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啥孩子总是屡教不改?可能是因为,家长被一个心理效应困住了

闺蜜群下午炸了锅,媛媛当年是我们寝室的学霸,谁想到生了一个学渣儿子,学什么都三分钟热度,每天就知道玩媛媛抱怨:“我小时候,写不完作业,我是不会去睡觉的。我儿子可好,明知道没写作业,吃得饱睡得着的。到底是不是亲生的呀!”

没想到捅了马蜂窝,同寝室的6个宝妈,纷纷吐槽自家孩子:咋就跟自己不一样呢?自己的优良品质,一个没继承。

妈妈认真仔细,孩子马马虎虎;妈妈目标明确,孩子不求上进;妈妈乐观开朗,孩子内向脆弱;妈妈坚强果敢,孩子胆小怕事……

为啥孩子就跟我们如此不一样呢?正因为有这些不同,家长才会经常跟孩子发脾气,总觉得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亲子冲突频频发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亲子矛盾,都源于父母陷入了“投射效应”,如果不能走出这个效应,您和孩子的关系就很难改善。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一种将自己的特点、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倾向。这是一种:会觉得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具有相似的想法、特性的心理问题

它是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反面,我们会先有同理心,知道自己疼,别人也会疼,之后才会认识到,其实人与人有共性,也有特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如果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陷入投射效应,觉得孩子就应该跟我们,有相同的想法和感受。

当代著名作家 王蒙说:人的这种以自己的好恶为尺度,来判断事情的特点,几乎可以上《笑话大全》。

你所喜爱的,你以为孩子也喜爱;你害怕的,你以为孩子也害怕;你讨厌的,你以为对孩子也有害。其实,事实往往完全不是如此。

就像“你妈觉得你冷”,这就是显而易见的以己度人,而生活上有很多情况,是我们发现不了的,感觉不到的,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喜好,投射到孩子身上。

比如,前面提到的,我闺蜜群里的抱怨,其实就是妈妈们陷入了投射效应。

我力挽狂澜,对她们说:媛媛你得看看小溪,她当时总是旷课,现在咱们几个人中,小溪混得最如鱼得水吧?不严谨认真的人,也是有其他优势的!

做家长一定不要“以己度人”,尤其不要“以己度孩子”,因为孩子要面对的世界,是我们难以预见的,他们需要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品质,去迎接未来。

要想育儿不焦虑,做个充满正能量的好家长,就得要克服投射效应,您可以考虑这样做:

1、调整情绪

不要认为孩子是故意在跟您做对,这可能就是他们的性格使然,可能在您看来特别简单的事情,对他们来讲就是特别难,或者特别不愿意去做的。

放下成见,减少对孩子的恶意曲解,才能让我们在第一时间控制住情绪,不用自己的想法“激怒”自己。

遇事先深呼吸,或者到闺蜜群去吐槽,都比直接就给孩子一顿批评,要强得多。

2、允许不同

在《你的蜜糖,他的毒药》中,提到了全脑概念,它将人的大脑优势、思维偏好分为4个象限,如果我们跟孩子处于不同象限,就会感觉到极大的不同,有时是极大的不理解。

比如,妈妈是B象限,组织纪律非常强的人,就会对C象限的孩子,特别看不顺眼,因为C是充满创造力的,他们的思维跳跃很活跃,做事情三分钟热度,常常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所以,无论理解不理解,我们都要认识到这样的事实:我们的孩子有可能跟我们不同,而这种不同是很难改变的。

只有允许不同,我们才有可能跟孩子和平相处,才能真正有机会去教育孩子。

3、注意聆听

要做到不以己度人,是很难的,我们通常会习惯性地去判断别人的想法,这就是一瞬间的事。

想要克服投射效应,我们就要慢下来,遇到问题,不要立刻批评孩子,而是要停下来倾听孩子,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与我们的预判有什么不同,对比之后再做决定。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当我们安安静静,将他们肚子里的“苦水”都听完了,我们都不用再说什么,他们就会做出明智的选择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凡勃伦效应"给出答案
总忍不住唠叨孩子,是一种病,要治!
为什么妈妈整天照顾娃,娃却更黏爸爸?原来是“超限效应”在作怪
孩子犯一次错请别多次批评
越顶嘴的孩子,越有出息?!看完这个你就偷着乐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