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发布

 

《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发布

时间:2008-04-16 16:25来源:新安晚报 作者:胡霞利
 
 
 

  昨天,《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首度发布,报告中发表了双墩遗址发掘出的600多件刻划符号的珍贵材料。昨天,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考古学会共同举办研讨会,就双墩遗址的内涵和630多件刻划符号与汉字起源的关系进行了解密和探讨。

  双墩遗址位于我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它的发掘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也将我省的历史上溯到7300多年前。双墩遗址曾先后进行3次发掘,均位于遗址东南边的一条凹沟中。此次发布的发掘报告称,凹沟内的文化遗物为移动性废弃堆积,是当时的人们向沟内倾倒废弃物而形成的,可以说是“垃圾坑”。

  对此,与会的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提出,遗址的性质定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他指出,遗址总面积仅为375平方米,在如此小的区域内,发掘出大量的陶片、残陶器、石器以及动物骨骼等文化遗物,而且其中的陶器、石器绝大部分都是打碎的,这可能和祭祀活动有关。因此,这些灰坑可能不是垃圾坑而是祭祀建筑。

  双墩遗址将申请“国保”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研讨会上获悉,目前蚌埠市就双墩遗址正在积极进行保护规划,并已提请省文物局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墩遗址是我省境内发现的一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陶面人头像国内罕见,陶像表情生动丰富,不仅历史研究价值高,而且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出土的600多件刻划符号更具历史意义。

  近期蚌埠博物馆将在馆内开辟两个展厅,对双墩遗址出土文物进行展示;此外,蚌埠市拟于近期举行双墩刻划符号高峰论坛。

  解密“双墩符号”三大特征

  7000多年前的“双墩符号”究竟是何面貌?这一疑问随着昨天发布的《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首度得到破解。

  特征一:大多刻在陶器隐蔽部位

  双墩刻划符号是一套成熟的形、意结合的记事符号。陶工们运用象形和抽象的艺术手法将双墩人的历史以不同的单体、重体和组合体符号的形式刻划在陶器上,专家发现,绝大多数符号刻划在碗的外地圈足内,少数刻划在碗的腹部、豆座圈足内、坠底部等隐蔽部位。

  专家认为,这一特征在晚于双墩符号的长江流域的柳林溪和杨家湾遗址中有所反映,另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中也出现少数符号刻在陶器隐蔽部位的情况。

  特征二:堪称原始社会“档案馆”

  双墩遗址发现630多件刻划符号,符号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同时期任何遗址所无法比拟的。这些符号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日月、山川、动植物、房屋等写实类,狩猎、捕鱼、网鸟、种植、养蚕、编织、饲养家畜等生产与生活类、记事与记数类等,堪称原始社会的“档案馆”。

  专家表示,双墩符号还证实,早在蚌埠双墩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饲养家禽(猪等象形经常出现)、生产食物、种蚕等“农业革命”,这正是进入文明史的决定性标志,刻划符号对于双墩文化甚至整个中国历史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特征三:可能与汉字有直接联系

  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中国科大教授张居中等认为,双墩符号已进入到表达观念的阶段,具有文字书写的特点。这些符号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不少符号反复出现,使用频率较高,具有明显的记事性质和一定的表意功能和可解释性;它在遗址中多处被发现,符合文字固定形态和文字社会性。

  与会其他专家也表示,双墩的刻划符号与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宜昌杨家湾、秭归柳林溪、青海柳湾以及大汶口、良渚等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刻划符号相比,具有明显的自身特征。此外,10多年来,学者们对其中的一部分符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将符号与甲骨文→金文→今天的汉字进行对照释读,认为双墩符号与汉字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认为:双墩刻符或是汉字源头之一-蚌埠,双墩刻符
蚌埠这座神秘的古老遗址,如今又有新发现!你对它了解多少?
研究表明:淮河流域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蚌埠双墩遗址——解开世界上“最古老的微笑”之谜
安徽出土原始瓷器刻划符号初探
【文物考古】探索我国文字起源的又一新资料 | 宋康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