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脾先升阳,这3个中成药,升阳散寒湿,有效补脾,您一定要知道:补
补脾先升阳,这3个中成药,升阳散寒湿,有效补脾,您一定要知道:

补脾最好的方法就是升阳,因为脾胃最怕寒湿,而能克制寒湿的唯有阳气,所以要想有效补脾就得先升发阳气,把对脾胃威胁最大的寒湿去除,另一方面,脾胃要想正常工作,运化水液,运化食物,也需要脾阳参与,所以升阳是补脾的关键,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介绍3个升阳补脾的中成药:

1、升发脾胃阳气:推荐胃疡灵颗粒:

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建中,为君药。桂枝辛甘温热、温助中阳,白芍益阴养血、缓急止痛,桂枝与白芍同用尤能和营卫而调阴阳,二者共为臣药。生姜温中散寒,佐桂枝以温中;大枣益牌滋液,佐白芍以养血;姜、枣相合,尤能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二者为佐药。甘草益气补脾、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益气、缓急止痛之功。

在临床上,胃疡灵颗粒用于胃痛,脾胃虚寒,中气不足,失于温养所致。症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遇冷后发作或痛甚,泛吐清水,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
迟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用于腹痛,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所致。症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简单地说,如果您身体中寒比较重,经常怕冷,手脚发凉,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小肚子发凉,一喝冷水就拉肚子等情况,可以选择胃疡灵颗粒升阳散寒。

2、升阳散寒祛湿:推荐丁蔻理中丸:

方中党参甘温,益气健脾,为君药。干姜辛热,温中祛寒,温暖脾胃;白术甘温苦燥,健脾益气而燥湿,二者合为臣药。丁香、豆蔻辛温,温中降逆、行气化湿,而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配,共奏温中散寒、补脾健胃之效。

在临床上,丁蔻理中丸用于泄泻,脾胃虚寒而湿浊停留,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所致。症见腹胀肠鸣,时有腹痛,喜按喜暖,大便清稀,甚或完谷不化,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小便清,舌苔白,脉沉细或沉缓;小儿迁延性腹泻、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用于胃痛、腹痛,脾胃虚寒、寒湿中阻所致。症见胃脘或腹部疼痛,或绵绵而作,或拘急而痛,遇寒则甚,得暖而舒,手足不温,纳食欠佳,大便溏薄,舌苔白滑,脉沉细或迟缓;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简单地说,如果您身体湿气比较重,没有怕冷,手脚冰凉等情况,只是脾胃运化不动食物,经常消化不良,感觉身体困重没劲,伴有胸闷腹胀,大便发黏,稀溏不成型,舌苔滑腻,两边齿痕明显等情况,可以选择丁蔻理中丸升阳祛湿。

3、升发肾阳:推荐桂附理中丸

方中炮姜温中止痛;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燥湿,以助脾运;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附子温肾散寒,回阳救逆;炙甘草益气和中。诸药共奏补肾助阳,温中健脾之功。

在临床上,桂附理中丸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所致胃痛,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逆,舌淡苔白,脉沉细;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胃失和降所致呕吐,症见呕吐,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所致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甚则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伴面色萎黄,肢倦乏力,形寒肢冷,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所致腹痛,症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得食痛减,腹痛自利,怯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现代医学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肠炎等。

简单地说,脾肾阳气相互滋生,脾阳虚可以通过补肾阳来达到补脾阳的目的,脾阳虚后不仅容易影响到肾阳,而且寒湿过重也会损耗肾阳,这时还可能会伴有腰酸腿软,小便频数,夜尿多,或者早上拉肚子等情况,可以选择桂附理中丸同时升发脾肾阳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肾先补脾,脾强肾精足,4个脾肾双补的中成药,您一定要知道
附子理中丸功效与作用
祛湿固肾汤
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手足冰凉的克星:理中丸
益智仁的功效与作用
五善七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