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秀才---举人---进士

秀才

读书人被称为秀才始于明清时代。

秀才之名却源于南北朝时期。汉晋以来,朝廷选拔人才实行举荐制,俗称举孝廉。极少有通过策论的。

隋文帝是开辟我国科举制度的先驱,他认为,举荐存在弊端,容易埋没真正的人才,遂废弃举荐制,改革科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优秀人才,因考试极为严格,标准较高,隋代考取秀才者总共不过10人,但这充分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实在是历史性进步。每年仅有一、二人得中。看来,考秀才比现在的考公务员都难。

宋代延续隋唐做法,从各地选拔生员参加礼部会试,这些人统称秀才。明清时代,秀才成为府学、州学、县学的生员,参加省里举行的乡试,过关者参加礼部会试,取会试的前几名进行殿试,经过层层考试选拔,最终能够脱颖而出者实在寥寥无几,走这条仕途之路异常艰难。但是能够取得秀才资格,不仅可以在仕途上有所进益,在地方上也可获得尊重,具有一般人所未有的特权,比如:可以免除差徭、见到知县可以不跪、地方不能随意对其用刑等等,正因如此,秀才在老百姓与官府之间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同时,因为秀才知书识礼”“博学多闻成为活跃民间的特殊阶层。很多秀才一生未能考取功名,只能以开私塾教书或做幕僚等方法为生。这部分人极为广泛,因为经济并不富裕,被人们称为穷秀才

 

 

 

举人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至公元1905年,清末慈禧废除科举制度共存在1299年,是古代国家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仕途必经之路。

他们必须要跨过四大步,极少数才能到达顶峰--考取"状元"

1、首先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

2、再经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

3、再经过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称贡士;

4、再经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考中者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者称"状元"

第二名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花"。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秀才是一种身份,举人有当官的资格,但不一定能当官,进士是全国统一分配的官员,状元、探花、榜眼就留在皇上身边当官了。

 

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谓廪生、庠生、举人、贡士、进士?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解元---会元
如何区分秀才、举人、进士
千年科举那些故事
一文读懂古代科举制度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