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识人用人,管理的奥妙——《道德经》第27章

真正有能力的人,他的能力往往是隐藏的,需要我们用心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也不要被一个人的表象所迷惑。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解读: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善于;辙迹,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瑕,瑕疵;谪,批评,指责;筹策,古代用作计算的器具。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说话的,不会发生错误而受人指责;善于计算的,用不着计算的器具。

这里要注意的是“善言”,并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是少说话,言多必失,如何才能“无瑕谪”?只有少说话,会说话。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闭,关闭;关楗, 门闩,横的叫关,竖的叫楗,楗,销子,插在门闩上;结,捆绑;约,指用绳捆住。

善于关闭的,不用门闩和插销,也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捆绑,也不能解开。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救物,是物尽其用的意思,那么救人,就是人尽其才;袭,覆盖;袭明:内藏智慧聪明。

因此,圣人常常善于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师,老师;资,借鉴。“善人”与“不善人”,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好人和不好的人,这也是浅层次的意思;另一方面,善,就是善于,那么善人,就是指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善人,就是没有这项技能的人;结合上文“救物”,即物尽其用,和“救人”即人尽其才,我这里采用第二层意思。

所以,有技能的人,是没有技能的人的老师;没有技能的人,可以作为有技能的人的借鉴。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贵,贵重,尊重;智,聪明;迷,糊涂;要妙,精要玄妙,深远奥秘。

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这就是精深奥妙。

上述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这些才能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的,都是隐藏款。比如走过无痕,是隐藏的足迹;少言寡语,还以为不会说话;不用借助工具也能达到目的。

作为一名管理者,识人是前提,要能够发现一个人的特长。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这种能力的管理者,就达到了“圣人”的水平。

不仅如此,管理者还要调动“不善人者”向“善人者”学习,提示“善人者”以“不善人者”为警示和借鉴,取长补短,吸取教训,这也是管理的奥妙。

作为非管理者,就是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能,达到类似上述不动神色就能达到目的的水平,也要不断学习、借鉴,更不能自大。

此外,这一章还告诉我们,真正有能力的人,他的能力往往是隐藏的,需要我们用心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也不要被一个人的表象所迷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善行者无辙迹”“是谓袭明”?是老子写错...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如何解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善行无辙迹”,《道德经》第27章原文和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