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让学生养成崇尚劳动的习惯/沈学印 (黑龙江)



作家档案

沈学印 曾供职电视媒体,现退休。已有4000余篇(首)文学作品在国内外百余家报纸杂志发表;出书30余部、编书20余部、创办民刊80余期、获奖30余次。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等。现为《乌苏里江》《知青文学》主编。


原创散文



让学生养成崇尚劳动的习惯


 沈学印 黑龙江)




                          

又是一季新学期开学了。

值得称道的是,久违多时的劳动课被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并在教育课程方案中规定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得少于一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劳动练习、操作、通识提高、总结交流等,这无疑是一件让学生养成崇尚劳动习惯的好事。

记得我上学时,学校不仅有劳动课、周末大扫除、轮流值日等,就是冬天引火生炉子、在校园浇滑冰场地、除四害讲卫生都是学生动手,亲自劳动,而且学校还有校园地、试验田,老师也会不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劳动,自我动手,真切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田间作业,体会农民的辛苦,不能不说那是一种难得的与书本上接受知识完全不一样的学习。

这些年,劳动课基本在学校里消失了,在课堂上失传了,在学生中遗忘了,以至学生养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认、“吃米不知米价”和好吃懒做、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陋习。据说在某农业大学就发生大学生把水稻错认成高粱、把花生误认成红薯的笑话;文理科的天之骄子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90%的学生面对种种杂粮,无法辨认,十分糊涂;中小学生更是面对所有杂粮基本都是无法辨认,颇显无奈,对于小米和玉米、红豆和豇豆、以及薏米和燕麦等无从区别;还有不少孩子自幼缺乏动手能力、识别能力、自卫能力,时常发生错食土豆芽、误吃毒野菜、油锅着了用水浇、拿钉子捅电源等等不当操作,这些应该都是学校和家长在过度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生活教育和劳动能力教育所导致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主要原因。

所以,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开设一门课程,老师讲几节课就能轻而易举达到效果的,而是要从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逐步入手,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地开展劳动多元素、全方位、整个过程的教育教学,尽职尽责和尽心竭力的投入与融入劳动教育,如此才能做到以勤育人、以劳育人、以德育人,在通识教育中引导学生以一种人文的观照关注科学的发展,也使学生在科学精神的感召下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平衡心智,开阔视野和鲜明个性,继而崇尚劳动,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完美。

因此,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和必要途径中,必须打好“设计牌”, 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纳入长远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新标准中;必须念好“实践经” ,开设专业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提倡亲力亲为,亲手实践;必须用好“指挥棒”,把住“方向盘”,努力使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上有所提高,不断增强,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理念、新内涵、新体系的统筹指引下,让劳动教育起好步,既要尽善尽美地找回此前劳动教育的影子,又能正确无误的遵循当下劳动教育的实际, 让学生尽早养成崇尚劳动的良好习惯,在劳动实践中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这样才能使教育课程的劳动教育不负新时代赋予的重任,实现强调的把劳动素养和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及劳动态度与品质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的教育教学和育人成才的伟大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一至六年级劳动教学计划
让劳动课真正落地生根
学校应开设劳动课 ——右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劳动,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劳动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劳动教育不能“纸上谈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