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落的古城
userphoto

2023.07.29 北京

关注

河南省新郑市郑、韩古城,位于新郑市双柏河与黄水河交汇处,春秋战国时期是郑、韩的都城。建都于郑国,韩国灭郑,迁都于此。已建立500多年,成为东周时期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型城址。古城的部分城墙还耸立在地面上,废墟相当大。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本文将介绍这座古城的前世。

汉代古城遗址的布局

一、郑的起源及其东移

早在西周时期的周宣王,郑石-郑绩世家就说:“的朋友周厉王有个小儿子,但他自称王叔弟。王力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幽楚封于郑。”《汉书·地理志》:“郑,之弟城。”汉代的郑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滑县。

郑出自西周皇族,属于周王的近支。

王选称帝的时候,石舟正如火如荼。后来,周幽王继承王位,游牧民族频繁入侵。郑桓公当时是周幽王的斯图亚特。为了避祸,他听从太史伯的建议,准备把自己的封地搬到东边去。太史伯说,冀、罗、贺、郢之间,近郭、楚,两国君王贪利,百姓不附。在这个时候,郑桓公是王朝的斯图亚特,他对人民很有信心。如果他要求郭和寸搬走,两国的国王都会同意。这时,郭、村也同意让出自己的土地来供给郑的迁徙人口。(见于正《国宇》)

古代的《竹书编年史》载有“晋文帝在位第二年,周宣王父子砍伐此树。是在郑父的山上,姓郑,名桓公。”和《国语》里的说法不太相符,所以顾北说。

郭征3号车马航1号车安

这里说的郭国是东郭,籍贯是今天荥阳县西北的旧泗水县。郭丹位于今天东秦的水源地密县。后来两国都被郑灭了。不知道郑什么时候宣布了他的死讯。在中学课本郑伯克段中,当的母亲为弟弟要一枚印章时,她第一次提出要在系统中盖章。庄公当时说:“制,也,叔郭死。”庄是东迁后的第一代传人吴公的儿子。由此可见,郑消灭了郭汜。虽然楚国灭亡的确切日期不得而知,但距离楚国灭亡的时间可能不会很久。

二、郑迁都后的位置。

虽然郭、村早在东移之初就被灭,但东移的不得不选择自己的国家。自从郑武公东迁,一直到春秋时期,都没有迁都的消息。可见,郑韩故城早在吴公东迁之初就已定为都城。从考古发掘来看,新郑不仅有距今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还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周文化。这些都是郑仁在这里建都的有利条件。

郑韩故城雄伟的夯土墙。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郭、村以西是王绩的重要地区,也有一些小国,如、刘国等。郑伯,王都城的重地,自然无权涉足。在郭、村被灭之前,郑选择的建都地点,只能是位于郭、村的东南方向,也就是郭、村的汇合处。为了区别陕西的“老郑”,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新郑”。需要注意的是,这座城市在建城之初并不叫新郑。“新郑”这个名称最早见于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新郑之乱”考古发掘中发现两件刻有“新郑”字样的陶器,均属战国时期。所以新郑的名字应该是战国时期的。

祭祀坑在郑汉故城发现,一次出土了大量完整的青铜器。

郑的疆域北临黄河,左右为界。除了这些山,还有湖泊和溪流。《诗郑风》:“秦与燕相合”;就说“你看到了就清楚了。”。是形容泉水的旺盛,而柳和青是形容水的深度和清晰的想法。回水是回水的支流,流经郑韩故城的是回水。

-郑、汉故城出土的5平方英尺布扇

郑都城的经济发展不仅依赖于水运,还依赖于陆路交通。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邯郸之所以能成为经济之城,是因为“邯郸北连,南有郑、魏”。郑国的都城就并列在这些城市之中,其繁华可见一斑。

郑国的商人早在春秋初期就已经闻名于世。“为人师表”的成就早已有之。这是因为秦企图偷袭郑,而已经到了滑国(今偃师东南),很快就要进郑了。他出差的时候正好遇到了秦始皇,于是带着十二头牛去了,说明郑不仅知道,而且有备而来。秦只好顺便灭掉滑国,撤退。

弦高老师高的地方-郭华老城遗址

郑国的商人是有来历的。据说郑国的商人和郑国的人民共同耕种从郭村得到的土地。当时有一个誓约,规定“我不出卖自己,不舍不取,利市之宝贿,我不自知”(《左十六年》)。这就意味着商人不应该出卖,郑也不应该购买或要求,更不要询问商人的财富。有了这样的规定和限制,商人在郑做生意就有了自己的便利。这可以促进郑都城的繁荣。

出土象牙汽车配件

如此优越的交通位置,在乱世,是四战之地。几乎所有的争端都发生在郑与邻国之间。春秋初期,与纣王发生争执,连郑人也射中了周桓王的中肩(《左传》五年)。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举动。、魏、宋、陈、徐五人交战更为频繁。甚至在春秋初期,郑国就被北戎入侵(《左传》藏九年)。

钱出土于郑汉故城

在春秋时期,楚谨争夺霸权的时间是历年来最长的。郑国夹在楚谨之间,成了两国争夺的对象。他在楚的所作所为激怒了金,他在金的所作所为也激怒了楚。这很容易被指责。楚谨的几场重大战役,如城濮之战、泌之战、鄢陵之战,有些战场不在郑国境内,战争的胜负对郑国影响很大。直到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宋国才主张兵戎相见,使交好,使两国相遇,解除了郑国的困局。后来吴国从东南的长江下游出发,多次与楚国发生争吵,使楚国疲惫不堪,几乎没有余力向中原发展。郑只好做声。

第三,郑、汉古城考古发掘

古城平面很不规则,东西最长距离5公里,南北最宽距离4.5公里。城内有南北隔墙,把它分成两半。西城略小,略呈长方形,东城平面呈弧形,面积是西城的近两倍。西城是政治中心,郑、韩国的宫殿、贵族豪宅都集中在西城。东城作为经济中心,位于郑国的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宗教仪式祭祀区和贵族墓葬区。

郑韩古城遗址平面图

20世纪60年代,通过钻探调查,初步了解了古城内的文化分布,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宫观遗址、铸铁遗址、冷库遗址和许多郑、汉夯土台,为郑、汉古城的文物保护和发掘研究奠定了基础。

-10匹马整齐地排列在祭祀坑里

20世纪70年代,先后发掘了白庙范青铜兵器坑、后段湾墓地、春秋时期仓城高级贵族墓地、梳妆台遗址等。庙范青铜兵器坑出土剑、矛、剑等兵器220余件,其中刻有铭文的有180余件。

郑、韩故城周边汪涵陵分布图

上世纪80年代,鹤立墓地、葛老坟村西宫遗址、税局家属院战国宫殿建筑遗址、药厂褚大卜凡、莲步前范遗址、玻璃厂春秋冷库窖、后段湾墓地、立马墓地春秋车马坑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发现。特别是汉墓的发现,填补了郑、汉故城考古中长期没有大型汉墓的空白。

郑、韩故城周边墓葬区分布

上世纪90年代,为配合新郑建设,先后在金城路、市信用合作社、中国银行遗址发现3处年代相近、性质相同的祭祀遗址,青铜礼器坑28个,郑国公室出土青铜礼器470件,殉坑93个。199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3层双层墓地

21世纪以来,不仅发掘了韩国战国时期的大型官方制陶作坊,还清理了春秋战国时期冯村的私人制陶作坊。特别是配合南水北调工程的胡庄汉墓(河南新郑胡庄墓地)抢救性发掘取得重要成果,被评为“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型车马坑

钟政最重要的建筑是大皇宫。大皇宫是郑国公办公的祠堂。《左传》赵十八年,郑国失火,子产《迁周庙》。主水是木主祖上的石信。因为火灾,它的主人被聚集在祠堂里保管。这里的祖庙是周厉王庙。

郑、汉古城考古发掘

大皇宫也是郑伯和他的清史决定重大政策的地方。《左传》十三年,郑之子郑穆公为了平定乱局,因结盟人而在宫中。三十年,郑动乱,郑伯和他的医生在大皇宫结盟。能够与大皇宫结盟,可以看出混乱的严重性。大皇宫之外,还有西宫和龚蓓,这两个地方都可以在《左传》十年中找到。这一年,郑国发生了因提倡田训而引起的混乱。在中国人民的愤怒中,“魏徵、陈思等帅贼入朝,晨袭统治西宫,抢劫郑伯、龚蓓等。一听到有贼,他就是看门的,他就是团伙的头目。他关闭金库,小心翼翼地关闭仓库,完成驻防,然后排成纵队出去。战车十七次,尸攻盗于龚蓓。”。

郑汉老城北门遗址航拍照片

考古人员在郑韩故城西侧发现一座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20米的长方形城址。挖掘者以为是宫城。在宫城北部钻探发现了一个大型夯土地基遗址。西城西北角至今还有一个离地7米的“梳妆台”。对照文献记载,所谓的宫城应该是当时的大皇宫,现在的梳妆台应该是当时的西宫,大皇宫北面的夯土基座应该是当时的龚蓓。

四。郑都-韩都-新郑

如前所述,由于郑韩故城地处交通节点,又是四战之地。发生在京城的战斗在《左传》中有记载,有十二次。

——莲花鹤方壶,1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巩峥墓出土的国宝。

该隐第四年(公元前719年),宋襄公、陈襄公、蔡、魏襄公攻打郑,围住东门,五日而归。

桓十四年(公元前698年),宋人以诸侯征服郑,烧渠门,入大奎。

庄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楚令殷子渊乘六百骑伐郑,入橘秩之门。子渊、窦玉江、与耿直并不平等,豆瓣、王孙友、王堂也是如此。所有的车都从纯门进入,并且夔石。

诺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楚令殷子攻郑,令其收子瑕,门在橘秩门。

宣帝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楚郑紫微十天七天,郑步星成不吉利;布布就在大皇宫附近,开车出了车道,纪。当我们国家的人民正在接近的时候,那些保持锕哭泣。子楚辍学了。郑仁修城,入复,三月入御门,至于隗嚣道。

出土一套完整的祭祀钟

十七年(公元前574年),诸侯伐郑,围攻郑。

项元年(公元前572年),晋朝韩傕、时,一帅诸侯之师伐郑,入其营,败其兵于营中。

项九年(公元前564年)十月,诸侯共攻郑,季武子,庄,荀云,颛门石门,魏郭,曹仁和太仁,石梁韩琦,滕仁,六安,北门石门。

项十一年(公元前562年)四月,诸侯伐郑,纪海、齐太子光、宋先至郑,门在东门,莫逊至于西郊,东侵旧徐,魏父北侵。六月......围郑,守南门之兵,郑人所惧,故可为之。九月,诸侯师复攻郑,兵驻郑东门,郑人使王子博诗成功。

哀公四年(公元前468年),晋国荀尧率师围郑。还没有。郑知道正在等他,博进了,门就在橙秩的门口。

K15祭祀坑出土青铜礼器

进入战国后,三族分晋,三国谋求更大发展,只能选择吞并周边诸侯国。《汉书·史记》:“靖厚乾元年(公元前408年),征郑,取。两年后,郑打败了我。六年,与赵、魏并列为诸侯。九年(400年前),郑围困我于杨寨”。当时郑韩交战频繁。邱勇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负粟在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杨寨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雍、负粟离郑都城较远,而杨宅较近。虽然韩国早就企图灭郑。然而此时郑都城依旧屹立,韩国也无可奈何。

盘古纹青铜鼎

直到元年(公元前376年),南朝鲜终于灭了郑。汉·时嘉:“哀侯元年,晋国与赵、魏分裂。民国二年,郑被灭,因为他迁徙到郑”。对了,首都也迁到了新郑。战国时期,韩国虽在七雄之列,却是最弱的国家。经常被秦攻击。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秦灭韩,颍川郡建立。在杨寨(今河南禹州)设县。有一种说法是韩国后期有一次迁都,即都城从平原地区的新郑迁到群山环抱的杨宅(禹州)。如果说秦灭韩,在杨寨设颍川郡,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此后几年,郑韩故城以新郑为据点,已有近三千年历史。从春秋开始到战国末期,汉故城历时500余年,多次修缮,对后世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保护现场是每个人的责任;禁止科学探索和非法挖掘。

关注作者,了解更多古城历史。附古城:太原县光武县、云中县治中县、云中县安山县、雁门县山治县、雁门县钟灵县、弘农县宜阳县、弘农县商县、河南县新城、河南县荥阳县、婺源县、定襄县至诚乐县、代县柳高县、代县麻城县、河内县茂县、泸县。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祥乐游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转载]韩国都城的变迁
郑王陵博物馆、新郑市博物馆【河南新郑】
郑韩故城发现一块巨大尖石,专家经过研究说:它可是中华第一碑
天子用九鼎八簋,为什么郑国大墓出土了五套?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54:孔子独立郑东门如“丧家狗”
南京博物院藏青銅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