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道德经》第54章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经文】善建①者不拔②,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chuò)③。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④;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⑤;修之于邦,其德乃丰⑥;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⑦。

故以身观⑧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考注】①建:建树。《说文》:“建,立也。”②拔:动摇。③祭祀不辍:香火不断,喻指承继祖业,后继有人。辍,停、断、终止。④余:多。如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重千余斤。”⑤长:绵长,久远。⑥丰:盛,大。如《易·丰卦》:“丰,大也。”又如丰碑,丰硕,丰功伟绩。⑦普:全,广,遍。⑧观:观测,观察并测量,这里指推测、推及。

【考译】善于树立德业的人,信仰坚定;善于抱持大道的人,永不松脱。立德守道之人,事业传承,后继有人。

照这个范式修持自身(指善建善抱),他的德行就会返朴归真;照这个范式修持于家,他的德行就会变得多起来,以至化及全家;照这个范式修持于乡邑,他的德行就会得到发扬光大;照这个范式治理侯国,他的德行就会丰硕无比;照这个范式御天下,他的德行就会像阳光那样普照万物。

所以,用个人的德行来考量个人(的全部),用家庭的德行来考量家庭(的全部),用乡邑的乡风民俗来考量乡邑(的全部),用侯国的道德风尚来考量侯国(的全部),用天下的道德水平来考量天下(的全部)。

我凭什么知道天下情势的?就是用这个方法推断的。

【导读】51章,“道”为万物本始;52章,“道”为万物之母;53章,行道要专一;54章,大道要抱紧。此四章内容紧密承接,环环相扣,可谓是一个小单元。53章,老子痛斥肆意妄为的假修道、伪道士,本章相反,老子盛赞抱持不脱、坚忍不拔的真修道。

本章老子教给我们三点:一是重道修德的方法,即坚定信念(不拔、不脱);二是重道修德的重大意义,即事业传承,后继有人(子孙以祭祀不辍);三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即推理(观)。

【辨读】“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这段话包含了立德守道的方法和意义。立德守道,必须坚定信念,不能左右摇摆,轻易动摇自己的信仰,这说的是立德守道的方法;对道与德的这种虔诚,这叫种下善因,其必有善果,那就是后继有人,事业得以代代相传,“立德守道”是为后代留下的最好资本,这说的是立德守道的意义。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这段话仍然是讲立德守道的方法和意义。

修身——修家——修乡——修邦——修天下,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步步拓展,循序渐进,这是立德守道的方法。老子修德的方法对我们今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修身则返璞归真,修家则和睦兴旺,修乡则民风纯朴,修国则兴旺发达、功德无量,修天下则恩泽众生,真——余——长——丰——普,无论于身、于家,还是于乡、于国、于天下,道德之所及,无不为之焕然一新,修多大德就泽被多大范围,这是道德的力量,是立德守道的重大意义。

圣人修道,重在行善积德,当所有人都崇道尚德、互相学习的时候,整个社会行善积德就会蔚然成风。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道德为本,无论了解以个人、一个家庭,还是评价一个乡、一个侯国,乃至认识整个天下,只要考量他(它)的道德修持就行了,一句话,道德是考量一切的根本标准。认清一个人,看他的德行就可以了;了解一个家,看他的家风就可以了;评价一个乡邑,看它的乡风民俗就可以了;考量一个国家的治理情况,看它的社会风气就可以了;欲知天下治理,看天下人的道德水准就可以了。

老子最后说,我是怎么对天下了然于胸的?就是根据道德这个根本标准来推知的。这个方法就是抓住根本和关键。

【今鉴】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道德兴,国家兴;道德兴,民族兴。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是为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制定的,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于201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

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修身——修家——修乡——修邦——修天下,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步步拓展,循序渐进,这是老子立德守道的方法。

老子修德的方法启发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必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第二,重视个人品德修养。

上一章说“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本章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老子告诉我们,加强品德修养需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怀有坚定的信念。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只要每个人都修一点德,世界将变成道德人间!

第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家庭抓起。

“忠厚传家远,史书继世长”,家庭美德建设也需要“子孙以祭祀不辍”,防止“上梁不正下梁歪”。 家庭要传承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

“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江南钱氏家族创造了绵延千年、兴而不衰的奇迹——世代人才辈出,家族群星璀璨。自北宋迄今,光是载入史册的钱门名家就超过千人,据不完全统计,当代国内外的钱氏名人共有100多位,数量多得令人瞠目结舌。

古代

近现代钱氏“人才井喷”

宋朝

北宋大才子钱易、宋末元初画家钱选

著名学者国学大师钱穆、文学大家钱钟书;教育家钱基博、钱玄同、钱钧夫;科学泰斗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水利专家钱正英;著名外交家钱其琛;台湾社会活动家钱复;著名金石书画家钱君陶。

明朝

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

清朝

学者钱文选、钱塘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恢弘的家族,衍生出如此众多人才?这就得从江南钱氏的开山鼻祖钱镠(liú)说起了。

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开创了吴越国(今浙江省),他励精图治,保境安民。短短几年,吴越国成为“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之地。

钱镠临终前遗嘱子孙:“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

公元978年,钱镠之孙弘俶尊奉祖先遗嘱举国归顺宋朝,大宋初建,吴越国的归顺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和平统一局面,使得富庶江南免受战乱之祸。此后,江南一直为富甲华夏之地,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钱镠是奠基人。

钱镠除了治国有略,修身齐家也十分谨严,生前曾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要求子孙秉承祖训,清正躬谨。而这些后来也演变为其家族的宝贵精神遗产——《钱氏家训》。有人说,正是这部宝典中的教育之理,造就了江南钱氏书香绵延、世代人才涌现的盛况。

第四,重视榜样的作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学模范等都是发挥榜样的作用。

第五,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使人民群众在自觉参与中丰富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道德经三百问》:197. “修之于身”的“之”代表什么?
《道德经》,“道”不过是虚设的一个框架,“德”才是老子的初衷
善建不拔章——诗读老子54
《道德经》中的修身智慧
《道德经》6句经典名句,领悟为人处世智慧的态度、探求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