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企业生存的两大策略
企业个体与生物个体同样都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经历着“风平浪静”的稳定期,也经历着“急流险滩”的波动期。
对于企业或生物而言,他们最大的风险都是生存的风险,只有在保证生存延续的基础上,才会考虑扩张壮大。面对生存斗争,生物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早就形成了对付复杂变幻的外部环境的策略。这些被称为生态策略。
概括的说,生态策略就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付外部环境的策略。
这里的外部环境不仅是物理环境,还包括同种和异种生物的竞争环境。
同理,企业生态策略可理解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应对外部环境的策略。企业的外部环境不仅是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宏观环境,还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等微观环境。
美国学者麦克阿瑟和威尔逊认为,自然界的外部环境是连续变化的,一个极端环境是气候稳定、天灾稀少,这种环境下,物种繁殖快,密度很高,竞争激烈;
另一个极端环境是气候不稳定、天灾频繁,物种生存受到限制,密度降到极低,缺乏竞争对手。
在前一类稳定环境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称为K-策略,而在后一类不稳定环境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称为r-策略。
简单来说,K-策略指的是在稳定的环境阶段,生物适应环境所形成的策略,是一种以战斗力、竞争力取胜的策略;而r-策略是在不稳定的波动阶段,生物适应环境所形成的策略,是一种以快速、善变、数量取胜的策略。
企业作为社会化的产物,面对着更为复杂多面的外部环境,但同样地可分为稳定的环境阶段和不稳定的波动阶段,同样地面对着采取何种策略去适应环境的问题,同样地面对着K-策略或r-策略的抉择。
企业的生存抉择:K-策略或r-策略
自然界的进化发展告诉我们,庞大凶悍的老虎、狮子等生物已经濒危灭绝,而弱小的蚊子、苍蝇等生物能够及时改变自我、适应环境,依旧在自然界有着与人类抗衡的一席之地。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这些生物的特征和生态策略。
老虎、狮子等大型生物,一般都体型大、具有捕食、战斗等能力,但它们生育力低、繁殖后代少、世代更替慢。它们一次生育很少后代,但尽力保证每个后代个体的成活率,并付出很大时间去哺育、传授捕食等生存技能,以“保卫其付出”,保持其后代的竞争力和战斗力。它们在身处的环境中处于相对的竞争优势,是稳定环境的维护者,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保守主义者”,它们求稳、保持种类的数量、质量,保持自己的实力位于不败之地。这种以求稳、求质、求竞争力的策略便是“K-策略”。
试想一下,很多大型企业,或普通企业在稳定的环境阶段,往往也会采取这种策略,他们非常重视企业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力,重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等,不断提高着自己的信誉度和品牌实力。他们往往不轻易出新产品,即使出新品也会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周密的策划、研发、生产、上市、大范围的宣传推介等,每一步都会做足工作,使得新品一经上市便显示出一定的竞争力,达到一定的市场销量。这便是K-策略者对企业及产品经营决策的方式。
而r-决策者呢,正如蚊子、苍蝇等小型生物,一般都具有体型小、世代短、生育力强、繁殖快、产生大量后代等特点。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它们是新生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环境机会。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这些小型生物就是一群“机会主义者”,环境因素对它们的生存状态影响比较大,很容易出现“突然的爆发和猛烈的破产”。这种以快速、变化、量多取胜的策略便是r-策略。
试想一下,很多小企业和一些玩短线市场或产品的企业,他们运作灵活、变化多样、产品层出不穷、翻新不断,五花八门的产品呈现在市场中,尽管眼花缭乱,能够长久的站稳脚跟的产品不多,但它们在某一时期或在某些市场还是吸引了一定量的销售商和顾客,也可以说总有一些这样企业及其产品快速占领了市场,获得了生存和扩展下去的机会。但这些企业和产品要长久地生存发展下去,势必面临接踵而来的竞争和挑战,当市场环境一旦稳定下来,那就要看它们有没有真正的竞争力了。这时候企业或产品的竞争力靠的便是品质、品牌、信誉等。
不论是K-策略或r-策略,都需要结合自身内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进行适合自身的决策。尤其是在资金、技术、人员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比较,然后再决定是采取重质量、轻数量的K-策略,还是采取重数量、轻质量的r-策略。
不同的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经历着不断变迁的外部环境,由于自身起点、条件等不同,也会做出不同方向的决策,朝着这两种不同策略类型进行演变。比如,有些企业运作灵活、产品花样众多,各色产品投放市场任其生存,抱着“总有一款会受宠于众”的侥幸心情。这样新颖多样的产品在进出入壁垒较低的市场中,也会占领一定市场,但一旦市场环境变得稳定透明,这样的投机性产品往往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有些企业稳打稳扎、做品质做品牌,稳中求胜,以立于不败之地,但又过于中规中矩,谨慎行事。这种企业在稳定的市场中,会建立很好的信誉和好评,拥有强硬的竞争优势,但在突变的不稳定市场中,往往又满足不了市场的即时需要和多样化需求。
市场环境是复杂多样的,各个企业和产品也都有不同侧重点,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这都要根据自身现状和外部环境而定,这也是一个如何定位的问题,只有定位清楚,才能做出适合自身的正确决策。试想,蚊子本身竞争力弱,所以选择“r-策略”生存繁衍,它们以后代数量多、繁殖速度多、适应力强为特点,才能存活繁衍下来;如果蚊子选择“K-策略”,只繁殖少数几个后代,但每个都是超级大蚊子,即使如此,这样的决策也可能对它们的种族延续造成不堪设想的可怕后果。而如果是老虎呢,它本身就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所以选择“K-策略”,每次只繁殖少数量的后代,每个后代都投入精力哺育、训练,使其后代具有很强竞争力和战斗力;但若老虎选择“r-策略”,一次哺育较多数量的后代,比如一次哺育上百头小老虎,势必自身精力、营养资源都不够,每个都照应不好,且相互竞争殴斗,反而不利于保持种群稳定延续。
企业也面对同样的局面,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资源状况,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然后做出适合自身的策略选择。所以,企业不论采取偏向于K-策略或r-策略,首先都要对自身有清楚的认识,定位要清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要清楚你们企业本身具有怎样的实力,在环境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在特定的环境中,适合做老虎、狮子类型的生存竞争者,还是蚊子、苍蝇类型的机会主义者?适合做新市场的开拓者,还是稳定市场的维护者?在什么时期,在什么地区,实行什么样的策略?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完成企业自身的定位。
企业的定位抉择:定位、生态位、生态位选择优化
提到定位的概念,不得不提起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定位理论的核心为“每个品牌都需要一句话来表述它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区隔。”定位就是如何使一个企业或产品品牌在市场或顾客心中占居一定位置的行动和过程。简单来说,定位就是确定位置。一种产品或品牌,企业或其经营内涵,必须在市场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牢牢占领。这一点,与生物界中的生态位现象极为类似。
生态位是大自然对物种生存哲学的一种设计,指的是生物个体在其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每一物种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空间,明细的界域划分、食物源等构成物种具体的生态位,通过时空差异性的区分,形成错落有致、条理分明、密切相关的生存结构。物种之所以能够持久的共存,就是因为它们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位。物种的生存之道是尽可能避免直接竞争,通过错开生态位,避免在同一时空内直接竞争,使物种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其生存。且物种将其特定的生态位发展成为其竞争优势,也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生存特定技能。如虎能在山中横行,鱼能在水里畅游,猴子能在林间跳跃,鸟儿能在天空飞翔;如果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共存,那它们的食物源必定有所不同,如虎吃肉,羊吃草,蛙吃虫,又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海藻;如果它们它们在相同区域,需要的又是同一种食物源,那么它们的寻食时间必定是错开的,如狮子是白天来巡视,老虎是傍晚来寻食,狼是深夜出来寻食等。
在生物世界里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有些物种亲缘关系接近或类似而时生态位部分重叠,就会出现严酷的竞争,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是此种情形的反映。有研究发现,北美洲东北部有5种鸣禽一起生活在针叶林里,都属于林莺属鸟类,均以昆虫为食,对筑巢风格也有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鸣禽在取食行为和筑巢地点上显示了复杂的差别和各自占据的生态位,即使在食物短缺时也有效地避开了正面冲突。例如,1970年,贝尔深入研究了四种食草动物,斑马、转角牛羚、牛羚和汤姆森灯羚,它们都栖息在矮草草原,以同一种草为食,斑马啃食植物茎的上部,转角牛羚则啃食植物茎的下不,牛羚主要吃植物的叶,而汤姆森瞪羚则吃新抽出的嫩茎叶。这些茎叶一般在其他动物吃过后的1-2天内长出来的,此外,汤姆森瞪羚也啃食贴地面生长的双子叶植物,否则双子叶植物数量增加会影响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对其他有蹄类动物带来不利。这些物种微妙的分配了食物资源,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彼此不但不存在竞争关系,还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
可见,在自然界中,同一特定的环境里常常要容纳尽可能多的物种,这种情况下,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离,资源常常被这些生物所瓜分,并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种间竞争被降到最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所拥有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增长,这种情况下,企业及其产品要生存发展下去,也需要不断设计自身形象、加强自身功能特点,提升自身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顾客心目中占据特殊印象。
可以看出,生态位选择是一种差异化选择,是结合自身特点,对竞争对手及环境分析后所做出的应对策略。一个企业要确定自身的生态位,就必须了解自身情况,进一步了解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所在,弄清楚如何使自己的企业或产品品牌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独树一帜,如何给消费者留下不可磨灭的独特印象,如何在市场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正是所谓“差异化经营”,不仅包括产品本身的差异,也包括人为的差异,产品本身的差异体现在差异独特的设计、构造、功能等,人为的差异体现在市场区域的差异、目标客户的差异、服务的差异、包装的差异、营销手法的差异等。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化经营,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在没有强大的资源实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依赖差异化产品和经营方式,占据一定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但要保持住自己的市场和更好地发展下去,就需要继续维护和不断优化自身的“生态位”。
企业的生态位优化,需要企业不断对自身产品、人才、物资、资本、信息、可控环境条件不断进行优化,不断提升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并采取差异化战略经营模式,提升企业或产品在市场或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定位。
综上,企业的生态策略和生态位选择和优化,都可以归属于企业的定位决策。通过对生物生态策略和生态位选择的对比,可以更形象和清楚地理解企业的生态决策和生态位选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地给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定位决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中等之才刘翔的成功,看企业构建健康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实施框架的构建
岛田雅彦:寻找生态龛
多种环境压力下生物多样性空间差异加大
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探究
科学松鼠会走进美国:达尔文之后的演化学家,都在干些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