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白守黑,善于处下——《道德经》第28章

知白守黑,就是知道怎么去表现、炫耀,却将自己和光同尘,不炫耀,不争,这样的人,就是模范,即天下式;这样的人,也就不会轻易出差错,也是拥有大智慧的。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解读:

知和守。知,不仅是知道,还有具备、具有的意思;守,坚守,保持;也就是说,当你有了高调的能力,你才可以坚守,保持,说是低调行事,若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就无所谓低调不低调了,想高调也高调不起来。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雄,比喻刚劲,强大;雌,比喻柔静,谦下;溪,溪水,沟溪;婴儿,象征纯真。

知道自己雄强,反而要安守雌柔,做到像天下的小溪一样。做到像小溪一样,恒常的德就不会失去,就像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白,阳,光明;黑,阴,暗昧;式,楷模,范式;忒(tè),过失,差错;无极,无边无际,这里指无穷无尽的智慧。

知道什么是光明,却安于暗昧的地位,做天下的范式。做天下的范式,恒常的德就不会有差错,返回到无穷无尽的智慧。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荣,荣誉,宠幸;辱,侮辱,羞辱,这里指“荣”的反面,卑微,知耻;谷,山谷;朴,没有加工过的原木,指纯朴的原始状态。

知道自己的荣耀,反而要安守卑辱,做天下的山谷。做天下的川谷,恒常的德才能充足,返回到自然素朴状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器,器物;官长,百官之长;制,制作;割,割裂;大制不割,是指懂得大制作的人,不会把原材料分割得细细碎碎。

原木做成各种各样的器物,就像是一个体制下的个种机构、官员,他们发挥的作用就如同器物的作用,贤能之人善用之,所以这贤能之人就是官长,“大制不割”,就是好的体制是完整的,就像前面朴散为器,这些“器”是一个原木产生的。

雄和雌、白和黑、荣和辱都是反义词,都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会相互转化,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当我们在雄强时,在亮光下,在荣耀中,要时刻保持低调,韬光养晦,谦虚谨慎。这便是老子在这一章所讲的处世哲学。

老子依然用具象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比如溪,处下,细小,但可汇聚成江河;婴儿,是《道德经》中常用的一个形象,代表纯真,也代表了生命力。

再比如谷,空旷,虚无,虚怀若谷,可容万物;朴,未经加工的原木,返璞归真,代表了可塑性。

这两句都好理解,但知白守黑、天下式、不忒、无极,就比较抽象一点。

白,可以理解为显现出来的,黑,可以理解为背后的,没有显现的。那么知白守黑,就是知道怎么去表现、炫耀,却将自己和光同尘,不炫耀,不争,这样的人,就是模范,即天下式;这样的人,也就不会轻易出差错,也是拥有大智慧的。

第四句理解起来也有些难度,原木、器物、制作,是怎么跟政治联系在一起的?首先说“朴散为器”,即由原木做成各种各样的器物,就像是一个体制下的个种机构、官员,他们发挥的作用就如同器物的作用,接着说“圣人用之”,意思是贤能之人善用之,所以这贤能之人就是官长,再说“大制不割”,就是好的体制是完整的,呼应了前面朴散为器,这些“器”是一个原木产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8 官长---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常德章第二十八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解读《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反朴归真,无为无割
如何理解“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句话?
读《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