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高考700分以上的学霸,我把儿子的暑期计划表扔进了垃圾桶
孩子是家庭的缩影,教育就是拼爹和拼妈。
但这个“拼”,拼的是习惯培养,是陪伴质量,更是眼界规划。
作者 | 可乐妈
今年,我儿子参加中考。
前两天成绩出来了,分数还不错,比他预计的还多了二十分。
身边的朋友得知后,都纷纷表示:“这分数应该稳了,你也终于能稍微喘口气了。”
我听完,虽然表面上笑着点头,可心里却一点也不轻松。
毕竟,中考完了,还有高考啊,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分水岭。
一想到这里,我就止不住地焦虑。
为此,我花了几天的时间,详细研究网上的各种学习攻略,还托人咨询了不少重点高中的老师,连夜为儿子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暑期学习计划表:
按照我的计划,一个暑假结束后,儿子的进度就能比其他孩子领先整整一学期。
可没想到,当儿子看到这份计划表后,瞬间就炸了:
“为什么我都考完了,还要每天7点开始学习?”
“你每天给我安排这么多任务,我还哪有时间跟同学出去玩,我们都提前约好了呀!”
但无论儿子怎么说,我都不肯退让。
在我看来,假期哪里是用来放松的,那就是用来弯道超车的。
可直到最近,各省高考分数陆续出炉,当我看了无数学霸的采访后,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原来,那些学霸的父母没有一个是像我这样天天死磕成绩的。
他们所做的,其实是为孩子插上翅膀,帮助孩子飞向更辽阔的天地。
培养习惯
是孩子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今年高考放榜后,有个叫杨一鸣的孩子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因也很简单,满分750的高考,他考了726分。
其中,语文132分,英语144分,数学和理综则都是满分,简直像他的名字一样“一鸣惊人”。
成绩一出,就有人曝光了他的家庭背景:
杨一鸣的母亲是江西财经大学的一名老师,闲暇时光都泡在图书馆里。
潜移默化之下,一鸣很小就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此外,母亲还很重视培养儿子细心专注的习惯。
也正因如此,一鸣的基础才会特别扎实,文理兼修,在高中三年的考试中,一直保持稳定的高水平发挥。
其实,很多学霸的父母谈起自己的教育经验时,都离不开一个词:
学习习惯。
就像哲学家培根说的: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还记得那个曾打破广西省高考最高分记录的杨晨煜吗?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精通各项才艺,足球、羽毛球等都是信手拈来,还能写一手好书法。
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杨晨煜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直到杨妈妈轻描淡写的一段话,才揭露了真相:
“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监督养成习惯。
监督的过程很痛苦,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那些金光闪闪的孩子,无一不是一系列良好习惯的总和。
当习惯溶于血、化于心,哪怕没有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没有老师严防死守的盯梢,孩子也会自发朝着卓越前进。
而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也就这样拉开了。
用心陪伴
让孩子能够心无旁骛地前行
密歇根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真正决定一个孩子行为得体、考试名列前茅的关键,既不是作业的数量,也不是家长督促孩子的程度,而是家庭聚餐的频率和时长。
每个看起来自觉又上进的孩子身上,其实都浸润着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之前,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农村出过一对双胞胎学霸。
兄弟俩一个去了清华,一个去了北大。
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他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农民父亲对自己的影响:
“父亲的陪伴,是我们这三年的动力。
虽然父亲不能在学习上给予任何指导,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瓶颈,只要有父亲在,便感觉身后有了依靠。”
他们说,在高中三年时间里,每个周末,父亲都会从农村老家风尘仆仆赶到县城。
只为和两个孩子见上一面,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生活上的需求。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在于挣了多少钱,给孩子买了多少东西。
只在于孩子生命的初期,父母有没有将爱与陪伴落在吃饭、交谈、学习等日常生活的细节里。
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瞬间,让孩子愈发确信自己是被看见的、被接纳的,从而生出勇往直前的底气。
来自四川的711分学霸袁帅,他的妈妈也是一个重视陪伴的家长。
当其他同学的家长只知道催促孩子看书、做题时,袁帅的妈妈却会以朋友的身份,隔三差五陪儿子打一局游戏。
后来,袁帅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自己成功的关键正是妈妈的陪伴和支持。
《人民日报》曾发文提醒父母: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无论父母赚多少钱,取得多大的荣誉,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荣光。”
有不缺席的父母保驾护航,孩子才能自由自在地探索,在父母爱的目光中一飞冲天。
学会规划
给孩子一把自我增值的钥匙
你听说过“高考战神”王金战吗?
他曾带过一个55名学生组成的班级,其中37人考进清华、北大,还有10人被牛津、耶鲁等世界名校录取。
在他看来,与其说孩子之间差的是分数,倒不如说是规划能力。
所以,当他面对中考失利的女儿时,他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为女儿量身制定一份计划。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王金战发现:
女儿智力普通,想要凭这样的水平进入北大,无异于痴人说梦。
于是,在研究了各大名校的招生政策后,他发现可以让孩子走特长生的道路,又通过多方比较,为女儿选择了一门合适的乐器。
在他的影响下,女儿也学会了制定并执行计划,最终顺利地进入北大。
人生如棋,天地为盘。
只有善于规划、实时调整,孩子的人生才能不断破局,但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这一点。
之前,曾看过一个清华男生拍的视频。
男生来自一个五线城市,上了清华后,结识了一个父亲是大学院长的“官二代”朋友。
一开始,两人经常一起玩音乐、聊物理。
但渐渐地,男生和朋友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男生按部就班地上课,完成了基本的课内作业就觉得万事大吉,一直过着平平无奇的生活;
但朋友却转了系,不仅去了伯克利大学交换,大学期间还发表了三篇顶级期刊的论文,最后去了一所世界排名前四的大学读博。
毕业后,男生在复盘时才发现,两人的差距正是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差距。
男生的父母没有给过他任何关于短期目标、长期规划的建议,所以到了大学后,男生始终不知道路在何方,直到大四才幡然醒悟。
但朋友的父亲却早早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设计师。
不得不说,学霸的父母往往颇具远见。
他们给予孩子的规划能力就像灯塔,让孩子在茫茫大海中能够不迷路、不茫然,拥有不断成长进步的能力。
暑假带孩子做这几件事
比鸡娃强100倍
当我看了无数学霸的成长经历后,我毅然决定丢掉手头的暑期计划表。
趁着假期,带儿子去做好以下几件事:
带孩子读几本好书
有个学霸女孩的爸爸接受采访,当被问到平时是如何培养孩子时,这位爸爸答道:
“根本没有培养过!”
但实际上,爸爸口中的“不管”并不是真的两手一摊。
而是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女儿一岁左右时,爸爸就订了很多幼儿画报、绘本等。
“小时候她看不懂,我们就给她讲,她主要是看图。慢慢地,她自己看了给我们把故事讲出来。”
就这样,女儿渐渐爱上了读书,养成了高效阅读的好习惯。
暑假期间,正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假期里,不妨和孩子一起读读书,探讨并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寻找书中每个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必将受益终生。
监督孩子在家练练字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把时间花在哪里,他的成就便在哪里。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了江西学霸杨一鸣的语文试卷;卷面整洁、字迹清秀,整张试卷竟无一处涂改。
不难看出,他一定在这上面下了不少功夫。
其实,一手好字不仅能成为孩子考场上的“加分项”,在练字的过程里,也能让孩子慢慢养成专注、细心的好习惯。
在炎炎夏日,和孩子一起读书写字,相信那些焦虑和困扰,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减许多。
开启一趟短途旅行
最近,云南一对双胞胎杜一郎和杜又郎,因双双报考清华登上了热搜。
据了解,兄弟俩的父亲平日里就经常带孩子们出门旅游,天南海北地增长见识。
2013年,父亲带着一家人来北京旅游,在参观完清华大学后,兄弟俩就立志以后也要到这儿读书。
当时,两个孩子才上三年级,正是看什么都觉得新鲜的年纪。
父亲以为是一句玩笑话,便一笑了之。
没想到多年后,孩子们竟然真的如愿以偿。
有时,一次旅行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这个假期,有条件的话,就带上孩子一起出门走走吧。
见过世界的宽广,体会过人情百态,孩子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学习、去生活。
每天陪孩子运动半小时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发布并指出:
中国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其中,青少年的抑郁率高达15%到20%。
作为父母,看到这样的数据,真的觉得不寒而栗。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这代孩子,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无比沉重的课业负担。
对此,一位资深教师给出的建议是:
每天陪孩子运动半小时。
不光是因为运动能够帮助大脑分泌多巴胺,消除疲劳感、缓解压力。
更是因为有了这段和孩子一起跑跑跳跳的亲子时光,孩子们才能从切实的陪伴中得到爱的疗愈。
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马太效应”,说的是强者会越来越强,弱者则会越来越弱。
其实,学习上也存在“马太效应”:
善于规划的孩子,总能有条不紊地朝着目标前进,看书做题都很轻松,还能有大把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不善于规划的孩子,每天连老师布置的任务都难以完成,时间久了,还熬坏了身体。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尽早培养孩子的规划能力。
教孩子制定并执行计划时,一定要告诉他这样几个原则:
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学会放弃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时间。
《父母的觉醒》一书中写道: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想要成为学霸,努力和运气,奋斗和天赋,资源和背景,都非常重要。
但最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和家庭,能够给予孩子一片向上向好向优的土壤,让孩子从幼苗长成大树。
以身作则,向他们展示习惯的力量、陪伴的温情和规划的重要。
其实,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优秀。
不过是父母和孩子手牵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最终,一起见证了奇迹的模样。
点个赞吧,愿所有父母都能告别内耗和焦虑,用更适合的方式陪伴孩子的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不宜迟!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3大方法3大关键,告别磨蹭
能让孩子每天主动写作业?居然只需要这五招?
孩子没有正确的时间观,午休睡过头错过高考,父母应负一半责任
学霸果然拼的就是父母,当我看到这份1
育儿•音频:女孩不写作业被亲妈丢地铁:想孩子好好写作业家长要做好这三点┃哈露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