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龙屯的残垣断壁诉说着土司的兴亡

最早知道“海龙屯”三个字,是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带领着我们全班到海龙屯去春游。那时候海龙屯上面还是一片荒凉之地,上面除了几个“关口”外,在中心地带有一座寺庙,其余并无任何建筑,到处杂草丛生,好在寺庙中还有一老和尚,才显现出一点烟火气息。寺庙名为“海潮寺”,是“平播战役”后,遵义兵备道傅光宅为超度大批战死者的亡魂,于1601年在平播战争烧毁的废墟上专门修建的“海潮寺”,意在以佛镇山,保佑一方平安。如今海潮寺早已没有踪影。

当然,我那时候并不知道什么地方文化,土司文化,什么中世纪古战场......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也去过几次,逐渐的看地方志及听老辈人说,才慢慢的对海龙屯的兴衰有所了解,“猿鸟难越”的数道关卡、传说中的“三十六步天梯”、让人心惊的“杀人沟”,有着凄美传说的“绣花楼”......


自古以来,遵义一直有“天神拿着赶山鞭,赶石铸城”的流传,海龙屯,这座世代流传的“天神铸造之城”。对于这座神秘的城堡,《明史》有文记载:“飞鸟腾猿,不能逾者”。13世纪至20世纪初,中央政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中央委派官员担任世袭的“土司”管理当地人民。自秦汉以来的西南地区,中央王朝一直实行的是“以夷制夷”政策,疆土交给向朝廷称臣纳贡的土官来统治,海龙屯的“杨氏家族”就是此类“土司”,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就管理着黔北的广大地区,海龙屯正是播州杨氏土司一族在其核心区域设立的山地防御城堡,成为播州土司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海龙屯最早修建应早于1257年,明两府节使吕文德与杨文议“置一城以为播州根本”,于是筑“龙岩新城”,龙岩即今海龙屯。

荒凉的遗址上,傲立着的城墙,布满青苔的巨石上隐现着昔日的“烽火”;碑文牌匾,隐约可现,无不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心中便有了莫名的感伤,仿佛听见杀声震天,哀嚎连连,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海龙屯,建在大娄山脉东支独立的龙崖(岩)山上。孤峰入云,四边陡峭。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龙岩山下半部分是土质较多的缓坡,上半部分却是截然不同悬崖峭壁。这在军事上易守难攻,可谓天堑。大凡能登顶的险关,都设有城门。山上是方圆5公里的坡地。中心是曾经被遗忘了的“城廓”。当时的“王宫”以中央踏道为中轴线,遵循前朝后寝的格局,两侧庙宇鳞次栉比,以及相拥的配套设施水牢、金库、银库火药池、绣花楼、校场坝和采石场等遗址。四周的山边,分别在屯东部设有铜柱、铁柱、飞虎、飞龙、朝天、飞凤6关,在屯西面(屯后)设有万安、西关(二道关)和后关(头道关,也称云凤楼)3关,共9关,也有把西关和后关统称为太平关。后山一线窄径,是唯一的通道。山坡上下,壁垒森严,古道旧迹、兵站遗址依稀可见。山下,有湘水、白沙水环流,周围峡谷与大山相隔,峡谷幽深,众山簇拥。


说到海龙屯,就不得不说杨应龙。

杨应龙(1551-1600),明代贵州播州世袭土司,杨氏地方政权第二十九代统治者,隆庆五年(1571),杨应龙世袭父亲杨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职。万历十四年(1586),杨应龙升任都指挥使,因从调有功,加封为骠骑将军。万历十四年,因向朝廷进献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赐飞鱼服与都指挥使职。

杨氏历代统治播州,势力盘根错节,早有不臣之心。杨应龙认为四川官军弱不经战,非常轻视,久欲占据整个四川,独霸一方。他的居所雕龙饰凤,又擅用阉宦,俨然是土皇帝。

杨应龙为人狡诈多疑,好以诛杀立威,结怨甚深,所辖五司七姓不堪其虐,纷纷叛离。杨应龙听信宠妾谗言,杀妻及岳母,妻叔张时照向明廷告其谋反。万历十八年(1590年),贵州巡抚叶梦熊也上奏杨应龙不法诸事,力主勘问。此时,松潘地区动乱不安,播州壮兵不断受调到外地协防,四川巡抚李化龙奏请暂免勘问。黔蜀两省意见不一。万历十九年,叶梦熊重议勘问,奏请播州改派流官治理。李化龙与之相左,遭致怀疑与斥责。

朝廷诏命黔蜀两省会勘,杨应龙当然愿赴蜀而不赴黔。二十年,杨应龙赴渝受审,依法当斩。时倭人进犯朝鲜,杨应龙请求献金赎罪并带兵征倭,朝廷允准。继任四川巡抚王继光坚持严提勘结,杨应龙抗命不出,朝廷下令进剿。


二十一年,王继光会兵进剿,抵达娄山关。杨应龙诈降,暗地遣兵据关冲杀,官军大败且死伤过半,王继光被革职。二十三年,兵部侍郎邢玠命重庆知府王士请令杨应龙至綦江听勘。杨应龙缚献黄元等12人抵斩,并请纳银四万两助采木赎罪。朝廷允准,以子杨朝栋代其职,次子杨可栋留渝作人质。不久,杨应龙闻次子死,拒缴赎金。二十四年,杨应龙派兵袭掠余庆、大呼、都坝,焚劫草塘二司及兴隆、都匀各卫,围黄平,戮重安长官家。二十五年,流劫四川江津、南川诸邑,袭击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并侵扰湖广48屯,朝廷震怒。

这时候,想起了小时候我外公给我讲过:杨应龙修海龙屯时,苗兵(杨应龙的族士兵)运送石头,一天要穿烂一双草鞋。杨应龙的残暴和反叛之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巡抚江东之等率兵3000进剿。杨应龙令其弟杨兆龙、子杨朝栋至飞练堡迎战,官军无一生还,江东之被革职。

此时,明朝援朝抗倭战事已经结束,万历皇帝决心平定杨应龙叛乱。同年五月,李化龙再度出山,奉命节制川、黔、湖广三省军务,主持平播战事。杨应龙于官军集结前率兵八万陷案江,纵兵血洗綦江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初春,明军各路兵马陆续汇集播州附近。李化龙持尚方宝剑,主持讨伐全局,坐镇重庆;郭子章以贵州巡抚坐镇贵阳;湖广巡抚支大可移驻沅江。明军分兵八路进剿,总兵刘珽出綦江,总兵马礼英出南川,总兵吴广出合江,副总兵曹希彬出永宁,总兵童无镇出乌江,参将朱鹤龄出沙溪,总兵李应祥出兴隆卫,总兵陈璘出白泥。每路兵马3万,共计20余万人。如此安排,足可见神宗对于剿灭杨应龙的决心。


刘珽绰号刘大刀,平倭名将,夙有威名,所部骁勇善战。綦江在播州的北面,杨应龙以重点屯兵于此,以其子杨朝栋亲领苗兵数万进行防守。然而,苗兵畏惧刘珽,一听"刘大刀至矣",往往不战而溃。罗古池一战,杨朝栋差点被俘。刘珽率军一直攻到了娄山关下。娄山关是杨应龙老巢海龙囤的门户,与海龙囤并称天险,易守难攻,但是,却被刘珽在四月至六月两个月内连续攻破。六月初六日,杨应龙见败局已定,与爱妾周氏、何氏关门自缢,儿子杨朝栋、弟杨兆龙被俘。战役前后历时3月余,斩杀杨应龙的部队2万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十二月,李化龙班师回朝,并将杨朝栋等69人押解到京师,磔于闹市。至此,平播一战以完胜结束。平播之役宣告了割据播州,传位29代,于公元724年即已建立的杨氏世袭统治彻底结束,作为明神宗万历年间"全国三大战事"之一的播州之战,114天,以明军的彻底胜利告终。杨应龙苦心经营的"杨氏小朝廷",也在这场战火中灰飞烟灭。

世间之事都不可能永远的,不过是要被新的形态代替才能得以发展。也由此可见人的贪婪之性,能够限制或者置人于死地的无非是权利和金钱。

80年代后才开始逐渐重视保护发掘的海龙屯,到土司文化申遗成功的今天,很多值得研究几百年前遵义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气候、农业等的海龙屯旧址都被过重商业化了。在我看来是本末倒置了,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而文化的传承才是长久的。

古城墙的斑驳在无声的叹息和诉说着!不知是喜还是悲?

(图为随手拍,图文无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役:一个传承七百多年的望族被灭
大明王朝的余晖——平灭播州土司王国
贵州作家 || 卢惠龙 文化散文《海龙屯风云录》
播州一战,明军荡平七百年地方势力,不愧为万历三大征之一
1600年大明“天下围攻”:24万大军点燃海龙屯毁灭之焰
明朝万历三大征——播州之役,赢了内仗,输了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