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适合林下种植的药材》
摘要 林下种植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实现林农及其他林业生产经营者增收的有效途径。分析了林下种植遵循的基本原则,从确定林下种植模式、选择林下种植品种、扩大林下种植规模以及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下种植;基本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01-01   林下种植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立体林业复合生产经营,对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综合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林业生产经营者有效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重大意义[1-4]。近年来,四川省许多地方在林下种植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取得了宝贵的经验。2012年下半年国务院、四川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林下种植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如何科学高效发展林下种植,更好地提高林农及其他林业生产经营者的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地方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   1 林下种植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优生,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是主要的,林下种植只是一种副业,不管林下种植何种作物,保护生态都是最重要的。林下种植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实施后有利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林下种植发展符合实际。不同的立地条件适合种植的作物是不一样的,必须根据http://wwW.fanwen99.cn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确定在何种立地条件下进行种植,同时还要根据当地企业和区域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最终确定种植品种。三是坚持政策扶持,确保林下种植户实惠、产业发展。对于发展林下经济,国务院和四川省已出台了相关政策,需要各地贯彻落实,将扶持政策落实到林下种植户,调动林下种植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种植者通过辛勤劳动得到实惠,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得到发展。四是坚持科技帮扶,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林下种植从品种的选择、栽植技术和后期管理都要以科技为支撑,只有科学种植,才能使林地综合效益不断提高,而不致于顾此失彼、种植失败,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五是坚持机制创新,确保林下种植可持续发展。要使林下种植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有好的机制,种植者生产的东西卖得出去、能赚钱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而这就需要有购买者。终极购买者是企业,怎样使企业与生产者有效对接这就需一种合作机制,而这种机制就是企业与生产者签订林下种植产品购销合同,种植者生产的东西卖给企业,走订单林下种植之路,实现双赢,从而确保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对策   2.1 科学规划,确定林下种植模式   2012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文件作出了规划布局:在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川北等地区,以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在川西高原地区,以适度发展林下产品采集,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驯化利用、森林生态旅游为主;在川南地区,以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为主。在全川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中除川西高原地区,其他地方林下种植都是主要发展对象,而发展林下种植首要的是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科学规划,确定林下种植模式。自然条件主要是指立地条件、造林树种和林分的郁闭度,自然条件是选择林下种植模式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的发展程度、当地企业对资源的需求也是选择种植模式应当考虑的因素。   经过多年实践,林下种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林粮模式。该模式是在用材林、经济林下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通过间作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种植者经济收入,改良土壤优化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二是林药模式。该模式是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下种植较为耐阴的药材。通过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隐蔽条件,防止夏季烈日高温伤害,同时林下间作药材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三是林菌模式。该模式是林下种植食用菌的立体栽植模式,利用林分郁闭后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种植平茹、香菇、木耳等。四是林菜模式。该模式是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不同种类、品种的模式,此模式中包括的林笋模式,是四川省山区一种最重要的林菜模式。此外,四川省还有林果、林草、林茶、林葛根、林桑等模式。   2.2 实践探索,选择适合的品种   在确定林下种植模式后,要根据树种的特性、林分的郁闭度、林下已有的地被物及海拔、土壤等立地条件选择林下种植品种,对于所选择品种通过实地种植最终筛选出适性强、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作为发展对象。多年的实践,在以毛蕨为优势地被物的林下种植其他食用蕨类不仅投入大,而且很难成功。现在龙门山脉一带山区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林下黄莲和竹林—食用笋生产基地,这是多年来不断实践的结果,随着林下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品种的选择将会越来越科学合理。   2.3 示范带动,扩大发展规模   鉴于绝大多数林农抗风险能力弱,在推行林下规模种植前,选择积极性高、有一定种植经验的组织或个体作为先行实践林下种植的对象,在资金、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待取得成功后,地方政府、林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参观学习、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模式、技术、效益、前景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让更多林农及其他组织、个人了解林下种植,增强其发展林下种植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本着林农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更多的林农或其他个体开展林下种植。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提高林下种植经济组织程度,在标准化建设设计、统一供种(苗)、联合采购、联合销售、加工增值,贮存运销、科技推广、资金筹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林下种植者与大市场的良好对接。   2.4 培育或引进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一个地方发展林下种植业要尽可能与当地、周边地区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相结合,当然也可结合更大市场的需求来从事生产活动。但从成本来说,同样销售价格,运输距离越近成本越低,对林下种植者来说利润越高种植的积极性越高。而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对市场反应敏感,市场需要什么就会生产什么,通过企业提供信息、订单,林下种植者种植,既解决生产者林下种植产品销路,又使企业的原材料得到了保障。要形成此种良性的局面,就需要当地政府从政策方面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或引进龙头企业。只有林下种植的产品有销路、能赚钱,林农才会自愿种植,这样产业基地的建设才有保证。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首先需要政府协调企业与种植者签订林下种植产品收购合同,确保双赢;其次需要科技支撑,对种植户多进行技术培训和开展科技入户,确保林下种植成功。另外,企业也可流转林地自行发展林下种植,建立产业基地。   3 参考文献   [1]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1-7043.   [2] 江昌志.祁门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0-11.   [3] 尹伟娜.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J].现代农村科技,2011(24):67.   [4] 发展林下经济创造生态财富[J].林业与生态,2011(12):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广西:转型升级 林业产业迈入2.0时代
“一亩山万元钱”的杭州行动
你信吗?淳安林农靠这样一年多“捡”了十多个亿
央视:从未妖魔化桉树!
发力“林下经济”,九大模式助挖林间“金饭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