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人物生平

童年经历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在一个拥有显赫背景的家庭。印度语中,“泰戈尔”包含着“主人”的意思,是贵族姓氏。在孟加拉文中,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意味着沐浴阳光的因陀罗天神”。[4]泰戈尔童年时期,母亲夏勒达身体状况并不好,在泰戈尔五岁之前基本上是由其大姐绍乌达米妮照看。五岁之后,泰戈尔交给了家里的仆人看管,对于这段时期泰戈尔称他为“仆人统治”时期,他将仆人称呼为“暴君”,认为仆人对孩子施加了残酷的教育禁锢。[16]泰戈尔厌恶刻板的学校教育,对曾在严酷的“家庭教师”“东方学校”与“师范学校”受到的教育进行反思。[21]”1873年冬季,泰戈尔的父亲带着泰戈尔去喜马拉雅山旅行,这件事对泰戈尔一生如苦行僧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22]泰戈尔在文学的方面的才华童年时期就已显露,他8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最初的内容只在家庭内部传阅。1874年2月25日,泰戈尔第一次发表了诗歌《献给印度教徒庙会》,刊于《甘露市场报》上,次年,他创作出了长篇叙事诗《林花》,1866年创作短篇小说《女乞丐》,并在其五哥的杂志《婆罗蒂》创刊后,参与到杂志编辑工作中。[23][8]

青年经历

1878年泰戈尔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学专业,同年,其诗集《诗人的故事》出版。[23]之后,他又从法律学转学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21]1880年2月,泰戈尔回到自己的祖国,任职“梵社”[a]秘书并且经营田产,还从事大量的文学创作。1878年到1890年是泰戈尔创作上的探索期,这一时期的重要诗集有《暮歌》(1882)、《晨歌》(1883)、《摇篮曲》(1884)、《刚与柔》(1886)等;较有名的音乐诗剧有《瓦拉米基的辉煌》(1881)、《死神的狩猎》(1882);历史小说有《王后市场》(1883)、《圣贤王》(1886)等。[8][19]
1890年8月22日,泰戈尔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欧洲之行。他先后游历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前后共历时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他坚持将所见所闻写成日记,后来以《旅欧日记》为名发表。[23]欧洲旅行结束后,受父亲之托,泰戈尔前往孟加拉邦北部农村经营田产直至1900年,这期间他生活在“莲花号”的木船上,创作了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再现了农民蒙受的欺压和封建地主的贪婪、残暴。[25]创作之余,他还帮助农民掌握科学技术,修建学校、医院等公益机构,修筑道路和水利工程以方便生产。[13]

中年经历

1901年,在父亲与妻子的支持下,泰戈尔在桑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传统道学院式的学校,后来这所位于桑地尼克坦的儿童学校于1951年发展成为了一所世界性大学——印度国际大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大帮助[5]。1905年,印度当局宣布对孟加拉邦进行分治。孟加拉人民群情激愤,爆发了持续四年的民族解放运动,泰戈尔投身运动,组织群众集会,发表演说,领导反英游行。他创作了很多爱国主义歌曲,其中《我金色的孟加拉》与《人们的意志》后来分别成为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国歌。[12][19]但当斗争方式由和平转入暴力斗争的时候,泰戈尔退出运动,回到圣地尼克坦(Santinketan),一边办学,一边潜心写作。[19]1901年至1916年是泰戈尔创作的高峰,这时期重要的诗集有《祭品》(1901)、《回忆》(1903)、《渡口》(1906)和《吉檀迦利》(1912)等。主要长篇小说有《小沙子》(1903)、《沉船》(1906)、《戈拉》(1910)等,4部文学批评集《现代文学》《民间文学》《古代文学》和《文学》均出版于1907年,主要戏剧有《王冠》(1908)、《国王》(1910)、《邮局》(1911)等,此外还有自传体的《生活回忆录》(1912)及不少短篇小说。艺术风格非常质朴、单纯、静穆、和谐。[8][19]
1912年5月,泰戈尔把信手翻译的几首英文诗寄给罗森斯坦,罗森斯坦把这些诗送给叶芝,叶芝又转给庞德,诗人们为泰戈尔诗歌中洋溢的东方美所震撼。同年11月,伦敦印度学会出版了叶芝亲自作序的英文版《吉檀迦利》。
1913年3月,乔治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了此书的英文普及本。在到年底为止的9个月内,这本诗集重印了13次。与此同时,英国文艺皇家协会会员、诺贝尔文学奖推荐人斯塔尔摩尔立刻向瑞典文学院推选泰戈尔为当年度的候选人。瑞典诗人海登斯坦写了推荐书,文学院的院士们掀起了阅读《吉檀迦利》的热潮。[26][19]《吉檀迦利》的热潮鼓励了泰戈尔,他又连续出版了两部英文散文诗集《园丁集》和《新月集》。《园丁集》是泰戈尔从《梦幻集》(1900年)、《金帆船集》(1894年)和《刹那集》(1900年)等孟加拉文诗集选译成英文的。[27]同年,泰戈尔以《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与世界文化名人组织了反抗的“光明团”,到处奔走呼吁和平。[28]此后,泰戈尔出访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印尼、波斯、苏联等地,发表了许多著名的演讲鼓舞世界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如《民族主义》《人格》等。[19][14]
1915年3月,泰戈尔与甘地在桑地尼克坦首次会晤,并建立了良好的私交。[29]因见解不同,两人并未一起活动,只是在道义上和社会活动中相互尊重和支持。[12]
1916年,泰戈尔在日本发表演讲,谴责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山东的暴行,且带头募集捐款支持中国人的抗日战争。他在日本停留了三个多月,走访了日本各地,受到群众的欢迎,在多次讲演中,他一再希望日本保持东洋文明的精神,批评日本一味模仿西洋的倾向,并对日本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表示忧虑。出版长篇小说《家庭与世界》《四个人》和短篇小集《小说七篇》、哲学论著《修行:生命的证悟》。[6]
1919年,英国军队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放弃英国国王给他颁发的“爵士”称号以此来抵制英国军队暴行。[12][4]

晚年经历

梁启超之邀,在徐志摩的帮助下,泰戈尔于1924年第一次来访中国。他在第一次来访中国时发表公开演讲说:“我相信,你们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未来。“[30]1924-1929年间,泰戈尔共3次来访中国。1932年,泰戈尔创作诗集《终了》《再一次》,次年创作长篇小说《花圃》、中篇小说《两姊妹》、剧作《纸牌王国》。1934年创作长篇小说《四章》,次年创作诗集《最后的旋律》。1936年,西班牙爆发反对共和国政府的动乱,他明确反对法西斯倒行逆施。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泰戈尔发表多篇公开信和诗篇,斥责日本对中国的帝国主义行径。[19]1938年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发文表示对受侵略人民的关怀。1939年,德国悍然发动世界大战,泰戈尔撰文怒斥希特勒。同年,国际大学出版委员会决定编纂《泰戈尔全集》,请作者本人决定入选作品并作序,泰戈尔欣然同意[31]。1941年5月7日,泰戈尔在其生日发表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演讲《文明的危机》。同年8月6日,他在加尔各答祖宅里平静地离开人世,享年80岁,成千上万的市民为其送葬。[15]

人物关系

祖父
祖父:德瓦尔迦纳塔,当时的印度巨贾,产业广布在糖、茶、煤、石矿等行业。他对印度教育医疗和文化发展等公告领域都有过资助[32]
父母
父亲:温德拉纳特(1817-1905)。印度教改革家,地方宗教领袖。生于1817年,在1839年创办“通梵协会”[32]
母亲:夏勒达·黛维。虔诚的印度教教徒,性情温婉。于1875年去世。当时泰戈尔才14岁[33]
兄妹
大哥:德维琼德拉纳特。诗人、音乐家、哲学家和数学家[33]
二哥:萨特因德拉纳特(1842-1923),梵文学家,1878年与泰戈尔一起赴英留学,有多本翻译著作[34]
三哥:海明德拉纳特(1844-1884),曾在家族里面担任教师,是泰戈尔孟加拉语的启蒙老师[35]
四哥:巴楞德拉纳特,作家,不到三十岁英年早逝[35]
五哥:乔迪楞拉纳特。音乐家、诗人、剧作家和艺术家[35]
大姐:苏达米妮。出生于1847年,在泰戈尔幼年时期,承担照顾泰戈尔的责任。在其父亲年迈的时候又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36]
五姐:斯瓦尔库马莉。1856年出生,音乐家、作家。因其本人是孟加拉第一位女长篇小说家被人铭记[36]
六妹:希楞默依·黛维。1868年出生。作为一名社会服务者而闻名世界[36]
七妹:萨勒拉·黛维。1872年出生。作家、音乐家以及民族独立政治运动的积极参加者[36]
堂哥:古嫩德拉纳特(Gunen-dranath ),历史学家[36]
其他亲戚
五嫂:伽登帕莉,在泰戈尔童年时期给予了泰戈尔艺术与文学的指导与培养。1884年,自杀而亡,年仅25岁[36]
配偶
妻子:帕滋达列妮。1883年与泰戈尔成婚,婚后改名为默勒达列妮。在泰戈尔创建学校时,变卖首饰为其改善学校条件。二人感情深厚。1902年,帕滋达列去世[37]
子女
大女儿:玛吐莉勒达。1886年出生。因其长相像白素馨花一样白皙可爱,被称为“素馨花”。活泼聪颖,于1901年嫁人,当时正14岁[38]
二女儿:莱努迦(1887-1903),1901年12岁时嫁人[38]
三女儿:米拉。在母亲死后,与萨明德拉被泰戈尔送往加尔各答的姨妈家里照看,于1907年出嫁[38]
长子:罗梯德纳拉特·泰戈尔,1888年出生,1906年被送往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进行攻读农业科学,后返回祖国与泰戈尔一起进行改造农民生活[38]
次子:萨明德拉,1895年出生,1907年因感染霍乱而离世[38]

代表作品

诗歌

泰戈尔以诗闻名,他从童年时代起就热爱诗歌,12岁开始发表诗作,一生出版诗集50部。[8]
1904年,泰戈尔在旅居英国期间将自己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亲自翻译成英文,形成《新月集》,共收入37首儿童诗。该诗集比较尊重孟加拉原文,改动不大,更能看出孟加拉文的原貌。泰戈尔在诗歌中歌咏儿童,并将这种歌咏和他的社会观密切联系。他深深感到儿童的灵魂洁白无瑕,儿童的世界合乎理想,而成年人应当引导他们,祝福他们。[27][4]
1912年,泰戈尔从自己的孟加拉语作品中编选翻译了英文散文诗集《吉檀迦利》,共收入103首诗。在这本书中,泰戈尔以古老东方文化的精义来回答现代人类面临的难题。“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语“献诗”的意思,即献给“神”的诗。但这部诗集并不是宣扬宗教信仰的一般的颂神诗,而是集中地表达了泰戈尔的宗教、哲学、社会、文学、美学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对人生的崇高理想,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全书的文字笼罩在一种神秘玄虚的象征氛围之中。[19][39]
1916年,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出版,这是一本抒情短诗集,收入325首诗。其中所收的作品以短小、简洁为特色。这些诗歌是泰戈尔访美期间在旅途中编译出来的,一部分是孟加拉文诗歌的英译,一部分是直接用英文写的,其中有一些诗歌是从1899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微思集》中选出来的。诗人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受到了日本俳句的影响。诗集表达了对于“梵”(神)的追求以及达到“梵我同一”境界的欢乐,具有神秘色彩。有的诗也抨击殖民主义压迫者的凶暴残忍,赞扬被压迫者的忠厚善良。[4]

中长篇小说

泰戈尔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怜悯》(未完成,1878)、《少妇人的店铺》(1883)、《圣贤王》(1886)、《小沙子》(1903)、《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纠缠》(1929)、《最后的诗篇》(1929)等。[40]其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四个人》(1914)、《姊妹俩》(1933)、《花圃》(1934)、《四章》(1934)等。[41]
长篇小说《戈拉》于1907至1909年在《外乡人》杂志上连载,这是他所有小说中最具有写实色彩的。孤儿戈拉被政府职员克里什纳达收留,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印度教复兴主义者、民族主义者,认为梵社背离了印度教。但他逐渐竟爱上了梵教成员帕拉西纳特的养女、坚信梵社教义的苏查丽达。当他知道了自己身份的秘密,其原本的思想颠覆,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小说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论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19][4]
中篇小说《四个人》于1914年在《绿叶》杂志上分别以《伯父》《沙奇士》《达米妮》《斯里比拉斯》的名称相继发表,于1916年出版单行本。《四个人》表现了孟加拉知识青年探索生活道路的曲折过程,在这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常常动摇不定。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复杂,也反映了他们本身的软弱。这本书故事曲折,情节生动,形式新颖,描绘细腻,颇为耐人寻味,有的评论家认为是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4]
长篇小说《家庭与世界》于1915年在《绿叶》杂志上发表,并于1916年出版单行本。这部小说的故事以20世纪初叶盂加拉自治运动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孟加拉社会的紧张形势。本书以地主兼商人尼基莱什、他的妻子莫碧拉和以尼基莱什的独白交叉组成篇章、推进情节,以尼基莱什的家庭为活动舞台,而这个家庭与当时的印度社会现实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泰戈尔在书中集中地揭露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以及他们政治上的欺骗行为与人格上的堕落。[39][4]

短篇小说

泰戈尔创作有《河边的台阶》(1884)《弃绝》(1892)、《素芭》(1892)、《饥饿的石头》(1895)等近百篇短篇小说。他早期短篇小说的背景主要是乡村,生活气息浓郁,且有浪漫传奇的抒情色彩。后期创作主要反映城市知识分子生活,同时也更关注各类社会问题,对都市生活多是讽刺和批评。[40]他的短篇小说在内容上丰富多样,但都是以爱、自由、平等为创作的立意与核心。如《喀布尔人》通过喀布尔人小商贩拉曼与富有之家的小姑娘敏尼之间的亲密交往,展现了一种超越民族、超越社会地位、超越年龄界限的一老一少之间的真挚的爱。《太阳与乌云》《履行的诺言》批判了殖民主义和洋奴主义;《饥饿的石头》以象征手法表现了封建压迫对青春和人性的摧残;《弃绝》《素芭》控诉了种姓制度的罪恶;《练习本》《河边的台阶》描述了童婚制的非人性;《活着还是死了》《摩诃摩耶》以传奇的笔法展示了守寡制、妇女陪葬制的残酷性;《还债》《海蒙提》则揭露了嫁奁制对妇女及女方家庭的摧残。[39]

哲学论著

修行:生命的证悟》,主要是泰戈尔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集,实质上是泰戈尔向西方人介绍印度古文明与文化的文集,归根到底是泰戈尔在国内外讲学时阐述的以《奥义书》为主要来源的思想观点汇聚。泰戈尔以印度独特的宗教精神和思想观念为基石,展开关于亲证人生的深刻思索。本书有八篇正文,分别探讨了个体与宇宙关系、灵魂意识、恶、自我、爱、行动与亲证、美和无限的问题,系统论述了泰戈尔的人生观、世界观、宗教观。泰戈尔用诗一般的语言来阐释一个个高深莫测的哲学话题,也是他本人对灵魂的体验及对生命的证悟。[3]

人物作品

(仅部分作品,未全部枚举)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出版年份
出版社
《吉檀迦利》
诗集
1912年
印度学会
《孟加拉生活一瞥》
小说集
1913年
G·A ·纳代桑
《园丁集》
诗集
1913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新月集》
儿童诗集
1913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实践》
演讲和论文
1913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齐德拉》
剧本
1913年
印度学会
《暗室之王》
剧本
1914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格比尔诗百首》
诗集
1914年
印度学会
《邮局》
剧本
1914年
夸拉出版社
《采果集》
诗集
1916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饥饿的石头》
小说集
1916年
麦克米伦困书公司
《离群的鸟》
讽刺短诗集
1916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我的回忆》
自传
1917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牺牲》
剧本选
1917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国家主义》
演讲集
1917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情人的礼物和渡船》
诗,歌集
1918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逃避》
诗集
1919年
桑地尼克坦出版社
《大印度》
论文集
1921年
S.加奈桑
《孟加拉风物》
书信集
1921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逃亡者》
诗和歌集
1921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思想的痕迹》
散文集
1921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创作的同一性》
论文和演讲集
1922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在中国的演讲》
演讲集
1925年
国际大学出版社
《红夹竹桃》
剧本
1925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演讲集》
演讲集
1928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萤火虫》
讽刺诗集
1928年
麦克米伦图书公司
《致友人的信》
1928年
阿兰及安文图书公司
《诗歌一束》
诗和歌集
1929年
印度出版社
《儿童》
诗集
1931年
阿兰及安文图书公司
《圣雄及被压抑的人性》
演讲集
1932年
国际大学出版社
《东方和西方》
1935年
国际智力合作机构
《人》
演讲集
1937年
安得拉大学
《我的童年时代》
自传
1940年
国际大学出版社
《文明的危机》
演讲集
1941年
国际大学出版社
《诗选》
诗集
1942年
国际大学出版社
《两姐妹》
中篇小说
1945年
国际大学出版社
《别了,我的朋友》
长篇小说
1946年
信印度出版公司
《四章》
长篇小说
1950年
国际大学出版社
《沙摩利》
诗集
1955年
国际大学出版社
《我们的宇宙》
初级科普读物
1958年
梅利迪安图书公司
《比诺迪妮》
长篇小说
1959年
新德里文学院
《毁灭的爱情》
剧本
1961年
东西方学院
《圣雄甘地》
论文和讨论文章集
1963年
国际大学出版社
《合作原则》
论文和讨论文章集
1963年
国际大学出版社
《一百零一首诗》
诗集
1966年
亚细亚出版社
[33]

创作阶段与特点

共性特征

泰戈尔是一位人道主义作家,[42]一生都致力于改变印度封建陋俗,他的作品描写印度社会的种种陋习,揭露东方文化愚昧残忍的一面。 他反对种姓歧视、性别歧视,[18]关心儿童与农民,对印度农民充满真诚的同情。[43]。其儿童诗则使用朴素、通俗、明快的语言营造真善美的儿童王国。[17]
泰戈尔提倡东西方文化互补、互助,并且以爱与善作为文化相通的桥梁。他的诗歌继承了印度古代诗歌的传统,又受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济慈等西方诗人的影响,融东西方于一炉[16]。一方面,泰戈尔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宗教哲学与印度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他的诗歌形式和格律,继承印度古典诗歌和孟加拉诗歌的民族传统。[44][45][46]另一方面,他吸收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沿袭下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人道主义精神以及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又不断在诗歌形式方面进行创造和革新,广泛吸收包括西方诗歌在内的新因素,其诗歌带有浪漫主义气息。[46][14]
泰戈尔毕生都保持了与自然的亲善,并始终强调人不应忘记自己仍是自然的儿子。[47]泰戈尔的诗歌写作是一种自然的绿色写作,具有永恒的世界意识和宇宙意识。他强调在自然中得到安宁,获得感悟,常常塑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并从中提取健康的哲理。[17]在写作思想上,泰戈尔既遵从印度哲学传统,又相信现代科学。他的自然诗将人、自然、文学紧密联系起来,以自然启发民众,鼓舞斗志,为获取“真实中的自由”而歌唱。[48]
泰戈尔中、长篇小说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作品中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他的《小沙子》《沉船》《戈拉》《少夫人市场》等作品,都具有这种特点。他的小说具有新颖的构思,独具匠心的结构。如长篇历史小说《少夫人市场》和《贤哲王》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写成,并且时而运用摄影镜头式的方法来展示事件的场景。泰戈尔擅长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又能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使环境景物的描写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49]

第一时期(1878-1890)

这一时期是泰戈尔创作上的探索期。在这一时期,泰戈尔创作的基调已经形成。他歌颂自然,抒发“人类之爱”,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小说则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揭露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他的戏剧则显露出象征主义的端倪。[19]

第二时期(1890-1913)

这一时期是泰戈尔创作的成熟期。泰戈尔这时期的作品深思生与死、民族与人类的命运等问题。他反对狭隘的家国思想,梦想和谐的世界秩序。他的小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诗化”小说。他的诗歌寓具有清新刚健的气息和新颖和谐的节奏。其戏剧创作也受到古典梵文剧本和孟加拉民间戏剧的影响,抒情的特点鲜明。[19]

第三时期(1914-1931)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在印度国内外的活动较多,其诗的激情相对减弱,而《人格》《人的宗教》等散文著作则大放异彩。戏剧创作主要是修改他以前的创作。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他从传统诗人走向现代诗人的过渡期,其作品多阐述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探索和思考,显示出深刻的哲理性和人道主义精神,同他前期作品相比,现实主义精神明显地削弱了,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色彩加浓了。[19][40]

第四时期(1932-1941)

这一时期是泰戈尔的晚年创作时期。他的诗歌从宗教神秘主义重新回到现实社会中来。他客观地、现实地观察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反映时代的脉搏,展示了人类光明的前途,风格也从迷离、晦涩变为率直、朴实。这时期的政治抒情诗则充满了对帝国主义的切齿痛恨。其剧作的抒情化和舞蹈化特点较为明显。[19][40]

人物思想

唯心主义的有神论

泰戈尔以吠檀多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三种实在:一是神,二是自我,三是自然界或现象世界。他认为神或梵是三种实在中的最高实在,是宇宙中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事物的本源。他企图用这种泛神论摆脱传统印度教中的偶像崇拜、教派分歧、民族分歧、等级差别,在承认神的存在的前提下,建立一种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生宗教和社会理想。[39]

和谐与统一

和谐与统一是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基础。他提出民族、国家之间的大同论、互助论和平等论,东西方文化互补论,提出了政治上以反对等级制度为核心的阶段调和论,美学与艺术理论上的“韵律论”和 “统一性原则”,心理学上的“超越论”,主张超越自我的低级欲望和私心杂念,体认梵我合一。[39]

思想的矛盾性

泰戈尔的思想存在内部的矛盾,在这样思想下创作的作品因此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他的哲学是一种唯心主义有神论,但他又反对迷信,相信近代科学;他有隐逸超脱的愿望,却投身社会运动;他反对民族和国家观念,宣扬国际主义,但又期望印度民族独立和复兴;他痛恨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却反对武装解放的道路;他反对阶级不平等和贫富悬殊,却并不主张取消私有制度;他呼吁妇女的解放,但又宣扬妇女对丈夫的忠诚与崇拜,不赞成她们走上社会;他反对艺术的功利性,却写了一些密切贴近现实,表现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作品。[39]

爱国主义

泰戈尔的诗歌和小说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制度双重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描写了他们的反抗和斗争,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50]泰戈尔在小说中揭露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以及他们政治上的欺骗行为与人格上的堕落。他认为,爱国首先要爱祖国的人民,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帮助他们摆脱愚昧和贫困;爱国是建设,不是破坏;爱国不是煽动狂热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爱国不是让人们仇恨西方,不是闭关自守,抛弃和否定西方文明;爱国不是把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一切加以美化和神圣化。爱国首先要使国内的一切阶层、一切种姓的人都平等和友爱,使他们团结起来,学习其他民族,包括曾给自己的民族带来奴役和灾难的民族的长处,以发展自己,建设自己。只有这样,爱国才是实际的、真正的爱国。[39]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泰戈尔的抒情诗拥有鼓舞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力量。法国女诗人戴·莫埃勒斯说,她曾同法国总理克雷孟梭,为了获得安慰和力量,一起读着安德烈·纪德译的《吉檀迦利》。[51]泰戈尔的小说也颇为重要,他是印度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长篇小说《戈拉》《家庭与世界》和中篇小说《四个人》都反映了印度现实中迫切的社会问题。此外,泰戈尔还写了大量的有关文学、语言、教育、政治、宗教、哲学、科学和社会等方面的论文、专著以及许多回忆录、游记、随笔、书简,并翻译了一些作品,泰戈尔一生丰富多彩的创作,不仅使印度文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且为世界文学宝库增加了可贵的遗产。[28]1915年,乔治·考尔德伦创作浪漫主义的独幕喜剧《阿拉干的王后》,是据泰戈尔短篇小说《达利亚》改编的。[52]20世纪初,泰戈尔的作品与中国读者见面,其清新隽永的诗风对冰心、徐志摩等人的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在泰戈尔的影响下,冰心创作了《繁星·春水》。[53][14]

领导印度文艺复兴

泰戈尔在印度社会剧烈动荡、变革的年代,奋力“排除他周围纷乱窒塞的、多少含有殖民地奴化的、从英国传来的西方文化,而深入研究印度自己的悠久、优秀的文化”[54]。泰戈尔所处的时代三种革命运动:宗教运动、文学运动和民族运动正同时进行。泰戈尔说当地宗教运动的中心人物是他的父亲,而文学运动的中心人物则是他本人。[55]他的作品既向西方世界的人民展现了东方之美,也有力地表现了独特的印度精神,在印度民族精神的觉醒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4]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泰戈尔一生致力于东西文化的交流,曾多次远赴欧洲,与罗曼·罗兰、叶芝、庞德、爱因斯坦等世界名人都有交往。他走过5个大洲,34个国家。他发表演讲,阐述社会政治,哲学和文艺思想从而促进了殖民主义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文化互动。此外,他强调中印友谊,提倡中印文化交流。在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传统中断几百年以后,他在两国人民之间又重新开辟了友谊的道路。[12][14]在所有一流外国作家中,泰戈尔在中国是最受欢迎,译介最广的。和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受欢迎的外国作家不同,泰戈尔曾经访问中国,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先驱们相处过。[56]

社会活动影响

泰戈尔是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他曾经在日本作了一个谴责帝国主义穷兵旧武的侵略政策的题为《民族主义》的报告,罗曼·罗兰称誉这篇报告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的标志,还说他本人是“泰戈尔的唯一精神侣伴”。[51]他的文艺创作广泛,创作1500余幅画作,2000余首歌曲,其中许多爱国歌曲鼓舞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他创作的《人民的意志》与《金色的孟加拉》分别被选定为印度与孟加拉的国歌。[54]泰戈尔通过文学作品,把批判的锋芒指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他既试图唤醒印度人沉睡的民族认同,又努力避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被导入非理性的轨道。[55]此外,他始终关注教育事业,曾创办国际大学,设立中国学院,并给学校提供捐助。[28]

荣誉奖项

1913年11月3日,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57][26]
1914年1月24日,瑞典学院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哈拉尔德·雅奈在授奖词中说:“泰戈尔作为充满信仰和思想的一位神秘主义诗人,……以其影响万物的品质,以其诗行中的精神品质,以其糅合东西方思想的努力,成为出类拔萃的一员。”[58]“作者本人,虽然按其所受的教育和创作实践是本民族印度语言的诗人,但他已经给这些诗歌穿上新装,形式同样完美,灵感同样具有个人独创。这使它们能为英国、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全体读者所接受。”[5]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作家冰心:“泰戈尔是贵族出身,家境优越,自幼受过良好教育。他的作品感情充沛,语调明快,用辞华美。格调也更天真,更欢畅,更富神秘色彩。”[54]“泰戈尔的诗名远远超过了他的国界。”[59]“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58]
作家、翻译家郑振铎:“泰戈尔诗集有一种不可测的魔力,能把我们从忙扰的人世间带到美丽的世界去。”[58]
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60]
印度作家潘卡杰·米什拉(Pankaj Mishra):“他是在一个近乎完全由西方机构与个人统治的知识分子小环境中,唯一来自亚洲的孤独声音。”[56]
印度圣雄甘地:“与成千上万的同胞一道,他以自己的诗的天才和生活的异常纯洁,提高了世界对印度的评价。”[61]
爱尔兰诗人叶芝:“我每天都读泰戈尔的诗,读他的一行诗就可以忘掉世上所有的烦恼。”[58]“在这些诗里显示我毕生梦寐以求的世界,这些诗歌是高度文明的产物。”[51]
美国诗人、评论家庞德:“这些诗歌中蕴含的虔诚,如同但丁诗歌中的虔诚;这种虔诚是非常美好的。对于无以看出这一点的读者,我只有怜悯。你们不应当将这些诗歌看作棋上之星,而应当将它们视为天上的星辰。”[58]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泰戈尔“在自己漫长而富有成果的为人类服务里”,以他的“人民预言家的方式,到处宣传着一种美好和自由的思想”。[51]

负面评价

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吉檀迦利》成为当时英国文学类图书最畅销书目。[62]而英国文学评论界则对泰戈尔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在该书出版初期,出版界多是溢美之词。而部分评论者则对泰戈尔较为挑剔,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批评泰戈尔诗歌中的那种甜美、比喻和繁复。秘鲁的著名诗人巴列霍很讨厌泰戈尔,他直言“泰戈尔就像是一位服务英国主子的高级妓女”,指责泰戈尔民族身份和立场的暖昧含混。[62]

人物纪念

纪念活动

1961年,为纪念泰戈尔诞生一百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卷本《泰戈尔作品集》收录作品突出地反映了他反殖民主义反封建的精神,和他民族民主的进步思想。[63]这部全集是第一部泰戈尔作品的中文全译书,共计24卷,且绝大部分内容是由孟加拉文或印地文译成中文的。[64]同年,5月13日,梅兰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诗歌《追忆印度诗人泰戈尔》。[65]
1985年,英国的泰戈尔研究中心在伦敦成立,并在格拉斯哥成立分中心。2000年,经过商讨将泰戈尔作品列为学校课程大纲并相继翻译出版了泰戈尔的作品。[62]
1986年,为纪念泰戈尔诞辰125周年,题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当下的讨论”国际会议在英联邦学院举行。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在伦敦的巴比肯艺术馆、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布拉德福德、牛津展出了50幅泰戈尔画作。[62]
2011年,为庆祝泰戈尔150周年冥诞,印度政府在印度境内举办200多场不同性质和内容的纪念活动,目的为唤起大家对泰戈尔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的兴趣。此外,印度政府还设立由印度总理亲自主选的“泰戈尔奖”,以“奖励世界范围内,以生命和工作来实践泰戈尔所倡导普世理念的杰出人士”。[1]同年,泰戈尔绘画作品展在印度新德里、加尔各答、泰国,中国、日本等地巡回展出。[66]

泰戈尔故居

印度大文豪泰戈尔故居位于印度加尔各答市,中国国画大师徐悲鸿曾经到此拜访泰戈尔。一所国际大学围绕泰戈尔故居修建,国际大学纪念馆陈列泰戈尔一生的数据,有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状与获奖感言的原件,也有他成长中重要活动的记录,还有一幅徐悲鸿为泰戈尔画过坐在芒果树下的肖像画。[67]

相关作品

研究著作

S.C.森·古帕特的《伟大的观察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研究》(1948)对泰戈尔的诗歌、戏剧和小说进行批判审视,还对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和自由观做了简要的分析。[68]
K.R.斯里尼瓦萨·艾扬格的著作《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评介》(1985)在用了若干章节讲述泰戈尔的生平之后,在结论中对泰戈尔在印度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做了简要的评述。[68]
塔帕提·达斯古帕特在著作《泰戈尔的社会思想:基于历史视角的评析》(1993)“中,把泰戈尔的社会思想放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下,从美学、政治学、乡村建设和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了评析。[68]
克里希那·杜塔和安德鲁·罗宾森合著的《多才多艺的泰戈尔》(1995)主要致力于在主流的文学批评之外,呈现泰戈尔充满精神动力和政治影响的创造性的一生。[68]
S.K.乔德哈里的专著《伟大的政治思想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2008)的着力点主要在于泰戈尔的生平以及所参与的活动。[68]

影视作品

作品名
导演
上映时间
演员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萨蒂亚吉特·雷伊
1961
卡洛尔·博斯/ 苏比尔·博斯 / 诺曼·埃利斯
泰戈尔故事集(Stories by Rabindranath Tagore)
德巴特·玛曼达尔
2015
拉迪卡·阿普特 / 扎卡里·柯芬 / 德华·索南布里克
[6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戈尔诗集
印度文学与泰戈尔
泰戈尔诗集介绍
《泰戈尔诗集》导读
印度史26 | 刘建:中印文化交流大使 —— 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吉檀迦利读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