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达州市通川处及部分街道词条
通川区(Tongchuan  Qu)
达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历为州、郡、府、县治所,素有川东北门户、川东北物资集散地和川东北文化名城之称。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历史上辖境通江达海,地处四达之路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7o22′~107o38′,北纬31o08′~31o24′。地处四川省达州市中部。东与宣汉县相邻,东南、南与达县毗邻,西与达县隔山相望,北与宣汉县、达县接壤。人民政府驻通川中路196号,电话区号0818,邮政编码635000,距省会成都375千米。
政区沿革  先秦属巴,唐虞属梁州,商属雍州,春秋属夔子国,战国属巴国。西汉属益州巴郡宕渠县。东汉永元二年(90年)析宕渠县东部置宣汉县(治今通川区),隶巴郡。建安六年(201年)隶巴西郡。后主延熙年间(238年—257年)隶宕渠郡。太康元年(280年)宣汉县并入宕渠县。元嘉十六年(439年)复置宣汉县,为巴渠郡治所。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改名石城县,隶开巴郡。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万州为通州,通州、开巴郡均治石城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石城县为通川县,隶通州。大业三年(607年)通州改为通川郡。唐武德七年(624年)隶通州都督府。贞观五年(631年)废都督府。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为达州。明洪武九年(1376)废达州,通川县改名达县。正德九年(1514年)复升为州,隶夔州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直隶州,隶川东道。嘉庆七年(1802年)达州改为绥定府,达县为附郭县。1913年废府,隶川东道。1914年隶东川道。苏维埃时期(1933年10—12月,l934年8月—1935年2月),达县隶绥定道,属川陕省。1935年隶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1950年1月解放,隶川北行署区达县区。1952年10月隶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9月达县专区改地区。1976年10月析达县的城关、南外、北外、西外4个公社置达县市,驻城关公社荷叶街,隶达县地区。1977年2月城关公社分为东城、西城2公社。1978年2月达县的磐石、复兴2公社划入,辖东城、西城、南外、西外、北外、磐石、复兴7个公社。1980年8月东城、西城2公社改街道。1983年4月公社改乡。1987年10月南外、西外、北外3乡改镇。1992年7月南外镇划归达县;达县的罗江、蒲家2镇和魏兴、东岳、新村3乡划入。1993年7月更名达川市,隶达川地区。1995年8月复兴乡改镇。1999年6月,达川地区改为达州市,达川市改为通川区。2000年1月,达县的双龙乡划入;6月魏兴乡改镇;7月双龙乡改镇。2002年8月增设朝阳街道。2005年12月,迁驻通川中路196号 。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东城、西城、朝阳3个街道,西外、北外、复兴、罗江、蒲家、双龙、魏兴7个镇,磐石、东岳、新村3个乡,共13个乡级政区;辖有70个居民委员会、7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369个居民小组、548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3.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46万人,城镇化率63.6%。另有流动人口6.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21.76万人,占50.4%;女性21.41万人,占49.6%;14岁以下6.85万人,占15.9%;15~64岁31.74万人,占73.5%;65岁以上45815人,占10.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3.05万人,占99.7%;有回、土家、苗、满、黎、蒙古、藏、侗、壮、朝鲜、布依、维吾尔、傈僳、白、羌等25个少数民族,人口1245人,占总人口的0.3%。其中回族443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5.6%;土家族373人,占30%;苗族96人,占7.7%。2011年人口出生率9.9‰,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6.3‰。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4.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2.8千米,总面积44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431.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6.9%;水域面积13.7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69.3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处于川东平行岭谷,地势为背斜紧凑,行成低山,向斜宽敞,多形成丘陵谷地。地貌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兼有河谷、平坝。西部铁山为长条带状,东部雷音铺山呈长垣状;凤凰山南系台坪状,均为低山。州河由东北向西南绕城而过,把通川区分为东南、北西两部分。沿河谷形成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最枯水位海拔260米~269.95米。东部海拔高748.3米~872.6米,南部海拔高596.4米,西部海拔高1068.5米,北部海拔高790.5米,中部河谷一带较低。最高峰铁山大寨子海拔1076.8米,最低点西外镇龙家庙村农场海拔260米。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0℃,极端最低气温-4.7℃(1956年1月);7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42.3℃(1953年8月)。最低月均气温2.5℃(1993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40.6℃(2000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平均无霜期311.9天,最长达354天,最短为238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2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0.1天,最多168天(1983年),最少117天(1966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698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730.7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7月最多。
水文 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最大河流为州河,由东北向西南流经罗江镇、北外镇、东城、西城、朝阳街道办事处,至西外镇龙家庙村出镜。境内长34千米,流域面积 388.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92.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6米,河滩21处。主要支流有明月江、双龙河,另有38条溪流分布于沿河流域。有中型水库莲花湖水库,有效库容67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 。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已查明矿产13种,包括非金属矿产资源10种,能源矿产3种。有煤、铁、天然气、岩盐、石灰石等地下资源。煤主要分布在铁山背斜轴部,储量6000万吨,煤层一般厚20~90厘米,含固定碳50%~55%,发热量约5500~6500大卡/公斤;铁矿以磷铁矿为主,探明储量17万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50亿立方米;岩盐矿已探明的双龙26号井,共23层盐,盐层矿总厚度210米,C级储量1263万吨,D级储量2.1亿吨;石灰石矿分布于铁山背斜,地质储量6500万吨。森林资源蓄积量9.6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68.2亿立方米,可开发量60%以上。煤炭保有经济基础储量1331.2万吨;水泥用灰岩保有经济基础储量6226万吨,砖瓦用页岩保有资源储量600万吨;建筑石料用砂岩保有资源储量700万吨。矿业形成以煤为主,水泥用灰岩、砖瓦用页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开采格局,形成铁山背斜北段优质煤和水泥用灰岩开采区。北外、罗江、魏兴、蒲家、双龙、复兴砖瓦用页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和砂岩开采区。截至2011年末,开采矿种6种,矿山企业50个。其中煤矿企业5个,分布于石门井田、渠江井田、金窝井田,年产量5万吨;砖瓦用页岩矿山企业12个,年产量2.9万吨;石灰岩矿山企业11个,其中年产水泥用灰岩3.8万吨,年产建筑石料用灰岩1.3万吨;建筑石料用砂岩矿山企业21个,产量6.7万吨;饮用矿泉水企业1个,年产1万吨。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干旱、洪涝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受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境域震感强烈,主震后一段时间内,余震不断,部分群众的恐惧心理短时间难以消除,仍举家在外露宿。13个乡镇均受灾,因灾死亡1人、部分企业因灾停产,给全区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干旱发生在1996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连续遭遇干旱天气36天,80%以上溪河断流,65%的塘堰干枯,经济损失达1500万元。境内有气象记载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洪涝发生在2004年9月3—6日,特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城区二马路口水位海拔288.6米 , 超保证水位5.6米,,城区滨河路水淹深度9.2米。导致沿河低洼地带进水,洪水淹至楼房第三层,1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9.9万亩,人均0.6亩;林地面积23.2万亩。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314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7.7亿元,比上年增加1.7%;农业增加值1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7.2%。
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4005吨,人均367千克,其中水稻30490吨,小麦3588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9万亩,产量7898吨,其中油菜籽6503吨,花生1357吨,芝麻38吨。蔬菜种植面积13.1万亩,产量22.6万吨。
畜牧业以猪、牛、山羊、家禽等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55.6万头,年末存栏量19.5万头;羊饲养量6.8万只,年末存栏3.1万只,收购山羊板皮2.6万张;牛饲养量5.9万头,年末存栏2.8万头;家禽饲养量495.7万羽,上市家禽297.1万羽毛,年末存栏198.6万羽;兔饲养量12.6万只,年末存栏6.1万只。生产肉类40016吨,其中猪肉28860吨,牛肉4150吨,羊肉735吨,禽肉6141吨;禽蛋产量5265吨,奶产量572吨;畜牧业总产值8.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3%。
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7.8万亩,其中防护林46798亩,经济林2603亩,竹林12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982.5万株,林木覆盖率33.7%,活立木蓄积量116.3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8万亩,产量4.8万吨,主要品种有柑桔、梨、西瓜、草莓等,其中柑桔1.9万吨,梨0.4万吨,西瓜1.3万吨。渔业以养殖为主,滩涂0.5平方千米、淡水水面10.3平方千米。2011年鱼塘养殖面积225公顷,产量1400 吨。拥有各类捕捞渔船105艘,水产品总产量3.5万吨,渔业总产值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 %。
2011年,拥有大型农业机械1000台;名优特农产品有灯影牛肉、巴山脆李等。农民人均纯收入8123元。
工业  形成以冶金、建材、电力、煤炭、食品、医药为主的六大产业体系,重点规划了食品加工、药品加工、建材等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1978年1.4亿元,2011年达到92.7亿元,比上年增加19.3%;工业增加值8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57.1%。
201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职工65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8.2亿元,比上年增加25%。达州电厂、航达钢铁、鑫源食品等1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华润啤酒、泰昕炉料、利森水泥等6家企业上交税金超过千万元。培育省成长型企业8家、省小巨人企业1家。新增国家名优商标1个、省级名优品牌3个。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2万余个,职工10万余人。建成好一新商贸、亚鑫建材、通锦美食等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培育交易额超亿元市场4个、商场3个、全国双百市场1个、省示范菜市场4个。新世纪、沃尔玛、摩尔百货、苏宁、国美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阿里巴巴、瀚歌世纪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相继落户境内。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76.9亿元,比上年增加18.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7.9亿元,比上年增加23%。
2011年出口总额651万美元。主要有机电产品、日用品、礼品、农产品、纺织品等五类100余种产品,销往15个国家和地区,全部为一般贸易出口。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加2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比上年增加31%,比1978年增长35.4倍。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37737万元,加上返还性补助6206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37951万元,专项补助30608万元,国债转贷收入3500万元,上年结余21万元,一般预算总财力116017万元。完成营业税1.7亿元,增值税2.6亿元,企业所得税1.6亿元,个人所得税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1.4%、8%、50%、33.3%。人均财政收入1969元,比1978年增长16.1倍。
2011年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加10.6%,是1978年41.9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实现税收0.5亿元。年末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联社、达州市商业银行5家银行开设了支行;各类存款余额132.6亿元,比上年增加42.3%;各项贷款余额87.5亿元,比上年增加36.7%。有嘉兴、瑞康、华银、鑫兴、融兴、银通、巨力、金渠、泰森、宏业10家担保公司,担保余额10亿元,比上年增加155%;有通汇小额贷款公司1家,贷款余额1亿元。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加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8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人身险保费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加21%。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180个,其中个人会员180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20人。电影放映单位3个,年放映1021场次,观众51000人次。文化专业户70个,文化馆(站)15个,建筑面积4511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室)230个,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藏书4.6万册。博物馆2个,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7586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0.5%,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0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5%,是1978年的100倍,占GDP的0.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巴渠童谣、元九登高节等。元九登高节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巴渠童谣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贡献奖。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18584人,专任教师562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42825人,专任教师16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9所,在校学生15102人,专任教师77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6893人,专任教师288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民办),在校生2687人。
2011年教育经费2885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5755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5755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238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24%、24%、20%。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9.1%。
科技  2011年末拥有各类科研成果147项,其中农业科研成果76项,工业科研成果41项,医学、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科研成果30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卫生院10所;病床606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48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3张;固定资产总值0.5亿元。专业卫生人419人,其中执业医师149人,执业助理医师52人,注册护士8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8.5万人次,住院手术 6763台次,出院病人1.5万人次。
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14.3/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5.2万人,参保率97.4 %;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7.3‰、6.‰、2.6‰。
体育  2011年末有体育场地150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个;体育社团8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5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迎新年长跑、元九登高、社区城市体育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健身操广场表演、中小学篮球赛、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其中元九登高节是地方民间特色。65%的城市社区和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8%。
本地体育健儿累计取得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银牌1枚、铜牌1枚,四川省残疾人运动会金牌16枚、银牌1枚、铜牌1枚。
新闻出版  2011年末境内有新闻出版单位7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8家,从业人员共42人;各类印刷复制企业62家,从业人员共221人。全行业完成增加值500万元,实现利税200万元。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537户,人数26496人,支出7302.7万元,比上年增长6.31%,月人均233.4元,比上年增长14.3%;城市医疗救助360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988人次,共支出576.9万元,比上年增长5%;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 1118人次,支出126.9万元,比上年增长 19.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364户,人数25215人,支出263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4%,月人均86.1元,比上年增长15.1%;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86人,支出173.7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21人,支出57.8万元,比上年减少9%;农村医疗救助849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206人次,共支出685.4万元,比上年增长52.1 %。
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09372人,紧急转移安置1239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319亩,倒塌房屋592间,直接经济损失1407.7万元。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48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264人,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3人,军休所1个,抚恤事业费支出1853.2万元,比上年增长0.1%。
社会福利单位148个,床位 425 张,其中收养机构床位120张,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床位20张,社区服务床位250张,军休床位35张,收养26人。
社区服务设施10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个,社区服务站70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35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30张,社区留宿照料床位数110张。
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35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42万元,捐赠物资折款20万元,接收捐款衣被1万件,使800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福利企业5个,安置残疾职工111人,福利企业产值1.2亿元。
新增就业人员4274人,有237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共帮助15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
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5.9亿元,基金支出合计5.4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金收入4.2亿,支出4.1亿;机关事业养老金收入8260万,支出7861万。职工医疗金收入7410万,支出3109万;居民医疗金收入1435万,支出1460万。失业金收入250.3万,支出227万。工伤金收入303万,支出140万。生育金收入140万,支出25万。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7976人,其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37729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0247人,其中在职职工7350人,离退休职2897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43041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013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2907人。参加失业保险19772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426人。参加工伤保险8200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2887人。参加生育保险5791人,全年支付生育保险基金25万元。
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0%。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22件,结案率为72%。调解组织受理(含仲裁机构案外调解)27件,结案率为100%。区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争议22件,比上年减少10 %,涉及劳动者22人,比上年减少10%。
环境保护  2011年本级财政用于环境保护资金67万元,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万立方米/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客运量 2183万人次,货运总量84474万吨。铁路有襄渝线、达万线、达三线3条通车线。其中襄渝线境内长15.5千米,为双轨铁路,有达州、达州东、梁家坝、双龙、蒲家5站。达州站为一等站,日均有47对旅客列车在站停靠,其中动车组5对:D5190/81、D5182/3、D5184/5、D5186/7、D5188/9;特快旅客列车6对:T9/T10、T125/T126、T221/T222、T247/T248、T251/T252、T257/T258;空调快速旅客列车33对:K15/16、K117/118、K351/352、 K357/358、K504/503、K508/507、K529/530、K541/542、K569/K570、K589/590、K619/620、K678/677、K689/690、K698/ 697、K723/724、K745/746、K788/ 787、K805/806、K818/817、K820/819、K9424/835、K909/910、K1003/1004、K1022/1021、K1033/1034、K1048/1047、K1064/1063、K1076/1075、K1098/1097、K1154/1153、K1158/1157、K1174/1173、K1196/1195;普通快速旅客列车3对:6066/6065、5607/6、5608/5。年发送旅客830万人次,日客量2.3万人次,年货物到达983万吨,发送10002万吨。梁家坝站为二级站,年客运吞吐量16.3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1亿吨。
达渝、达巴、达万、达陕共4条高速公路过境,其中达渝、达巴、达万、达陕高速公路境内长18.7千米,双向4车道,有徐家坝、魏家镇、盘石乡3个出口,通往重庆、巴中、万州、陕西省道过境。国道210线与省道202线、302线在境内交叉汇合。其中2条省道境内长20.8千米,双向两车道。有县乡(镇)级公路39条,总长383.8千米。公路客运站有西客站和北客站,西客站日均发送客车320辆,日客运量6100人次;北客站日均发送客车236辆,日客运量5550人次。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3257辆,12229吨位,客运汽车167辆、9000座位,货运量1098万吨,货运周转量83467万吨·千米,客运量132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2487万人·千米。
境内通航河道2条,总长68千米,其中州河为4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500吨级船舶;2011年客运量2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92万人·千米,货运量24万吨,货运周转量240万吨·千米。运输企业拥有货运船舶22艘,829吨位;客运船舶58艘、1390座位;货运量24万吨,货运周转量240万吨·千米,客运量2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92万人·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网点13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87千米,投递点23个,乡村通邮率9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03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2.8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4.7万件,征订报纸111万份,杂志152万册,业务收入1180万元。
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2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5.9万户,比2010年增加2508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8%,比上年提高5%。光缆线路总长2400千米,主干电缆长805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5.3万个,已占用端口总数3.2万个,宽带接入用户数3.2万户,比上年增加6085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574万元。
能源 煤炭生产企业5家, 2011年产煤产煤13.4万吨,销售煤13.9万吨。火力发电企业1家,2011年发电31亿千瓦时;水电站1座,2011年发电1亿千瓦时。有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5条,总长71.7千米;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5条,总长146.4千米;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5条,总长53.8千米;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56条,总长926.7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35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6%,供电可靠率99.9%。
天然气输气管网已形成600余千米,覆盖全城90﹪以上,发展用户13万余户,城市气化率达到90﹪以上,年供气能力达6000万立方米,建有CNG加气站2座,天然气储配站1座,液化气储配站1座。
名胜旅游
旅游业概况  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有犀牛山森林公园,省级以下风景名胜区有凤凰山公园、莲花湖风景区、神剑园景区和罗江高石新村、绿州休闲中心、双龙镇重石村、雅园山庄、北外镇王家山、朱家沟、苦竹溪、徐家坝等乡村旅游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位于朝阳街道的龙爪塔,复兴镇的宋瓷碗铺窑址和罗江镇的张爱萍故居。有国内旅行社14家,星级饭店7家,其中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5家。
主要风景区
犀牛山森林公园  为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达州市通川区东北部,地处北外镇、罗江镇、磐石乡交界处,距城区6千米,面积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8%。整个景区林海浩瀚,峰峦叠嶂,植被原始,有“森林百宝箱”、“生物万花筒”和“珍稀动植物种资源基因库”之美誉。由犀牛山、明月江、州河、望月湖、滴水崖、神仙石、川主宫、观音庵、古城堡、石窟群十大景区100多个景点组成。最高处犀牛寨海拔693米,最低海拔340米,与凤凰山风景区、雷音铺公园遥遥相望。其山有青城山之幽、峨嵋山之秀、剑门关之险,有“森林百宝箱”、“生物万花筒”和“珍稀动植物种资源基因库”的美誉,是达州主城区近郊最具规模的城市生态公园。
凤凰山风景区  位于通川城区北部凤凰山南麓,南北走向。因山形如凤凰展翅腾飞故名。全长约16千米,宽3千米~5千米,是达州市面积最大的山林风景型城市公园。山顶平缓开阔,最高点三清庙海拔790.5米。两侧流水切割强烈,谷深坡陡。园内山峰俊秀,林木苍翠,花草争艳,湖水清澈,环境幽雅。景点由盆景园、二龙潭、红军亭、凤凰楼、西圣寺、元稹纪念馆、元稹文化广场、会真湖、送君亭、六相广场、拜月台、凤仙池等组成。有着浓厚的红军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气息。登顶可鸟瞰全城。是城区市民观光、休闲、娱乐、健身的佳山宝地,也是“元九登高节”的主要场所。
莲花湖风景区  位于通川区西北角,距城区7千米。是以石莲花水库(即莲花湖)为主体的旅游风景区。莲花湖水库始建于1976年,1983年竣工投入使用。水库积雨面积5.4平方千米,库容量1033万立方米,水域面积93.33公顷,公园内旅游设施逐渐完善,湖畔建有莲湖山庄会议中心等,形成了旅游、娱乐、餐饮、垂钓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场所。
重点名胜古迹
瓷碗铺窑址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通川区复兴镇两路口村,北靠铁山,前为沟谷农耕坡地,海拔900米,初步发掘勘探面积约4万平方米。为宋代至明代一处民间窑址。199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碗、盏、盘、罐、碟、盒、钵、瓶、壶等生活瓷器上千件。这些瓷器以青瓷为主,兼黑瓷,器质灰白,纹饰秀美。其胎质、釉色、纹饰与广元窑和重庆涂山窑相近,是四川省已发现的宋代瓷窑,特别是宋代青瓷窑系的一处重要遗址。
张爱萍故居  位于通川区罗江镇高石村,为其出生和少年生活居住地。该故居建于1918年,为三合院布局,包括堂屋和两侧厢房共9间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正堂木结构单檐硬山式顶。穿斗梁架。堂屋3间长13米,进深8米,通高7.6米,厢房每边3间长12米,进深6米,通高7.6米。2001年5月,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始先后投资3480万元,占地13万平方米,对故居进行修葺并在故居旁建成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民俗文化村、书艺廊等建筑及配套设施。2010年1月免费开放,至2011年末共接待参观者73万人次。
风景点
凤凰楼,位于达城凤凰山之巅,占地面积9751平方米,由凤凰楼、文化广场、仿古六角亭和艺术回廊构成。凤凰楼共6层,高39米,以元九登高为主题,取意唐代宫灯,寓意太平盛世、国运昌盛。整座楼造型别致、风格独特,以明亮的中华红为主色调,将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有机结合。
红军亭,位于达城凤凰山上,有四层楼高、外表呈四方形。第一层陈列“中国红色第一街”、“中国红色第一联”、红四方面军军旗和记载川陕苏区历史渊源的“红军亭记”;第二层收录近300名曾在达州征战后来成为共和国将帅的红军将士的照片及简介“红军将帅谱”;第三层陈列毛泽东、李先念、徐向前、张爱萍等的题词;第四层陈列达州城市变化的老照片。
西圣寺,位于城西凤凰山麓,明万历年间建,明、清时极为兴盛,是达城8景之一。民国后于其地兴办军事学校,1958年改建为达二中。1996年在原址后侧荒坡上重建,整体规划按十方丛林建设。已建成大雄宝殿,高3层23米,长30米,宽20米。殿内供缅甸汉白玉释迦像高约4米,重12吨,为全国最大的整体玉石像。18罗汉、24诸天、华阳3圣,各俱神态,栩栩如生。汉白玉观音像高近3米,重达6吨,吸引着无数的礼佛敬香之客。
天缘桥,位于北外镇北50米的苦竹溪上,建于清光绪乙已年,县人周寿田等7人倡购彩票许以中彩而建桥。故中彩后将4万票之头彩奖金造桥并取名“天缘桥”。该桥为石拱平桥,桥栏内有碑记,桥长41米,宽6米,高28.5米,跨度8米。
《巴山魂》、《战洪图》雕塑,分别位于通川区朝阳路塔沱广场玉印山南北。《巴山魂》雕塑始创于1992年,2005年底启动修复工程。塑像面向达州火车站,背靠玉印山,主体高10.7米,基座高3.1米,由173块花岗石组成。雕塑上的几名红军战士,脚穿草鞋、头戴八角帽的,或身背大刀,或手持梭标,目光如炬,直刺苍穹。台基正面和背面刻张爱萍题写的“巴山魂”3个鎏金大字,两侧为铭文。《战洪图》雕塑主体高12米,基座高0.8米,材质为灰花岗石。其设计理念是:以“人”字造型,寓意一种顶天立地,于自然灾害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人字下面四周的群像是人民群众和武警战士、消防官兵团结奋战、抗洪抢险场面的艺术展现,其中有武警战士抢救落水儿童,转移孤寡老人等典型事迹的再现。
土特产品  境内土特产品有灯影牛肉。
重大事件
中共蒲家支部诞生  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党员戴治安、牟永正、牟仲宇、赵孟明、高卓夫等在达县(今通川区)蒲家场召开会议,建立了境内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蒲家支部,戴治安任书记。随着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为党的县级组织的建立打下基础。是年秋,中国共产党达县委员会建立,杨仲明任书记,戴治安、张鲤庭、张爱萍任县委委员。
著名人物
本辖区内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有东城街道办事处的李长祥,蒲家镇的唐甄等。军事家有罗江镇的张爱萍,蒲家镇的魏传统等。
(撰稿:范希江、赵世荣、牟琼,初审:张颖、张华,复审:  )
东城街道(Dongcheng  Jiedao)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辖区位于通川城区东部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7o30′28″,北纬31o12′45″。地处通川城区东部,东、北与北外镇接壤,南濒州河与达县南外镇隔河相望,西与西城街道办事处毗邻。街道办事处驻张家湾社区张家湾路28号,电话区号0818,邮政编码635000。
政区沿革  1977年2月,析达县市(今通川区)城关公社的二马路、滩头街、凉水井、会仙桥、柴市街、文华街、翠屏路、珠市街8个街道小组和北岩、张家湾、南岳3个大队,置东城公社。1980年8月改为东城街道。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二马路、凉水井、翠屏路、会仙桥、文华街、张家湾、凤翎、凤凰、南岳、胡家坝、健民路、北岩寺、文江祠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50个居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8.9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96万人,城镇化率100%。另有流动人口16119人。总人口中,男性44990人,占50.2%;女性44606人,占49.8%;18岁以下15883人,占17.7%;18~35岁16524人,占18.4%;36~60岁40399人,占45.1%;60岁以上16790人,占18.7%。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7.0‰,人口自然增长率3.1‰。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千米,总面积11平方千米(含景区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145.1人。
辖区单位  辖区内驻中央、省、市、区属单位230多个。通川区政府及区级机关驻辖区内。
经济概况
工商外贸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3500个,大型农贸市场6个。其中柴市街有门市300余间,商户200余家,以服装、鞋类等零售为主的川东北最大的服装一条街;凉水井街有门市400余间,500余户商家,以床上用品、鞋袜、针纺织品、箱包、文具等批发、零售为主的小商品批发一条街;二马路拥有上百家餐饮企业的美食一条街;翠屏路发展成为集餐饮、高档服装、鞋类专卖、茶楼于一体的休闲娱乐一条街;文华街拥有10余家通讯器材销售、维修商户,是达州市最大的通讯器材一条街。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8.5亿元,比上年增加1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亿元,比上年增加5%。
社会发展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4426人,专任教师239人;小学7所,在校生12648人,专任教师576人;初中1所,在校生3456人,专任教师141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450人,专任教师192人。
体育  2011年末体育场地11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迎新年长跑、“元九”登高活动。90%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8%。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54户,人数4897人,支出1595.7万元,比上年增长26.3%,月人均271.5元,比上年增长21.3%;城市医疗救助61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698人次,共支出98.9万元。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9.2万元。社区服务设施1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3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18个。
名胜旅游
旅游业概况 境内凤凰山风景区,位于北岩寺、文江祠、凤凰社区,景区面积约8平方千米。
重点名胜古迹  元稹纪念馆位于凤凰山半山腰,修建于2006年。纪念馆主体建筑800平方米,为二层仿唐风格,配以2000余平方米的广场和青石石梯、浮雕护栏,供游人参观。
(撰稿:蒲晓丽,初审:张劲松 肖新海,复审:吴忠平)
西城街道(Xicheng  Jiedao)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辖区位于通川城区西部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7o29′43″,北纬31o12′57″。地处通川城区西部,东、北与东城街道办事处毗邻,南濒州河与达县南外镇隔河相望,西与朝阳街道办事处接壤。街道办事处驻大北街社区大北街49号,电话区号0818,邮政编码635000。
政区沿革  1977年2月,析达县市(今通川区)城关公社的大北街、红旗路、大西街、荷叶街、文家梁、箭亭子、永丰街、小北街、南坝街、西胜街、金华街11个街道小组和西圣、牌楼2个大队,置西城公社。1980年8月改为西城街道。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大北街、小北街、荷叶街、永丰街、红旗路、西圣寺、牌楼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61个居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7.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39万人,城镇化率99.6%。另有流动人口15300人。总人口中,男性37290人,占50.2%,女性36983人,占49.8%;18岁以下14016人,占18.9%;18~35岁15004人,占20.2%;36~60岁33506人,占45.1%;60岁以上11747人,占15.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4.1‰,人口死亡率1.7‰,人口自然增长率2.4‰。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5千米,总面积3.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3.5平方千米,占91.7%,水域0.3平方千米,占8.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545.5人。
辖区单位  驻有中央、省、市、区级机关事业单位180多个。
经济概况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582个,职工3246人。沃尔玛、摩尔百货、国美电器等相继落户境内,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6亿元,比上年增加8.6%。有北山超市大型购物中心;朝阳、中和场、西圣寺3个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农贸市场;朝阳中路、红旗路、大北街、荷叶街4条商业街。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文化艺术团体2个,会员400个,其中团体会员140个,个人会员260个。电影院1个,座位360个,年放映750场次,观众9万人次。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15所,在幼儿园上学3898人,专任教师214人;小学9所,在校生10839人,专任教师47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学生3167人,专任教师166人,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小升初升学率9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5%。
体育  2011年末体育场地9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迎新年长跑和“元九”登高活动。60%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个,病床635张,执业医师106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143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5.2万人次,住院手术2807台次,出院病人7813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55户,人数5425人,支出1711.8万元,比上年增长26.7%,月人均262.9元,比上年增长22.3%,城市医疗救助45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274人次,共支出81.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扶对象16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7.3万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个、社区便民服务站7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8个。
名胜旅游
主要风景区  凤凰山风景区位于西城以西,景区面积1.8平方千米,由红军亭、西圣寺庙、农家乐、森林植被组成。2011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境内有西圣寺、清真寺等名胜古迹。
(撰稿:袁长江,初审:肖雄、杜婧,复审:王永武)
朝阳街道 (Caoyang  Jiedao)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辖区主干道朝阳路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7o27′29″,北纬31o12′4″。地处通川区西北部。东邻西城街道办事处,南濒州河与达县河市镇相望,西、北与西外镇接壤。街道办事处驻团包梁社区朝阳西路628号,电话区号0818,邮政编码635002。
政区沿革  2002年8月,析西外镇的团包梁、马房坝、金南、阳平、四合头、龙爪塔、龙泉、钢花、金山寺9个社区居委会和皂角垭、新酢坊、塔坨、金山寺4个村,置朝阳街道。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团包梁、马房坝、龙泉、龙爪塔、金南、金山寺、四合头、钢花、阳平、红岩、塔沱、皂角垭、新酢坊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46个居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5.9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8万人,城镇化率91.9%。另有流动人口12121人。总人口中,男性30243人,占50.7%;女性29382人,占49.3%;18岁以下13628人,占22.7%;18~35岁13050人,占22%;36~60岁26894人,占45%;60岁以上6053人,占10.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9%。2011年人口出生率9.5‰,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3.2‰。辖区东西最大距离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千米;总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922.7人。
辖区单位  驻有省、市、县(区)级单位200余家。达州市级机关驻辖区内。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0.2万亩,林地面积0.1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85吨,其中水稻248吨,小麦88吨。
商外贸  2011年末有中小企业75家,个体工商户900余户,有好一新商贸城、博美装饰城、塔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华隆商城等商贸、建材骨干企业和达州火车站、西客站、西外仓储中心、龙爪塔客运码头等现代物流中心。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6704万元,比上年增加5.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6亿元,比上年增加4.6%。
财政金融  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1022.1万元,比上年增加30.9%。人均财政收入612元,比上年增加15.3%。
社会发展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4900人,专任教师80人;小学5所,在校生7658人,专任教师29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3757人,专任教师18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高中1所,在校生2110人,专任教师76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0张,公立卫生机构床位50张,固定资产总值72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9人,其中执业医师45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1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0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000人,参保率97%。
体育  2011年末有体育场1个, 90%的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5%。
广播电视  1976年10月开通有线广播站。2011年末有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入户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13户,人数2695人,支出868.9万元,月人均268.7元;城市医疗救助25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574人次,共支出43.8万元,比上年增长6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8户,人数189人,支出20.1万元,月人均88.6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人,支出1.1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0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89人次,共支出7.9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农村临时救济261人次,支出4.4万元,比上年增长 6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2.4万元。社区服务设施15个,其中便民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
(撰稿:李雄,初审:肖晓宏  张颖,复审:潘光海)
西外镇(Xiwai  Zhen)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辖区位于通川区西郊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7o27′29″,北纬31o12′4″。地处通川区西郊,东、南濒州河与达县南外镇、河市镇相望,西接复兴镇,北与双龙镇、北外镇接壤。人民政府驻朝阳西路628号,电话区号0818,邮政编码635002,距通川区政府驻地3千米。
政区沿革  春秋属夔子国,战国属巴国地。东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属宣汉县(今通川区)。清属达县清风乡。民国属达县第一区。1938年置西外乡。1950年10月,属达县城关区。1961年10月乡改公社。1976年10月划归达县市。1983年4月公社改乡。1987年6月改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柏林口、邱家店、石莲花、高峰洞、五里店、白庙、长岭、蒲家嘴、西河、柏阁、新锦11个社区,凤凰、龙家庙2个村。下设56个居民小组,17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2464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835人,城镇化率35.8%。另有流动人口5425人。总人口中,男性11628人,占47.2 %;女性13021人,占52.8%;18岁以下5157人,占20.9%;18~35岁5231人,占21.2%;36~60岁11283人,占45.8%;60岁以上2978人,占12.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9%;有回、苗、壮等3个民族,共24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1‰。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千米,总面积29.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2.5平方千米,占74%;水域7.2平方千米,占2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29.9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浅丘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度30℃。最高点凤凰村猫三蹬,海拔790.5米;最低点龙家庙村农场海拔260米。
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4.7℃(1956年1月);8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高气温42.3℃(1953年8月)。最低月均气温2.5℃(1993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0.7℃(1959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5℃。生长期年平均322天。平均无霜期311.9天,最长达354天,最短为238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15小时,年总辐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0.1天,最多达168天(1983年),最少为117天(1966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698毫米(198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730.7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7月最多。
水文  境内最大河流为州河,从北至南流经龙爪塔、万家河至龙家庙村。长10千米,年均流量192.7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双龙河、苟家河。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滑坡。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2004年9月3日,龙家庙全村淹没,1000余名村民受灾,损毁农田423.5亩,经济损失3600万元。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6694亩,人均0.3亩;林地面积8800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5880.8万元,比上年增加6.8%,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3.5%。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969吨,人均260千克,其中水稻1536吨,小麦269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油菜等,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1682亩,产量19907吨。畜牧业以生猪、家禽饲养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9388头,出栏30363头;家禽饲养量30.7万羽;年生产肉类3073吨,其中猪肉2368吨,牛肉177吨;畜牧业总产值632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8%。2011年末拥有森林8209亩,林木覆盖率34.7%;水果种植面积1410亩,产量2062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梨、桃、李。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
工业  初步形成以钢铁、仓储、物流、运输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6.9亿元,比上年增加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职工54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1亿元。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912万元,比上年增加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38万元,比上年增加15%。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5800万元,各类存款余额2.1亿元。
社会发展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04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3所,在校生1512人,专任教师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764.8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764.8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79.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4%、4.5%、3.1%。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9.8%,比上年提高3.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其中卫生院1所,卫生站13个;病床30张,固定资产总值34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9人,其中执业医师16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1754.6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6598人,参保率97%。
体育  2011年末体育场地7处,全民健身场4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0%。
广播电视  2011年末有有线电视用户5773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36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26户,人数1750人,支出440.9万元,月人均209.9元;城市医疗救助10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747人次,共支出21.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96户,人数1616人,支出170.9万元,月人均88.,1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4人,支出4.3万元;农村医疗救助40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616人次,共支出33.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2万元。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有铁路襄渝线、达成线、达万线。达州火车站位于境内蒲家嘴社区、达州机场位于境内龙家庙村。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3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4820户;移动电话用户6230户;宽带接入用户1877户。
镇区市政建设
城市道路  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15.2千米,铺装面积90.7平方千米。
公共交通  2011年末镇区开通公共汽车线路7条,运营总里程15.6千米,公交运营车辆123辆。
给排水  2011年末镇区铺设自来水干线水管18.3千米,居民自来水普及率80%。
供电   2011年末有变电站1座,高压输电线路10条,供电可靠率100%。
燃气  天然气管线4.8千米,天然气用户3450户。
园林绿化  2011年末有公园1个,面积132.6公顷。
(撰稿:张登茂,校审:张茗俚、柳建华,复审:肖建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华街道办事处
白元镇[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下辖镇]
【美丽兰溪】黄店镇政区志
洛阳市行政规划细则
三家镇
兴华路街道[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辖街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