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沟通有技巧,掌握亲子沟通的4个技巧,助力孩子成长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为孩子操碎了心,为什么孩子越大和我的话越少,原来那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少言寡语,不再和父母交流,而且还动不动就埋怨父母。

其实说到底,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沟通出了问题。

孩子的想法VS父母的想法

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希望自己的事能自己做主。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乖巧听话,总是喊着要父母的小孩子。

孩子的想法:

父母总是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根本不明白我到底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我,让我顺着他们规划好的路线走下去。

父母和我聊天,不管聊什么总是能在三五句话内转到学习上,和我聊天的话题永远只有学习、只有成绩。

父母总是把我当小孩,不管我说什么都觉得我是异想天开、信口雌黄,从来不相信我。

父母总是有讲不完的大道理,不停的说教,他们独断专权,很多时候不征求我的意见,也从来不听我的解释,让我真的很烦。

家长的想法:

我不要孩子干活,再苦再累都自己扛着,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让孩子全心全意搞学习,可孩子把我当仇人一样,觉得我管的太多。

我管孩子吃、管孩子穿,把孩子照顾的十分周到,孩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看到了吧,孩子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有时候真的不一样,孩子渴望父母的理解和放手,父母希望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听话顺从。

如何才能让彼此更了解自己的想法,亲子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很多父母都在用着错误的沟通方式,导致双方总是说不到一块去,时间长了,孩子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向父母袒露自己的心声。

其实,亲子沟通也是有技巧的,只有掌握了技巧,沟通起来才能顺利无阻,孩子才能愿意和我们沟通。

父母需要掌握亲子沟通的4个技巧

一、80/20对话黄金法则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一般可以分为“试图理解孩子情绪的对话”,和“传递价值的对话”。前者是关注孩子的情绪,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而后者是父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孩子,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举个例子:

晚上快11点了,孩子作业还没写完,但孩子说他累了想睡觉。如果你是父母会怎么和孩子交流?

是说“妈妈知道你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作业了,一定是累了,作业做得慢,是题太难,上课没听懂?”

还是说:“作业还没做完,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困了。人家孩子每天都学到12点呢,人家怎么不困?赶快写,写不完就别想睡觉。”

这两种交流的方式,孩子内心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前者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为孩子通过这些对话清楚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理解。而后者就会让孩子反感甚至抵触。

很多父母都喜欢用“传递价值的对话”和孩子交流。你一定要认真听课,一定要好好学习,回家要先做作业等等,正是父母特别爱说的。

如果父母只进行“传递价值观的对话”,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建议父母在和孩子交流中遵循“80/20法则”。

“80/20法则”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公式。意思是说如果抓住事情的关键,只要付出两成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八成的成效。

因此,在与孩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原则,先多给孩子一些关心、理解和赞同的话语,然后再将我们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这样孩子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而不会产生太大逆反心理。

二、做孩子忠实的听众

一位妈妈说自从她家孩子上了学,就感觉孩子变成了一个“唠叨婆”,每天从她在学校接出孩子,孩子就像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说个没完:上了哪些课、老师说了哪些话、老师批评了哪个孩子、班上谁和谁闹矛盾了、谁给谁递小纸条了等等,这位妈妈有时候觉得很烦,觉得孩子的嘴太碎。

其实,我很羡慕这位妈妈,有一个什么都愿意说给父母听的孩子,说明孩子和母亲的亲子关系很好,孩子很信任母亲。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都表达出来,不管是正向的还是不好的,都是对孩子很好的保护。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感觉到对方真诚地想要了解自己的生活,并认真地倾听自己的想法是才能听得进对方的话,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有说服力,首先要确定自己,是不是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而想要真的了解孩子的内心和思想就要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话,确定自己没有误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要耐心的倾听孩子说话,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倾听。

积极的倾听,首先是要做出听的姿势,一定要与孩子平视,不要给孩子居高临下的感觉,身体要向前倾,表示自己对孩子所说的话很感兴趣。如果父母一边忙着手头上的事,一边听孩子说,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一定要看着孩子眼睛用眼睛来告诉孩子,你很期待与孩子交流,你在认真听孩子说话。

父母可以用表情来传达自己认真倾听孩子的状态,比如保持微笑或者适当做出惊讶的样子,孩子喜欢看到父母对自己说出的事情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因为这说明他自己很有本事。

三、低声比大嗓门更有用

现实中,我们经常能看见躺在地上打滚哭闹的孩子,和歇斯底里大吼的母亲。即便引来无数人的围观,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的哭闹。父母的吼叫似乎不管用。

心理学中有一个“低声效应”,其实就是有理不在声高。越是批评、呵斥的话语,就越应该用低于平常的声音来说,也就是说温柔而有力量。

有位妈妈,带着三岁的孩子去参加婚礼,到了婚礼现场,孩子很兴奋,爬凳子上桌子,而且还要在舞台上捣乱,要是放在平时,这位妈妈肯定大吼孩子,让孩子安静下来。但婚礼现场人太多,而且婚礼马上就要开始,如果吼孩子的话,孩子一哭影响整个婚礼。

这位妈妈就走到孩子跟前,蹲下来,悄悄的在孩子耳边说:“妈妈知道我家孩子很有礼貌,新娘新郎要结婚,我们要安静的坐着为它们鼓掌,你说是不是?”

妈妈声音十分轻柔,脸上挂着和蔼的微笑,孩子听到妈妈说的话,马上就停止了乱蹦乱跳,乖乖坐在椅子上了。

这位妈妈就用了“低声效应”,让孩子迅速安静了下来,避免了尴尬。

很多父母总爱大声吼孩子,觉得只有大声吼孩子才能听得进,其实下次父母可以试试低声说话,低声说话有时候比吼更管用。

四、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一个孩子不爱吃煮鸡蛋,可是妈妈认为孩子每天学习很辛苦,正在长身体,鸡蛋可以补充蛋白,而且煮着吃更能保留营养。于是每天让孩子吃两个白水煮蛋。

刚开始孩子还能勉强吃下去,后来实在吃不想去了,就骗妈妈说带到学校去吃。然后走在路上就扔了。

吃鸡蛋是一个小事,蛋白也不是只有鸡蛋这一种食物可以补充。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呢。

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喜好、个性、需求和情感表达方式。作为父母要时刻设深处地的为孩子着想,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喜好、想法、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向父母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结语:

亲子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受家长的教育水平、个性、孩子的特点和家庭的文化、沟通的场景等因素影响。

父母也要与时俱进,多进行学习,掌握沟通技巧,避免和孩子发生情绪冲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对话】为什么你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渡过
吸引孩子说话的秘决
亲子对话最易形成三种偏见
孩子丢三落四,家长别急着焦虑生气!亲子专家提供最佳解法
有效的“听”和适当的“说”,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
学霸拼的是什么?拼的是父母 当我看到这份学习规划和亲子沟通技巧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