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利小便”、“小发汗”法论治痹证
userphoto

2023.11.05 福建

关注

胡希恕经方医学

根据六经八纲辨证,人体初感风邪即为表证,发为太阳病;里虚寒证、湿邪侵体则属太阴病。痹证多为感受风寒湿邪,风湿合邪即为太阳太阴合病,采取小发汗之法,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防己黄芪汤方证皆属太阳太阴合病证,小发汗以祛风除湿。如感受湿邪则应利小便;若感寒湿之邪,则应在利小便的基础上加以温阳散寒之药。附子祛阴回阳,祛湿痹,缓拘挛,是治疗慢性关节炎必用药。附子汤、甘姜苓术汤方证为太阴病证,均属寒饮内停,则治以利小便,附子汤含附子、白术、茯苓、芍药、人参,甘姜苓术汤含甘草、干姜、茯苓、白术,附子、干姜振发阳气,祛除寒邪,茯苓、白术、芍药可利小便,两方均可温化寒湿,使湿邪从小便而解。临床痹证纯粹的太阳病不多见,但太阳病类方加术、附则变为少阴病类方,则需在方证辨证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六经辨证,用药遣方,使方证辨证与六经辨证皆准确对应于患者病情,才能去菀陈莝,效如桴鼓。

痹证六经辨证之太阳病类

痹证初起多为表证,属太阳病类,但临床遇到的病人多病程长,已至慢性期,故临床上纯粹的太阳病证较少,或风湿合邪为太阳太阴合病,可治以小发汗;或迁延不愈,久病多虚,转为少阴证,故胡老多在太阳类方的基础上加术、附,附子振发阳气,白术利小便,加强祛风湿的作用,实际已转化为少阴类方。太阳病类痹证方证辨证如下:项背强痛、无汗、恶风或下利,用葛根汤,加苍术、附子,可引药至项背,头后。腰肌劳损、腰疼或与脊髓有关系的疼痛,多用此方或加附子。全身浮肿、脉浮、恶风,水肿,风水者,可用越婢汤,若还有小便不利或湿痹疼痛,则用越婢加术汤。胡老认为,凡关节疼且水肿,皆可以越婢加术附汤加减以祛水。临床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见关节疼肿、脚肿明显、水肿严重的患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和此方较多,手足凉,脉微细,受寒则腿疼,或腹痛,多用当归四逆汤,如还有心腹疼痛、呕逆、头痛,可加吴茱萸、生姜,增强祛除寒邪之效。

痹症六经辨证之少阴病类

少阴病为表虚寒证,胡希恕先生认为,痹证初期多为太阳证,而多数患者寻医治疗时,多已经过了急性期,已经有数年以上的病史,为慢性病,脉浮虚或沉,此时风邪尚未除去,而正气已虚,多为少阴病。少阴病类痹症方证辨证如下:关节痛、腹痛,外寒里饮,用桂枝附子汤,胡老多用桂枝去芍药汤增量桂枝加附子,以增强治痹证之效,若小便频,大便干,则用此方去桂枝加白术汤。胡老用桂枝汤加苍术、附子,用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有良效,若恶风明显,加黄芪;疼痛偏于身体一侧,则加大黄,取大黄附子汤证之意,关节痛、汗出、恶风、小便不利,用甘草附子汤;若关节疼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或脚肿明显,其余部位不肿,关节多发疼痛甚至变形,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痹症六经辨证之太阴病类

太阴病属里虚寒证,痹证之太阴病类多因湿邪侵袭关节,虚寒在里,以利小便为根本治则,使湿邪从小便解,加以温阳散寒。太阴病类痹症方证辨证如下:手足寒冷、骨节疼痛、下肢拘急疼痛,脉沉,用附子汤。脉沉为里有水饮,若腿疼剧烈伴拘挛,本方可利水去寒湿;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疼痛,脉沉,可用真武汤;腰疼冷重,小便自利,用甘姜苓术汤;身疼痛,但非风湿,或疼痛不剧烈,却一直疼痛,甚至麻木不仁,尤其是四肢部位,多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结语

痹证多因外感风湿寒邪,导致经络瘀滞不通,而致身体关节麻木疼痛。痹证多迁延不愈,反复难治,胡希恕先生对痹证的辨证施治经验,用于临床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痛风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取得确切的疗效,安全性高。胡老辨痹证多以辨六经八纲为基础,确定痹证之六经归属,再行方证辨证,进一步精确用方,是达到临床疗效的根本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六经辨证的步骤
精彩继续--蔡长友老师六经辨证入门讲稿(二)
胡希恕痹证六经辨证经验
六经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腰间盘突出的六经辨证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