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连读||第78章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经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①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gòu)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考注】①易:轻视、轻慢,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如《礼记·乐记》:“易慢之心入之矣。”再如《汉书·王嘉传》:“吏民慢易之。”

②垢:屈辱。③不祥:灾难,祸害。

【考译】普天之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的,因为它不轻慢万物,对万物都保持谦下。

弱胜强,柔胜刚,这个道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却就是没有人能做得到

所以圣人这样说:“能够承受国之屈辱,这才是国之君主的样子;能够承受国之祸患,就可以做天下君王了。” 确切的话语常常让人不以为然!  

【导读】本章老子以水作比,旨在阐扬自己善下、处下、谦下的主张。

第一层,老子首先以水作比阐明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这与第8章“上善若水”、第76章“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一脉相承。

第二层,老子感慨世人懂得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却没人真正能够做得到。

第三层老子说,如果谁能像水那样懂得处下、善于承受,那他就堪当天下大任了。

本章是第8章的继续,更是与第76章的思想如出一辙。

【辨读】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水,表面上柔弱无比,却有着不可抵挡的力量。滴水可以穿石,在谁面前,没有什么是坚不可摧的。这是为什么呢?老子说,“以其无以易之”,因为没有它轻慢的事物,即它对万物都处下、善下,这一点老子在第8章已阐述得淋漓尽致了。

理解本段话的难点就在“以其无以易之”一句,普遍地把“易”理解为“改变”,翻译为“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改变得了它。”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不能改变的就意味着强吗?那“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作何解释?难道朽木和粪墙也是强大而无坚不摧的吗?况且,水随物赋形,是最容易改变的。我猜,众人把“易”理解为“改变”是想突出水锲而不舍的精神,若孤立地单看本章,这也完全讲得通,但在老子这里,“上善若水”并不是赞美水的锲而不舍精神,而是它的“善下”“不争”之德(参第8章)。

这里的“无以易之”就是“无易”,“以”是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之”是语助词,无义。除了前边【考注】中的两个例句,这里还有三例:“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庄子·应帝王》)《释文》注:“易,相轻易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贼易之,对饮酒,醉。”(柳宗元《童区寄传》)都是“看轻”的意思。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胜强,柔胜刚,这个道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却就是没有人能做得到。这是老子的感慨,也说明悟道之难。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能够为国而忍辱负重的,比如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堪当国之君主;能够承受国之祸患、拯救国之危难的,堪做天下君王。总之,老子是说,如果谁能像水那样懂得处下、善于承受,那他就堪当天下大任了。

最后一句“正言若反”, 这是个辩证法道理,意思是把正直的话当成反话。老子以此表示强调和警示,意思是不要把这番话当耳旁风。老子可谓语重心长!

【今鉴】古今败事皆因傲

曾国藩说过,“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物壮则老”,从吴王夫差到项羽,从拿破仑到希特勒,哪一个不是吃了牛的亏?反过来,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最终灭吴,从汉朝早期靠和亲政策勉强维持边疆安宁到武帝时期的两征漠北,唐代初期也示弱称臣于突厥,朱元璋“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政策等等,哪一个不是沾了“守弱”的光?这都是“韬光养晦”的极好注脚。古往今来,哪一个失败者不是因为自己太强大?又有哪一个成功者不是得益于自己的柔弱?虽然这话听起来很可笑。

当然,能不是毛病,恃能才是。

(另参第76章【今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道德经圣解(九十二)
《道德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怎么理解?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道德经》第78章
管窥《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docx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