初昏, 织女正东向”,

这时的黄昏,抬头可见夜空中银河贯穿南北,

织女星散发着美丽的光辉,朝向银河东岸的牵牛星。

这是天上的景象。

而在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夏已末,秋将至,

女子们要开始摇动纺车,织布制衣了。

就这样,天上的星星

被遥想成了人间女子的保护神和寄托心愿的所在。

织女的意象在这个迎秋的时段凝固下来,

关于她的想象,她那些巧慧特质,

以及与牛郎相互牵绊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

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姑娘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

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区各有不同。

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之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

唐代时,皇宫中也十分盛行这种习俗。

当时的七夕夜,宫女们要

“各捉蜘蛛闭于小盒中,

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

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

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

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帝京景物略》中载有其做法:

七月七日正午,女孩将一碗水放在太阳下暴晒,

过一会儿,水面生膜,将绣花针轻投水中,

针会浮着,此时就看水底的针影像什么。

如果针影像云朵、花卉、鸟兽,就说明女孩“得巧”;

如果针影粗如棒槌或细得像丝,就说明女孩“得拙”了。

有趣的是,也有一些地方,投的不是针,

而是自制的豆芽,

当然,这用来验智巧的“豆芽”,要叫做“巧芽”了。

磨喝乐

盛行于宋元时期的七夕节玩磨喝乐的习俗,

则是关于“乞子”的。

磨喝乐,是民间七夕节的玩物,即小泥偶,

多是嗔眉笑眼、手持莲叶莲花的男童形象。

磨喝乐被视为“巧儿”,供儿童把玩游戏。

也可以在七夕时供奉起来,传达妇女们“宜男”的心愿。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

又叫“贺牛生日”。

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

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

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

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晒书晒衣

七月七日人人晒书,

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

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

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

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

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

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

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

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

有人问他在干什么,

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可见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拜织女

这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联合举办。

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

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

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

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

斋戒一天,沐浴停当,

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

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

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

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玩到半夜始散。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

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古代的七夕是相当丰富热闹的,

然而传统的过节方式、文化生活,

在大众文化中渐行渐远,只剩些模糊的背影。

七夕的风俗在奈良时代已由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把七夕的日子,

由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改为公历的七月七日,

不过还是有少数地区继续沿用中国农历七月初七。

韩国的七夕节,和中国一样,都为农历七月七。

值得一提的是,

七夕节在日本和韩国都没有成为情人节,

反而保留着最传统的节日方式。

日韩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和习惯。

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

然后挂在院内的小竹子上。

在韩国,年轻的姑娘们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

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

在我国的节日体系中并无情人节,

而西方传入的圣瓦伦丁节填补了这一空白。

玫瑰花、巧克力、烛光晚餐的过节方式,

浪漫气息十足,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并逐渐风行。

“乞巧”七夕节与“爱情”七夕节,并不是相背而驰。

乞巧中本就包含着对姻缘美满的愿望。

“中式情人节”的出现,

其实也是在“七夕节”上增添一笔浪漫的色彩,

并无伤大雅。

而书画君想说的是,在汲取外来文化的同时,

我们的传统习俗,不应被抛之脑后。

炎光初谢,荷风送凉。

风摇翠竹,庭院深香。

巧果食鲜,月下穿针。

回廊影下,夜半私语,卧看双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除了牛郎织女,七夕还有哪些风俗
敦煌文书中所见的乞巧节习俗
家文化|在古代,七夕可不仅仅是“中国情人节”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介绍——2016年8月5日——丙申年七月初三日
七夕与牛郎织女
七夕节的十大过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