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剑英为何能当元帅?统战能力远胜十万雄兵,毛主席:大事不糊涂|张发奎
userphoto

2022.07.08 安徽

关注

1955年新中国首次进行授衔仪式,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排在十大元帅最后一位,而他也是几位元帅中非常特殊的一位,他在革命年代虽然是担任我军各级别的参谋长,但没怎么上前线,但他既然能被评为十大元帅,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叶剑英素以统战能力闻名全军,但实际上,他的抉择能力也非常强,尤其是在关系到我党我军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他总能力挽狂澜,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连毛主席都盛赞他,对他说出这段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首先是评价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拿捏自如,做事坚决果断,其次是毛泽东担心自己以后如果不在了,希望叶剑英能够为了国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而党中央更是有人说道:“叶帅在统战方面,关键事情抉择上的魄力,恐怕只有周总理比他更厉害了!”

周总理则评价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叶剑英的辉煌往事,以此来缅怀这位久经考验的新中国元帅。1897年4月,叶剑英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寒之家,他的家中只有几亩贫瘠的土地,每年的农作物带来的收入甚微,所以一家全靠父亲卖猪肉为生,勉强维持日常支出。叶剑英从小就开始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不帮父亲看着猪肉摊铺,做些收营的事,要不和家人一起去上山砍柴,挖些野菜。在他7岁那年,他的父母看他天资聪颖,就求七大姑八大姨借钱,送他去私塾读书。

而此时处于清朝末期,刚刚废除了科举制度,所以他没上两年私塾就去了一家新式学堂读书,这里开设国文,算术,体育等新课程,还学习了一些新思想。叶剑英对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不但平时很认真听课学知识,还会在家中干农活时坚持背书,他的努力也没白费,他在学校的《校志》和学习成绩册上显示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其中,他的作文成绩时常能排名全班第一,所以时常会被老师拿去给同学们浏览参考。辛亥革命爆发前夕,叶剑英和他的几名同学一起到老师家中玩,看到老师脑袋后面的辫子突然没有了,叶剑英感到非常好奇,问道:“老师,您的辫子呢,藏哪里去了?”他老师非常激动地说道:“如今,已经马上就要进入民国时代了,宣扬民主共和,我们怎能留着辫子呢?”

叶剑英听完后也是满腔激情,坚定地说道:“老师,我也要和你一样,剪掉辫子!”说完这话,他就拿起剪刀朝着自己的辫子剪去,虽然一些顽固派势力对他横加指责,但他丝毫不惧,还向外界宣扬革命思想,说留辫子的坏处。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等人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当身处梅县的叶剑英和一些进步人士知道后喜出望外,激动地说:“终于建立民国了,我们一定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人民过上好日子。”1917年,叶剑英得知云南省都督唐继尧想招收一批学生进云南讲武堂,叶剑英得知此消息后,决定弃笔从戎,与几名小伙伴一起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

叶剑英是该校第十二期的学生,他一入校,就接受了紧张忙碌的队列训练,在校期间,他不仅刻苦钻研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术,还非常关注着时事局势。他了解到这所学校很多人都是同盟会的成员,时常会给学生灌输一些先进的革命思想,学习气氛浓厚,他在此听多到了孙中山这位老乡的伟大事迹,自然对他十分仰慕,所以希望以后能到孙中山领导的军队中大展拳脚。叶剑英从讲武堂毕业以后,来到孙中山于1917年创建的“援闽粤军”革命部队,1920年,叶剑英经人介绍加入了国民党,在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就职仪式上,他第一次见到了他钦佩已久的孙中山,内心的情绪非常高涨。

1921年10月,他随孙中山率领三万大军出巡广西桂林,孙中山在此进行整军工作,准备将这支旧军队打造成充满战斗力的新军队,这件事给叶剑英带来极大地心灵震撼。1922年6月,粤系军阀陈炯明发动了武装叛变,派出4000人围住广州总统府,并炮轰孙中山的住所-越秀楼。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对叛变事件气愤不已,立即率领部队护卫孙中山离开现场,叶剑英还发出口号:“坚决与陈炯明作战到底!誓死保卫大总统!”经过一番激烈地交锋,叶剑英护卫孙中山和宋庆龄两人先后脱险,登上“永丰”号军舰(后来改为中山舰),叶剑英全程守卫在他身边。

直到两个月后,叶剑英辗转来到福州参加北伐部队,担任东路讨逆军8旅参谋长,并于次年春天随军回到广东,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他在经过多场大小战役以后,给予敌军重创,受到孙中山的赞誉。1924年春,大革命的春天到了,孙中山先生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他根据过去的斗争经验,准备建立一所军事院校,廖仲恺负责实际筹备工作,他从粤军中挑选一些青年才俊参加学校的筹建工作,年轻有为的叶剑英自然而然成了推荐对象。在经过一番曲折的创建过程后,1924年5月正式创立了黄埔军校,叶剑英担任教授部副主任,他时常从凌晨时分就起床检查教官和学员的内务情况,而在训练场上,他更是注重军容军纪,战术训练,擦拭枪支等各个训练环节,他总是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他一定要自己先做到,因此受到全体师生的爱戴和敬重。

1925年,他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决定出师东征,消灭陈炯明的军队,叶剑英也是第一次与他训练过的学员一起作战,看到学员们革命热情非常高,在自己的指挥下,他们都能很好地遵从指示,非常有纪律,他聊感欣慰。好景不长,他所敬仰的孙中山先生壮志未酬,因病逝世。他心情十分悲痛,但他所能做的就是继承先生的遗志率军北伐。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中共的帮助下,发表了《北伐宣言》,准备即日起率军北伐,叶剑英心情十分激动,他想早日实现先生北伐的心愿,为铲除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政权做出应有的贡献。随即,13万北伐军分成三路向北进军,由于将士们作战勇猛,还有中共党员积极发动群众力量,所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相继攻克长沙,武汉等城市。

在此期间,他深受中共的影响,他赞赏中共紧密围绕在工农群众身边,发动群众力量。他也开始以自己的进步思想影响部下,时常关注部下日常生活,了解他们需求,但得知部下每月得到的薪水被上级克扣之后,他非常生气,找到后勤主管人,将他痛斥了一顿,并将自己的薪资补发给他们。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却并未能阻挡革命阵营的分裂,这个时期,旧中国的政治舞台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国民政府由广州北迁至武汉,蒋介石很不满意汪精卫的做法,他另立国民政府于南京,同时在各地开展明面的反共活动。终于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完全暴露出了他的野心,背叛了孙中山的遗愿,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搜捕中共党员和民主爱国人士。叶剑英当时身处江西,却密切关注着局势走向,蒋介石不断拉拢他,希望他担任师长一职,愿意给他每月15万大洋的军费,如果他倒向蒋介石那一方,完全可以身居高职,后半辈子都不用担心生计。

可他是从穷苦环境下长大的,心系人民,这一点他与中国共产党宗旨是不谋而合的,他一直想通过革命改变这个军阀混战的局面,让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平时自己身处国民党政府高位,就能很轻易地看到整个政府自上而下的腐败,这与那些旧军阀有何异?而此时蒋介石不但背叛了革命,还滥杀无辜,将枪口对准了自己人,这更让他气愤不已。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亲手写下“通电全国反蒋”电报,强烈谴责蒋介石的大屠杀活动,而他更是深明大义的对自己部下说:“你们愿意跟着我继续革命的就留下来,想要跟着蒋介石的现在就可以离开!”话音刚落,绝大部分官兵都站在叶剑英身边,说:“誓死革命,决不离开!”

只有一小部分黄埔系官兵离开,奔向了蒋介石,随后,叶剑英对留下来的人说:“我反蒋,并不是因为我和他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不是因为私人原因,而是因为他大肆屠杀无辜群众,这与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完全背离了,我们和他不是一路人,我们是要为了人民而革命的!”当蒋介石收到《通电全国反蒋》的电报后,先以为是有人发错了,他命人细查,当核实无误后,发现确实出自叶剑英之手,他气得破口大骂:“这个叶剑英亏我平时待他不薄,竟然在公众场合发出这种电报,真是岂有此理,我一定要制裁他!不能让他如此猖狂!”可叶剑英早已离开江西,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一职。当时第四军内有很多共产党员和一些进步人士,所以叶剑英再次结识了不少中共党员,其中就有一位他的老朋友-李世安。

他向李世安诚恳地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李世安向上级报告后,一致认定叶剑英思想先进,表现优异,具备成为一名党员的条件,随即在汪精卫政府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下火速入党。周恩来总理后来回忆道:“他虽然是国民党的人,但底子是好的,我们表示欢迎。”就在当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派遣周恩来,张太雷等人举行南昌起义,叶剑英根据上级指示,随第4军来到九江,而汪精卫已然对我党频繁的活动有所察觉,于是同 张发奎 (kuí)商量,想要诱骗贺龙,叶挺等人部队到九江的庐山开会,对他们进行围歼。叶剑英得知这个阴谋后,便亲自出面邀请贺龙等人来到九江的甘棠湖,一边划船欣赏美景,一边对他们说张发奎明里说是邀请他们去庐山避暑,实际上就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肯定是要解除你们的兵权。

他们几人在游船上密商对策以后,决定在叶剑英的安排下,贺龙和叶挺不顾张发奎的调令,直接率部队前往南昌,让敌人围歼的计划就此破产,如果此时没有叶剑英从中安排,可能“南昌起义”将不复存在,贺龙和叶挺等人的性命可能都堪忧。1927年8月1日凌晨,中共领导部分国民党军队在南昌进行武装起义,主力部队正是贺龙和叶挺带过来的军队,叶剑英虽然仍在武汉国民政府身居高位,但在起义中的贡献可一点都不小,当起义部队相继撤离南昌城后,汪精卫准备率领大军去跟着起义军,适时围剿。正是叶剑英主张“穷寇莫追”,劝张发奎带领部队去往广东地区,这才让起义军减少了更大的伤亡。

南昌起义后不久,张发奎想对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缴械“清党”,由于这个教导团有许多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身份未暴露,所以,叶剑英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想尽办法把教导团给保存下来,并向张发奎自荐当任该教导团的团长,悉心培养这支武装部队,后来将这支充满战斗力的部队交给了党中央。这其中就包括罗瑞卿,许光达,陈子华等人,如若没有叶剑英从中斡旋,这些革命英雄们恐怕早就成为了“枪下亡魂”了。1927年9月叶剑英离开了这支教导团,到达了广州,张发奎看到他过来后非常开心,让他继续担任第4军参谋长一职,叶剑英利用他的身份作掩护,继续在地下战线战斗,与广东省委委员恽代英秘密联系,探讨广州起义的安排。

同时他重新调整配备了组织和一些干部,完全控制住了第4军教导团,该团包括连长级别以上的干部都是中共党员,也成为了后来广州起义的主力部队。从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就可以看出叶剑英的过人胆识和智慧,他能在异常复杂的局势下做出抉择,足以使态势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是极其难得的能力,虽然没有怎么在前线指挥杀敌,但是这种才华胜过“十万雄兵”。虽然广州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起义军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权,英勇作战的精神给全体受压迫的中国人民精神安慰,他所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正像是“星星之火”,在未来足以“燎原!”1928年,叶剑英来到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进行学习深造,他在异国他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解放事业任重而道远,只有共产党才能挽救时局动荡的中国。

1930年,他回到国内,并于次年到达中央苏区,担任负责中央军委参谋部工作,并兼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一职,参与并指挥了第二至四次反围剿战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和叶剑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两人都回忆到对方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时,毛主席脱口而出是叶剑英的军事才华,叶剑英说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和正确的政治远见让他非常钦佩。而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以后,中央苏区不得不开始战略转移,自此,红军开启了漫长的长征之路,而就是在这天时地利人和,我军都不沾边的情况下,叶剑英做出了让毛主席终生刮目相看的事。当时红四方面军的领导者是张国焘,他希望南下而不是党中央既定的北上政策,叶剑英是个非常有军事才干的人,张国焘因为个人原因想举荐叶剑英做红四军的参谋长,但叶剑英岂能不识他的心思,始终与他保持着一些距离。

后来叶剑英及时发现了张国焘的丑恶嘴脸,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带出一封“密电”通知了毛主席,这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毛主席事后夸赞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啊!”在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全面到达陕北后,为了促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形成,叶剑英四处奔走,他和李克农等人与张学良进行过多次谈判,甚至初步达成了红军与张学良的部队合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的意愿。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了国内外的“西安事变”,全世界的眼光都聚集到了西安这座古都,叶剑英陪同周总理来到这处龙潭虎穴,与张学良,和以蒋介石,宋子文为代表的国民政府进行艰难地谈判,终于在我方的努力下,迎来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新局面。不仅如此,叶剑英还来到南京与国民党政府商讨释放我党被捕人员的事宜,同意让红军和南方地区的游击队接受改编,也正是有叶剑英这样的英雄的不断付出,才有国共合作局面的逐渐形成。

“卢沟桥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正式被改编为八路军,他亲任参谋长一职,并且他利用自己曾在黄埔军校积累的人脉,开展切实有效的统战部署工作,由于他和周总理,董必武长期在国统区进行动员维稳工作,所以被世人称为“中共外交三剑客!”抗战时期我党与国民党军队也有过一段时间蜜月期,在此期间,我党为了向国民党方面表示出最大的诚意,并且希望国军能够积极抗日,向他们分享了一大批非常有效的战术,尤其是我们的制胜法宝-游击战术。1939年2月,两党合作成立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亲自担任校长,我方的叶剑英亲自担任教学任务,这两个昔日的老对头此时并肩站到了一起,只为共同的抗日大业。

叶剑英在课堂上采取启发性的理论教育加上实践训练,大大激发了学员们的听课积极性,国民党将士们听到这种从未了解过的知识感到非常新奇,他们就一传二,二传四,将一些正在训练的国军都叫来听课,而叶剑英看到上课的人越来越多,索性就把大教室的人全部喊出去,让他们在室外上课,能根据现场地形及时实践。而他的每次教学活动,都会让国军的一些将领深受启发,他们的心里也越来越敬佩八路军,觉得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正义之师,威武之师,常胜之师,这也为后来一大批将士们的投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国民党本性难改,他们在看到八路军时刻打胜仗,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队伍愈加壮大,而自身的军队在正面战场屡屡碰壁,所以就对我军横加指责,污蔑我们所谓的游击战是个骗局,只会游而不击,专打友军。

但叶剑英却不予理会,他只是拿出众多从战场上缴获的日军机密文件和国民党高层与日军相互勾结的罪证,光是这个举动就能让国民党政府闭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毛主席知道此事后,笑着说道;“叶剑英同志可真有一套,能牢牢地镇住国民党那些所谓的正义人士,为我们党洗刷了冤屈,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啊!”叶剑英还有很多不为大众知晓的故事,他时刻以大局利益为重,能够心系劳苦百姓,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这位新中国的元帅,年轻时最敬重的人是孙中山,而后当他接触到毛主席后,发现自己越来越被毛主席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每当提起毛主席,他都会想起自己的事业做的少,要不是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这一生都会过的很平庸!他明明已经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鞠躬尽瘁,可还是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他值得被每一位中国人永远铭记。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4年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毛主席叮嘱:一定要找到他
他救过10万红军,建国后要被枪决,叶剑英急电:他是功臣刀下留人
叶剑英元帅: 早年护卫孙中山,晚年护航共和国;毛主席这样评价
1934年国民党少将救下9万红军,建国后毛主席下令:一定要找到他
5位开国元帅曾是他下属,晚年坦言:若是跟对人,我就是元帅之首
1934年国军少将救下8.6万红军,建国后毛泽东下令:一定要找到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