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徽宗:我在故宫文华殿有个雅集,约吗?
userphoto

2023.03.02 广东

关注

故宫博物院的历代人物画特展原本是主打《韩熙载夜宴图》的,没想到推迟后被拆成了4个展,韩熙载也没有了,上半年的第一期“庙堂仪范”我错过了,第二期“林下风雅”是我最喜欢的文人雅集,当然不能再错过。

这次进宫倒是感觉挺好的,因为连特展也要预约,“故宫跑”不再,也并不觉得人特别多,而且故宫延续了假期提早开门的惯例,我得以不到8点钟就开始安静看画,基本上是拍完一轮其他游客才陆续进来,感觉还是挺爽的。先讲几件觉得特别好的。

北宋,赵佶(传)《听琴图》

我在家里买了复制品挂着朝夕相对,看到原作才知道我的复制品有点缩小了,原件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绢面光洁,难以想象是上千年的绢,真不愧是贡品。就画的技法来说确实是一等一的工笔精品,不仅是人物,背景松竹与凌霄的描摹也是一丝不苟,写生能力惊人。不过在整个展览中我觉得它还不是画人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周文矩和王振鹏,后面再说。当然看这件作品也算是达成了“一年看一幅宋徽宗”的心愿(上次在保利看的《晴竹图》作不得数)。

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卷》

《琉璃堂人物图》的完整摹本在美国大都会,共画11人,此或是周文矩原作残卷,只剩4人,笔墨比同传为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好很多。这件在2015年的石渠宝笈大展见过,不过彼时名迹太多,未能给太多时间欣赏,这次重见,可以确认它是中国人物画里最高水准的那类,李公麟或可与之并列,比之前面的《听琴图》更胜一筹。两幅画其实是可以并置欣赏的,都有宋徽宗题名,都是接近空白的背景,都有虬松,都是叠石为凳几……北宋距五代还近,多相似之处也是合理。我之前觉得仇英画人物已经很厉害,但同场对比之下,就高下立见,尤其是人物的毛发等细节。

元,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卷》

这件在2015年的倒数第二期故宫历代书画展见过,其实现在特展的这些赫赫名迹,在当年的武英殿大多都展过,而我只赶上个尾巴,只看到最后的两期,不能不说是遗憾。我认为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出王振鹏也几乎达到周文矩的水平,尤其是白描,应该很接近李公麟。卷后有冯子振等多跋,可惜不展开。

唐,陆曜(传)《六逸图卷》

画的分别是马融坦卧吹箫、阮孚蜡屐金貂换酒、边韶腹笥五经、陶潜葛巾滤酒、韩康布衣制药、毕卓盗酒酣醉,非常能体现汉魏时期文人的放荡不羁。这虽然是个宋代摹本,但人物造型高古,颜色淡雅,主大仆小,看了才知道钱选人物画的渊源是哪里。画前有楷书“陆曜画逸人图,李太尉旧物”,画末有行书会昌四年十一月冬至后三日,和景晏温于后园高亭披阅,太尉平章事,李太尉即唐代李德裕,不过两个题应该都是跟画一起摹的。卷后题跋较多,最早的两个是北宋吕大临和王瑜的,然后有南宋画龙名家陈容长跋,可作为他书迹标准件。

北宋,李公麟(传)《竹林七贤图卷》

官方介绍这是明人托名李公麟的作品,应有所本。我很喜欢此画的造型设计,人物与坐卧的地毯构成一个整体,毯子等物件不厌其烦地描绘纹饰,极具装饰美。展览中有两件李公麟,却不见故宫的真龙眠,据说故宫曾经想要办一个以李公麟为主角的画展,还要借日本的《五马图》,不知道为何至今没有踪影。

北宋,李公麟(传)《龙眠山庄图卷》

明人根据苏轼和苏辙诗文所画,构图很不错,笔力偏弱。构图有很多大胆之处,如直线而下的瀑布、铺天盖地的山石等,也很多晚明变形山水的特征。

南宋,佚名《会昌九老图卷》

同一构图的《九老图》曾见多件,元明清都有,可能都跟这件来自同一个母本,这件具有明显的宋代风格,建筑物描绘一丝不苟,松石皴法受李唐、刘松年影响。卷后有宋高宗以行草二体题跋,款署“赐从乂”,钤印“御书之宝”朱文方印,行书从二王中来,亦可见赵孟頫早年学其书风的影子。

南宋,佚名《卢仝烹茶图卷》

旧传是刘松年作品,不过绢面破损残旧,较难看清楚原本的样子。

南宋,李唐《采薇图卷》

这件也是在2015年的历代书画展见过,构图与天津博物馆的《濠濮图卷》有相似之处,感觉像是一个局部特写,就人物来说《采薇图卷》更胜一筹。说到李唐,台北故宫正在展三座大山,其中就有李唐的《万壑松风》,未能恭逢盛事,实在是太遗憾了。

南宋,佚名《竹林拨阮图页》

选自清宫旧藏《四朝选藻》册,旧题为李唐,实际风格更近刘松年。

北宋,赵昌(传)《南唐文会图页》

也是选自清宫旧藏《四朝选藻》册,现在认为是明人作品,实际上画的是西园雅集中苏轼题诗的场景。

南宋,佚名《竹磵焚香图页》

马夏风格明显。

元,赵孟頫(款)《陶渊明故事图卷》

这是明人伪造的赵孟頫,卷子太长只看一部分吧。字还是有点赵的意思的,不过画比较差。真不知道故宫里的伪赵孟頫还有多少。

明,杜堇、金琮《古贤诗意图卷》

这个字是不是也很像赵孟頫?因为金琮就是伪造赵字的高手,现在很多所谓赵孟頫可能就是金琮。杜堇也是明代人物画的翘楚,展览中有他多件作品,大概是出场率最高的。

明,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

这件在千里江山青绿山水特展也展过,因为是金笺不太好拍照。文徵明的兰亭图卷见过多件,辽博、龙美术馆、广州艺博院等都有,感觉龙美术馆的最好。

明,仇英《松林六逸图页》

属于《人物故事图册》,画的是李白与五位名士隐居于徂徕山白鹤湾畔的故事,融人物与山水于一身。

明,仇英《卢仝烹茶图页》

出处同上,原题高山流水

明,仇英《竹院品古图页》

出处同上,在苏轼特展也出现过,但画中人未必就是苏轼。

明,崔子忠《李白藏云图》

相传李白隐居地肺山时,搜集浓云带回家里“日饮清泉卧白云”。崔子忠传世画作极少,此前在山东博物馆所见画的也是李白“春夜宴桃李园”的故事。

明,丁云鹏《玉川煮茶图》

这件的颜色我非常喜欢,可惜网上只有一种比较贵的复制品卖,不然挂家里真是好看。

明,杜堇《邵雍像》

邵雍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女一上学就要背了。

明,郝敬《隐居图》

郝敬是经学家,不以画著称,但没想到画得挺好,此作是典型的王蒙式繁密画法。右上角有董其昌题跋。

清,禹之鼎《右军书扇图》

禹之鼎是清代人物画翘楚,这件不是他常见的兰叶描笔法,画得非常工细,加上仇英的款我也相信的。

明,黄宸《曲水流觞图卷》

同期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水木湛清华”在展的也有黄宸款《兰亭修禊图卷》,同是纸本墨笔,构图也相似,但对比之下故宫版更好,清华版人物脸部雷同,线条凌乱纤弱,或是仿品。

明,彭舜卿《香山九老图》

典型的浙派风格。

-清,陈洪绶、华喦《西园雅集图卷》

此卷陈洪绶只创作了前面的四分之一,后由华喦补绘而成,但整体风格统一,可见华喦仿老莲的功力。后面题跋还有很多,不一一看了。

明,杜堇《东坡题竹图》

这件苏轼展好像没有。

明,吴伟《歌舞图》

这件以前也见过,小仙的白描精品,难得画上还有唐寅、祝允明等人题跋。

明,张灵《秋林高士图》

张灵是唐寅好友,画风也很像唐伯虎。

明,陈洪绶《观画图》

“画中画”倒是挺像弘仁的,哈哈。

明,戴进《商山四皓图》

山水大刀阔斧,人物则描摹极细。

明,王仲玉《陶渊明像》

王仲玉是朱元璋时期画院画家,存世作品极少。

明,张风《渊明嗅菊图》

张风是张大千的偶像。

明,李士达《虎溪三笑扇页》

画陶渊明、慧远、陆修静儒释道三家交游典故,李士达的人物特点就是驼背。

清,华喦《秋林读书图》

画的是北魏李谧隐居校书的故事。

清,石涛《人物故事图卷》

展开的是石户农披裘翁的故事。石涛其实画人物极好,尤其是那些罗汉画。

清,任薰《敦颐爱莲图》

其他清代的还有一些,就不看了。对我来说这个展的画特别对胃口,偶尔出来休息,就坐在文华殿前的松树下,恍惚间还在画中一样。展览的图录《林下风雅》旁边的书店已经有卖(包括第一期的《庙堂仪范》也有),不过网上好像还没有。其实之前故宫就已经出过一本叫《往昔世相》的图册,结果现在展览一拆四之后,那本图册等于是作废了,真是活久见啊。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

展期:202191—1031

地点:故宫博物院文华殿

门票:60元(大门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之精粹--中国绘画之人文篇
五代至明朝最具代表性人物画作品
故宫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三季《众生百态》
故宫新展!这次,教科书里的“人物”相聚文华殿!
故宫文华殿——“众生百态”历史人物画特展
两宋人物画(宗教人物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