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生而不有,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51章 生而不有,是谓玄德

【经文】道生之,德畜①之,物形②之,势③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④。故道生之,德畜之——长⑤之育之,亭之毒之⑥,养之覆之⑦。

生而不有,为⑧而不恃,长⑨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考注】①畜:畜养。②形:动词,表现。③势:万物生长的自然环境。④莫之命而常自然:不干涉或主宰万物,而任万物自化自成。命,支配,干涉。⑤长:抚育,使……成长。⑥亭之毒之:使万物旺盛。亭,人所安定也。毒,厚也。易曰:圣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列子书曰:亭之毒之。皆谓厚民也。(《说文解字》)⑦覆:维护,保护。⑧为:施为,成就。(《广雅》)⑨长:尊者,居高位者。⑩玄德:大德、上德。

【考译】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物生长起来。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重视德的。

道之所以受到尊崇,德之所以受到重视,就在于它不主宰万物而顺其自然。所以,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成熟结果,使万物得到抚养和保护。

产生了万物却不据为已有,成就万物却不自恃其功,为万物尊而不做万物的主宰。这才是无限深厚的“德”啊!

【导读】在第2章,老子首次提出“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在第10章,老子首次把“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称之为“玄德”,本章是第二次称“玄德”。故本章可以看作是2、10两章的继续,着重讲“道”“德”对万物的作用。在这里,老子再次阐述了“道”以“无为”而生养万物的思想——老子认为,“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但“道”和“德”并不干涉万物的生长繁衍,而是顺其自然,因此,本章中心思想仍然是警示统治者秉持“清静无为”的治理理念。

【辨读】本章主要讲道德和万物的关系。解读正文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前边讲过的“道”与“德”的关系(见21章,此略)。

道产生了万物,又赋予万物千差万别的不同属性,这些属性就是物的德。因此,道是万物的本质和本原,德是事物的具体属性,道是德的根据。因此,道和德之间,德是道的德,德不能离开道,德是道的具象和表现,德以道为自身运行的唯一根据,故老子在第21章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总之,道乃德的内在实质,德是道的外在显现;道为本体,德为具体;道是无形的,德是具体可见的;道包含德,德来源于道,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即一体两面,一如道是“有无”的统一体:德是有,道就是无;道为父,德为母。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万物之所以能够生长和发展,就是因为其顺应了客观的自然规律,也就是大道,老子称其为“道生之”。道产生万物以后,由德来抚养它,老子称其为“德畜之”。道和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道德”体系,万物由道生,由德养,道和德就像是生养万物的父母一样,当然就尊贵了,即“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的上述主张否定了上帝的存在,体现了其唯物主义立场。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万物以道和德为尊贵,是出于道和德自身的感召力,而并不是主宰者的刻意命令和安排,而是他们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遵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万物顺其自然地诞生,又自然而然地发展,并因为遵循自然规律而生生不息。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这句话是讲“道生之,德畜之”的含义,即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使万物受到抚养、保护,使其生长发展,成熟结果。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大道生成了万物,但不把万物据为已有;抚育了万物,但不自恃有功;引导了万物,但不强加干涉,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不有”“不恃”“不宰”,共同本质是“无为”,故老子盛赞之为“玄德”。

大道遵循自然,无欲无求,即便在付出的时候也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更不会因为没有回报而生怨愤。人类却不同,一旦我们的付出多于回报,或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烦恼和怨恨,有的人甚至还会走向最初善心的反面,不但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大道深厚无私,实在是人类的楷模。

【今鉴】'无为'思想的管理学意义

大道无私表现为“不有”“不恃”“不宰”,即不占有、不居功、不主宰,占有必然主宰,主宰近乎占有,因此,本质上是两个方面。不居功在第9章有专门论述,我们这里重点说说“不有”“不宰”,其中又主要是“不宰”。

不宰,一是政府在宏观治理上“不宰”,即简政放权,不过分不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以发挥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微观管理上首长“不宰”,以调动成员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主宰子女的成长,以使孩子的个性特长得到自由发展。

第一方面关于政府的宏观治理,我们在前面各章的【今鉴】栏目多有述及,如第2、第5、第17、第23、第27、第29、第32等章;第三方面关于家庭教育,我们在第34、第43两章也已作过专门阐述。下面只就第二方面,即从微观管理层面谈点看法。

'无为'思想的微观管理学意义

据说一高新技术企业高薪聘请了一位年轻的数学天才,但两年过去了,这位数学天才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但公司管理层没有打扰他,更没有责备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一天,年轻人突破了一项重大技术难关。

精品、核心技术和最好的效益从来都不是常规管理能给的,频繁干预很多时候是一种拔苗助长。这启发我们,科学的管理应该做到:

1.制定部门差异化管理制度,克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理者不可事必躬亲,很重要的一点,要根据不同部门制定差异化管理制度,不可一刀切。比如生产环节必须严一点,重过程,管理就要勤一点、盯紧一点;销售环节需要弹性一点,重业绩,经费还要足一点;研发环节则要宽一点,经费更要多一点,管理上要懒一点,服务上要多一点,尊重专业,尊重科学,用充分的耐心才能等来创新的累累硕果。不分具体情况,搞一刀切,其结果必然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无为之益,天下希及

2.建设企业文化,科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低等管理靠嗓子,中等管理靠制度,优等管理靠文化。

要加强管理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又宽松和谐的企业氛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事物,最多也只能是近乎完美。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要求任何事都达到尽善尽美是不现实的。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都要具备容忍的态度以等待事物的变化。尤其是在创新领域,要容错,给失败一点宽容;要信任,给信任一点时间,或许下一刻就是你想要的惊喜。

让子弹飞一会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三百问》:187. “亭之毒之”何意?
21.道德经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究竟长什么样子?
道德经圣解(六十五)
《道德经》究竟是讲道德还是反道德?
新讲《道德经•德篇》三、读懂《道德经》,不再去算命
《道德经》第51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