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行知三改其名

陶行知出生时,身为秀才的父亲为他起了个文绉绉的名字:陶文是浚的古体,意为疏通和深挖。显然,父亲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在文化上有所成就的人。


陶行知1911年在金陵大学担任校刊《金陵光》的中文版主笔,发表了一系列探讨教育、探索救国之道的文章,署名为“知行”。因为当时,他热衷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认为王阳明提出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念是改革中国传统教育的一贴良方,为了表示他对“知行合一”说的服膺,遂改名为陶知行。


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深化,陶行知逐渐发现了王阳明学说的内在痼疾,即脱离社会实际,疏远广大民众。于是,在1927年,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突出了实践的意义和作用,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当时他在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的教育工作中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在1934年,他发表了《行知行》一文,并署上了又一次改变的名字:陶行知。这不是“行”和“知”两个字的简单换位,而是表现了一种思想的飞跃。陶行知在文章中具体说明了这一过程:


改名!我久有此意了。在23年前,我开始研究王学,信奉“知行合一”的道理,故取名知行。七年前,我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正与阳明先生主张相反,那时即有顽皮学生为我改名,常称呼我为“行知吾师”,我很乐意接受。我对于23年天天写、天天看、天天听的名字,难免有些恋恋不舍,但为求名实相符,我是不得不改了。


于是,他再次改名为陶行知。


“”这是陶行知自造的一个字,也是他三改其名的结果。从1936年开始,陶行知写备忘录,一直到1946年逝世,共写了55册,这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社会工作的珍贵记录。值得注意并饶有兴味的是,他在每册备忘录封面上均题上“备忘”三个大字。这个“”宇,读“干”音,是将“知”的左右两部重叠起来,放在“行”字的中间而组成的。它是为了表示陶行知对新的教育理论的一个形象概括:行———知———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梅阳:陶行知【1891】——知行合一(2021年9月5日)
历史上的今天 | 陶行知逝世
陶行知:一辈子,一道题——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人生感悟】知和行
陶知行为何改名为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