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连读||第61章 大邦下流,天下之交

《道德经》第61章 大邦下流,天下之交

【经文】大邦者下流①也,天下之交②,天下之牝(pìn)。牝恒以静胜牡(mǔ),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③小邦,则取④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⑤。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⑥;小邦不过欲,入事人⑦。

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考注】①下流:下游,众水汇集处。意卑下。②交:汇聚。《小尔雅》俱也。《廣韻》共也,合也。③下:谦让处下。④取:取事,谋取利益或取得成就事功的机会。⑤或下以取,或下而取:“下以取”是取事过程中,“下而取”是取事成功。⑥兼畜人:让人分享利益,主指大邦让利。⑦入事人:与人合作共事,主指小邦追随大邦。

【考译】大国要像湖海那样安于处在卑下的地方,这是天下百川交汇之处,是天下的母性象征。母性总能以其雌柔战胜雄强,就在于它能安于处下以静制动。

所以,大国如能对小国谦下,则必然能取得小国的拥戴;小国若能对大国谦下,就能取得大国的支持。有的邦国正在以谦下态度取事于他国,有的邦国凭借谦下态度已经成功地取事于他国。

大国不过度贪欲就可以让别国分享到利益,小国不过度贪欲就可以跟随大国谋求共同利益。这样,大国小国都可以得到各自的诉求。特别是大国,更应该谦让处下。

【导读】本章老子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四项基本原则:一是谦下,二是合作共赢,三是不过欲,四是大国担当。

春秋末期,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小国自保,诸侯国或结盟、或依附,关系错综复杂。如何处理邦国关系?老子提出了他的四项主张,并强调尤其大国要谦下,这才是老子眼里的大国担当。

【辨读】读至本章,特别是读到“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一句,不仅为老子拍案叫绝,也为一些研究者没有准确把握老子本章的思想精髓感到遗憾。

老子开宗明义: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大邦本应该谦卑处下,谦下犹如湖海,那是江河汇聚的地方,是母性象征。

老子接着阐述了谦下的意义:“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母性总能以其雌柔战胜雄强,就在于它能安于处下以静制动。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老子进一步指出,谦下是处理邦国关系的重要原则,不仅大邦对小邦要谦下,小邦对大邦也要谦下,邦国无论大小,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样才能彼此合作,从与对方的合作者寻求发展机会,实现双赢、多赢。老子鼓励这些邦国说:我欣喜地看到了有的邦国正在以谦下态度取事于他国,有的邦国凭借谦下态度已经成功地取事于他国。彼此“取事”,实现共赢,颇有“命运共同体”的味道,这就是老子所主张的第二项重要原则——合作共赢。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维护邦国利益始天经地义的,但同时必须兼顾他邦利益,不得放纵己欲而独占利益,侵害他邦利益。即“不过欲”是处理邦交关系的第三项重要原则。若如此,邦国便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小邦可以分享发展资源,大邦也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邦国林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有共同利益,也难免利益分歧甚至对立。老子敏锐地看到这一点,指出要实现各邦国的利益诉求,离不开利益平衡和相互妥协,在这个过程中,大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大邦要有胸怀,懂得让步,这才叫“大国”担当。而这最后一句也照应了全章第一句,两句共同强调——大邦谦下。

“大者为下”,“道”之情怀啊!“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4章),此刻,我又想起了“上善若水”。

【今鉴】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道德经》61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道德经》第61章
记忆哥和你一起背诵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原文
道德经译文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