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首中医经典名方(50/100)

41、清心莲子饮

【组 方】: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各七钱半。

【煎服方法】:右剉散。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

【原文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心中蓄积,时常烦躁,因而思虑劳力,忧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浊,或有沙膜,夜梦走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及病后气不收敛,阳浮于外,五心烦热。药性温平,不冷不热,常服清心养神,秘精补虚,滋润肠胃,调顺血气。”

【主治病证】:心火妄动,气阴两虚,湿热下注,遗精白浊,妇人带下赤白;肺肾亏虚,心火刑金,口舌干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病后气不收敛,阳浮于外,五心烦热。临床应用于中老年焦虑抑郁及急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疾病,证属心肝郁热、气阴两虚、脾肾亏虚、湿热下注者。

42、甘露饮

【组 方】: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

【煎服方法】: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一服分两服,仍量岁数加减与之。

【原文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丈夫、妇人、小儿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频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并皆治之。”

【方    名】全方以润药为多,如二地二冬,枇杷叶、石斛;其次为祛湿除热药,全方无攻下之药,以凉润之法除尘,如雨露般润养,故而为“甘露”也。

【主治病证】:养阴清热,宣肺利湿。主治脾胃受湿,胃中客热之证,可作为湿热阴虚的基础方。临床上用于口腔溃疡、慢性咽炎、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化、放射性食管炎、牙宣、口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衰等疾病。

43、华盖散

【组 方】:紫苏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煎服方法】:右七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原文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主治病证】:宜肺解表,祛痰止咳,是“邪遏喘促之专方”。主治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苔薄白,脉浮滑。临床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属风寒袭肺,内有痰湿者。

44、三痹汤

【组 方】:川续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防风、桂心、细辛、人参、茯苓、当归、白芍药、甘草各一两,秦艽、生地黄、川芎、川独活各半两,黄芪、川牛膝各一两。

【煎服方法】: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热服,无时候,但腹稍空服。

【原文出处】:《妇人大全良方》“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皆疗。”

【主治病证】:主治肝肾气血不足,风寒湿痹之虚实夹杂者。手足拘挛,或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脉细或涩。临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用于风寒湿痹兼有气虚者,表现为手足拘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晨僵,畏寒,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中风后遗症用于正虚邪恋证,表现为中风后肢体偏瘫,活动不利,或萎软无力,语言不清或失语,小便频数,头晕目眩耳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产后体痛用于气血亏虚,风寒湿痹证,表现为产褥期或产后数月至1年以上,出现肢体、关节、腰背酸痛麻木、重着,关节伸屈不利,无红、肿、热等,舌淡苔薄,脉细沉缓。

45、升阳益胃汤

【组 方】:黄芪二两,半夏(汤洗)、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防风、白芍药、羌活、独活各五钱,橘皮(连穰)四钱,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三钱,黄连二钱。

【煎服方法】: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二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午饭之间服之,禁忌如前。其药渐加至五钱止。

【原文出处】:《脾胃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主治病证】:健脾化湿,升阳益胃,治“肺之脾胃虚”。临床可用于肠易激综合征、顽固性不寐、胃下垂、过敏性鼻炎、低血压、胃癌术后消化不良等病症。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泄泻、胃黏膜脱垂、发作性睡病、慢性胆囊炎、带下、荨麻疹、多发性神经根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扭转、眩晕等病症。

46、清胃散

【组 方】:当归身、择细黄连、生地黄(酒制)各三分,牡丹皮五分,升麻一钱。

【煎服方法】: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带冷服之。【原文出处】:《兰室秘藏》“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足阳明之别络入脑,喜寒恶热,乃是手足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

【主治病证】:清脏腑热,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牙周炎等属胃火上攻者。

47、当归六黄汤

【组 方】: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分,黄芪加一倍。

【煎服方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原文出处】:《兰室秘藏》“治盗汗之圣药也。”

【主治病证】:清虚热,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阴虚火旺者。

48、圣愈汤

【组 方】:生地黄、熟地黄、川芎、人参各三分,当归身、黄芪各五分。

【煎服方法】: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无时服。【原文出处】:《兰室秘藏》“治诸恶疮,血出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以此药主之。”

【主治病证】:针对气血两虚,主治:烦渴燥热,睡卧不宁;疮证脓水出多,五心烦热,口渴;妇女月经提前,量多色淡,其质清稀,少腹有空坠感,心慌气促,倦怠肢软,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体倦神衰。以烦热,烦渴,睡卧不宁,心慌气促,倦怠无力,舌质淡,苔薄润,脉细软等为辨证要点。

49、乌药汤

【组 方】:当归、甘草、木香各五钱,乌药一两,香附子二两(炒)。

【煎服方法】: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去滓,温服,食前。

【原文出处】:《兰室秘藏》“治妇人血海疼痛。”

【主治病证】:主治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胸腹胀痛,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胸胁乳房胀痛,月经后期,量少色黯红,或有血块,精神抑郁,苔白脉弦涩。临床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前期综合征、慢性盆腔炎、慢性肝炎、乳腺增生、慢性胃炎等。以胸胁、小腹、乳房胀痛,荅白脉弦涩为辨证要点。

50、羌活胜湿汤

【组 方】: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

【煎服方法】: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

【原文出处】:《内外伤辨惑论》“肩背痛不可回顾者,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拨,此足太阳经不通行,以羌活胜湿汤主之。”

【主治病证】: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首中医经典名方(20/100)
100首中医经典名方(30/100)
100首中医经典名方(60/100)
100首中医经典名方(81-100)
【首发】217首中国古代经典名方(第2批):60 / 217
【中医基础】中医疗法----补气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