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凯湖文化在线专稿】李载丰(黑龙江)爱我中华泰山【散文】
李载丰:兴凯湖文化在线专栏作家
【作家档案】
李载丰,笔名心梦润笔。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黑龙江省鸡东县人,大学文化。1982年7月参加工作,中国煤矿作协会员、黑龙江煤矿作协副主席、鸡西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网络签约作家。
爱我中华泰山
一直以来,本人对泰山有一种无限的向往。幼时,只能在书本上支离破碎地了解泰山是五岳之尊。长大之后,通过了解,才知道泰山被先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百姓崇拜的圣地,帝王告祭的神山。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山东淄博工作。工作之余,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总想去泰山看看,领略泰山的神韵和文化底蕴。我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感悟到了人们对泰山的崇敬。
适逢国庆假期,我迫不及待地前往美丽的泰安,去观光被神化了的泰山、文化的泰山、神奇的泰山。到了泰安已经傍晚18时,夜色已经降临,给泰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当地人以最热诚的情怀笑迎八方来客,从司机到临街的行人,在他们(她们)的神色中体会到了泰山给予的荣耀与自豪。驻足之时,古色古香的红门进入我的眼帘,在色彩斑斓的灯光下绚丽夺目。踏至山的脚下,已掀起人潮。游客们围着商贩购买登山的拐杖、手电筒等用具。靓男靓女们买来公牛、蝴蝶状的装饰,夹在额头顶端闪闪发亮,露出欣喜的笑脸。香客们纷纷购买几炷香、几沓泛黄的纸作为朝拜备品,行囊里撑满了虔诚。
为了欣赏到泰山日出,我跟随着登山人流进入红门,沿着自古以来主要的登山路线和历朝皇帝登山的御道拾阶而上。尽管相对平缓,但是对于我来说,也是很吃力的。由于夜色已深,只好借着人群游动的灯光或隐或现地欣赏沿途那一抹林荫夹道,平整盘旋的石阶,以及峰峦竞秀的景观。走近岱庙、红门、岱顶古道,仰望遥参亭、岱顶,令我嗅觉到了先人的智慧及巧夺天工的造物,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令人惊叹不已。身旁一名曾经来过多次的旅游爱好者介绍说:这段路程共计有古寺庙8处,碑碣200多块,摩崖刻石300多处,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浓郁的韵味。你看岱庙坊,浮雕精美、造型宏伟,那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建的,是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听其介绍,我又仔细的观察,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有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坊的内柱阴阳面均有一副刻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据说当年的创建者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所书写。北面是当时的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题联并书:“为众岳之统宗,万国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掺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与京。”由于才学疏浅,一时难以读懂其内容含义,却着实体会到了泰山的显赫与威灵。登至通天街,眼前闪现遥参亭,与岱庙正阳门连通。据说历代帝王及王公大臣前来举行祭祀典礼,在此举行参拜之后,进入岱庙举行正式大典。纵向二进式庭院蔚为壮观,南山门、仪门、正殿、方亭、北山门与岱庙同在一条轴线上,建于明清。石坊两旁雄踞清代铁铸狮子一对。南面一泓池水,池内一龙首吐水,一龙首吞水,题刻“龙跃天池”,在秋风吹拂下,唐槐倒影,灵动的妙不可言。
泰山前红门宫,宫分别是“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三重石坊。宫内有东、西两院,东院正殿三问,据说是道教殿堂,后来供奉弥勒佛。西院正殿祀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南有合云亭,右有且止亭。两院之间便是“飞云阁”,阁中的拱门,为登山通道,古意盎然。回首远望,泰安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岱庙,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没有来之前早有所闻。积淀千年的古声古韵,为历代皇帝泰山封禅的重要地点。始建于秦汉,为天下闻名的道教神府,主体建筑宋天贶殿,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宫殿,天贶为天赐之意,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兴建此殿,以谢上天。走进它,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宋天贶殿与故宫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此时,游客们有些骚动,带相机的游客长枪短炮聚焦,频频闪烁,“吱啦”的快门声不绝于耳,记录下难忘的瞬间。青铜味与檀香味氤氲在朝拜声、钟声和缭绕的香火气中,碧瓦飞甍,青砖红柱,浑然天成,煞是肃穆与庄严。入正阳门后是岱庙大院,迎面是“配天门”。匾额为书法大师舒同先生亲提。“配天门”后,便是元代创建的“仁安门”。位于庙东南隅的汉柏院内的汉柏,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泱泱七千级台阶可直达岱顶,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
上山的石阶由斗姆宫开始渐渐地陡峭,每迈出一步甚是艰难,身穿短袖T恤衫后背与前胸早已被汗水浸透,稍做休息,耐心等待汗气消退。游客们手里大多拄着拐杖有条不紊地在向上攀登,还要不时停下来坐在方块石堆砌的台阶上歇歇脚,喘口气。一路走来,我明显感觉图途庙宇多、碑刻多、古树名木多,历史传说多,应接不暇。此时“仰止”、“听泉”、“中流砥柱”等石刻大字次第出现在山间石块、石壁和溪流间的巨石上。行至泰山中路“斩云剑”盘路一侧,镌刻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手迹的一处摩崖石刻(l966年冬由泰山文物风景管理局刻制)。忽然,一位年近60岁的挑工肩担两捆大葱,呼吸平缓、脚步稳健地向上攀登,令人赞叹。迤逦上行,来到总理奉安纪念碑前。纪念碑座落在路边东侧的山坡上,灯光照耀下四周汉白玉围栏环绕煜煜生辉。碑身上部三棱体象征三民主义,下部五棱体代表五权宪法。这座纪念碑充分展示山东各界爱国人士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移葬南京而修建的,碑上刻有先总理孙中山先生的遗嘱。不久,我踏入了中天门。凝视中天门至泰山之巅的陡峭山路,被其磅礴宏伟的气势、雄奇美丽的景色、年代久远的遗迹所感染,带来难以形容的心灵震撼!此刻,我已经大汗淋漓,黄豆般的汗珠儿在额头上渗出、滚落,瘫坐在了石阶上,欣赏周边的美景。中天门为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听说1989年著名台胞陈英杰出资在山巅建慈恩亭,亭内放置澎湖同胞捐赠的澎湖石,上书碑文,表达两岸同胞盼望早日统一的愿望。走过一段平坦舒适的“快活三里”,我来到群峰环绕,山势峻险,云雾弥漫的云步桥,又近临相传宋真宗曾在石坪上搭帐驻跸的著名景观“五大夫松”。再攀登一段路程,目睹了泰山标志景点之一望人松,古松长枝下垂似探身招手迎客。还有李白镶刻的“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的诗句和乾隆帝盛赞的“岱宗穷佳处,对松真绝奇”的“对松亭”,供游人坐亭赏景听松涛。
时间定格在晚上11时28分,休息片刻,我又跟随身后的游客继续一路上行。时令秋日,石阶两侧山上依然芳草萋萋,绿树葱茏。攀登游客们行走在越来越陡峭的山路上,密密麻麻,显得十分拥挤。这时,一名年轻的少妇怀中抱着婴儿在啼哭,引来众人的目光。一名4岁的女孩也在哭闹,哀求:我要回家,不登山了。母亲在耐心地鼓励,父亲有些不耐烦,索性抱起女儿向上吃力地攀登。一位年近60的老者已经处在艰难呼吸状态,依靠在路旁的岩石边,向上凝望,露出坚毅的目光。陪伴在身旁的女儿心疼地说:“爸,爬不动就别爬了,下山吧!”父亲摇摇头:“我这辈子就盼着有一天来泰山,以后我想来,也来不了了,还是跟老爸向上爬吧,不能留下遗憾!”说完,握紧女儿的手继续艰难的上行。在场游客无不为老人的精神所感动,受之激励,众人相互鼓励,脚步明显的急促,拐杖声一阵紧似一阵……
仰望天空,繁星点点。在狭长的山谷里,似乎与天空很近、很近,抬眼向南天门看去,登山的栈道灯光闪闪与星空交相辉映。我每向上迈一步,脚像灌了铅,异常的沉重,汗水打湿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如此无数反复轮回。终于登上了南天门,我与众多游客欢呼雀跃,体会到了登顶后喜悦。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登山盘道顶端,位于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红墙黄瓦,是登泰山顶的必经的门户。熙熙攘攘的游客们跨入拱形门,视野更加的开阔。顿悟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在岱顶筑坛祭天,与天人沟通,祈求封疆万代、国泰民安那种恢弘的景象。似乎通过天梯由人间到达“仙界”,“登泰山如登天”的意念。
据记载:清康熙11年(1672年),蒙古民族在此建普慈寺,常住众僧,高峰时育经的喇嘛、蒙人多达3000余人。是价值极大的旅游避暑观光胜地。古往今来,人们在传颂这虚拟的道教神话,将南天门称为人界和神界的接口,许多神话故事多与人界有关系。据称往西是佛家的地盘;往北是不周山,是天柱所在,当年共工怒触不周山,把天弄塌了,才引出女娲补天那段故事;往东,是仙岛;是散仙居住的地方。据山海经传说,那些仙岛是由大海龟驮着,被某巨人国钓了几个乌龟,沉了两座,剩下那座叫蓬莱,因而巨人国触犯了天帝被罚,身材缩小到常人大小。俯瞰泰山,气势磅礴,顿时就有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东溪、中溪、西溪,大津河、天烛峰、桃花峪六条大峡谷,自然地化分成六个不规则区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五岳独尊”景观石(玉皇庙东南),历经百年沧桑,仍气势夺人。
从南天门起,分别有月观峰、天街、白云洞、孔子庙、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顶、探海石、日观峰、瞻鲁台等。月观峰位于南天门西。据说天气晴朗时,夜晚可观济南万家灯火,俗称望俯山山顶月观亭;接着就是被人们称为通向帝王皇宫门的大街,称为“天门街”。象鼻峰西的“白云洞”,又称“云窝”,地处悬崖,危岩多窍,空气湿润,洞口有白云洞字样。此刻登山的人,忘却了疲劳,贪婪而潮水般的涌了过来,竞相欣赏美景;泰山少不了儒家鼻祖孔子印记,孔子庙有两处,一处在泰城岱庙东南,建于宋代。另一处在岱顶天街东面,碧霞祠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庙中除奉孔子外,还祀颜回、曾子、孟子、子思等。清代泰安知县徐宗干题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碧霞祠,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 1008年 ),为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近在咫尺的就是唐摩崖,相传唐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为宣扬国力,挑选各种颜色的马各一千匹,组织了浩浩荡荡的队伍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因玉皇庙而得名的玉皇顶,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庙院中有一块极顶石,极顶石上有通石碑,刻着“泰山极顶”和“1545米”两行字十分醒目。
此时,已经是凌晨3点40,距离当天日出的时间(6时10分)还有2个多小时。泰山之顶聚满了众多的游客,可以称之为“人满为患”。为了抵御秋日的寒风,多数游客以40元的价格租借一件绿色棉大衣和防潮垫,或躺卧在较为避风的平坦处休息、或游动于风景处赏景、驻足拍照。消退汗气的我,明显感觉寒风袭人,从头凉到脚,连续打了几个冷颤。由于旅游时间安排的紧张,我遗憾的没有等到“泰山日出”的时间,也无暇顾及游览其他地方,便沿着登山时候的路径返回。这时,登山的人仍络绎不绝。由于相对拥挤,我只好和稀疏的下山者躲避众多登山的人们,沿着边缘小心翼翼地边下行,并明显感觉到晨雾湿气浓浓,带来阵阵凉意。到了“斩云剑”,登山的游客渐渐少了许多,待到了中天门,已经是凌晨5时10分。回首再向山顶方向望去,云雾缭绕,处在朦胧之中。我在想,那些滞留在山顶上的人们还能够看到日出吗?我不得而知,只好为他们祈祷和祝福,希望他们能看到“泰山日出”的壮美景色。
走马观花地游览了泰山,其自然和人文景观绝妙的结合,令人赞叹不已。从另一角度看,帝王来此封禅是有政治目的。而百姓来此是祈求泰山老母保佑平安。佛道莅临是借以其名气弘扬佛道学说。文人墨客的到来,更多是巡游山水感悟人生和生活的目的。正是因为他们无意识和下意识地言行轨迹,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自然与文化的遗产。
泰山文化根植于华夏热土,成长于民族文化及精神。其心理层面,基于中华民族深层心理结构。赋予了泰山的神圣性,导源于古老的人性化的崇拜和古人对“天”的崇拜等等,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名山文化。尤其突出带有宫廷色彩的佛教、道教建筑主体,它与帝王朝祭、文人修道、民众进香的社会行为相联系,虔诚地崇拜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特质心理相呼应,从而体现出政治、宗教、民俗三位一体的特色,直接反映出泰山文化的本来面目,有别于其他名山文化。正如著名学者表述的那样:“象美国的黄石山、意大利的埃特纳山,阿根廷的卡特德拉尔山,都是以纯粹的自然景观、一种原始野趣取胜,而甚少人文景观。葡萄牙的米拉德埃雷山、智利的圣卢西亚山,虽然有一点诸如古堡、教堂一类古迹,也毕竟不占主导地位。相对来说,东方名山,人文气息较为浓厚。日本富士山,缅甸罗刹女山,就都有些古庙,但仍然不具泰山这种多教多神并存的'神山’风貌和与王权相联系的“官山”气息,在其民族文化中也不占很重要的地位。”“幽、旷、奥、秀、妙、丽”是泰山神韵精髓,既是天成,又是千百年来华夏子孙所构筑的精神家园。在世界诸多名山中,泰山独树一帜。这种融合统一了民族精神。登泰山,不仅看它的雄伟壮丽,更重要的是体会认识泰山,赋予人生的哲理和内涵,能够切身感受到了精神层面的洗礼。犹如攀登长城一样,呈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特质。认知泰山、感悟人生,这对于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巍巍泰山,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华夏大地,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编辑:瑞雪       制作:腊梅      微信号:131154779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山,总归要去一趟!五岳独尊之泰山攻略(含夜爬)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游泰山记/任辉
泰山名胜古迹
世界遗产之中国——泰山
泰山游记
泰山:华夏的图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