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语故事丨入木三分——书圣王羲之的功力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他七岁时就展现出了书法天赋,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房间找到一本讲解书法的书——《笔论》,偷偷地拿出来阅读,并按照书中讲的方法运笔练字,书法水平也不断提高。

王羲之的姨母卫夫人(卫铄),当时已经是有名的书法家了,因丈夫去世投奔到王羲之家,看见王羲之的字帖,由衷地赞叹,'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意思是“这孩子肯定是学习了用笔的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已经相当老成了”。于是,她悉心教导王羲之书法,将自己在书法上的领悟全部教授给王羲之,王羲之也没有辜负姨母的期望,刻苦练习,进步迅速。

后来,不满足于卫夫人的书法,随后又学习了张芝的草书,钟繇的楷书,他还渡江北游名山,博览秦汉以来书法名家所留碑版,潜心研究,深刻领悟。他的学习并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博采众长,将精华融会贯通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后人誉为“书圣”。

关于王羲之的故事有许多,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洗墨池”和“入木三分”了。

洗墨池是很多刻苦学习之人的标配。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时间一长,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他因练字入了迷,时刻不忘揣摩字的间架结构、气势和运笔的方法。他一边揣摩,一边用手指在自己衣襟上划,时间一长,衣襟都划破了。

“入木三分”的故事,则是相传有一次,晋明帝在北郊祭祀,让王羲之在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祝版”上题词。晋成帝即位后,命人更换祝版上的题词,谁知工人们在那块木板上削了好久都没能把王羲之原来的字迹削去,原来,王羲之写的每个字都渗入木头三分多,令人不禁赞叹。

这一则故事,也是成语“入木三分”的出处。

原文——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形容对文章或者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王羲之的书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兰亭序》,它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被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不仅在书法技艺上出神入化,文采也是行云流水,足见其功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书法?
书法史上留下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哪些?
书圣王羲之不仅为我们留下2个影响至今的成语,还留下一千古之谜
“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穿越1600年的经典!
晋代书法家——卫夫人
王羲之教我们学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