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卷二百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二百六卷目录

 梅部汇考二
  本草纲目〈梅 樃梅 蜡梅〉
  峨嵋山志〈海梅〉
  具区志〈吐花酸 脆梅〉
  直省志书〈宛平县 历城县 曹县 登州府 莱芜县 鄢陵县 洛阳县 永宁县 江宁县 怀宁县 歙县 宁国县 清河县 吴县 常熟县 太仓州 上海县 丹徒县 仁和县 石门县 桐乡县 乌程县 山阴县 会稽县 嵊县 临海县 龙泉县 福州府 莆田县 番禺县〉
 梅部艺文一
  梅花赋         梁简文帝
  梅花赋          唐宋璟
  梅赋           宋吴淑
  梅花赋           王铚
  爇梅文          周之翰
  梅花赋           李纲
  梅花赋           朱熹
  古梅赋          吴龙翰
  梅花赋          杨万里
  和梅诗序          前人
  梅花说          杨东山
  梅华传          元王冕
  红梅赋           袁桷
  忆庾岭梅花赋       朱元荐

草木典第二百六卷

梅部汇考二

《本草纲目》《梅释名》
李时珍曰:梅古文作某象,子在木上之形,梅乃杏类。故反杏,为某书家讹作甘木,后作梅从,每谐声也。或云梅者,媒也。媒合众味,故《书》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而梅字亦从某也。
《集解》
《别录》曰:梅实生汉中山谷,五月采实火乾。
苏颂曰:今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
李时珍曰:按陆玑诗疏云,梅,杏类也。树叶皆略似杏,叶有长尖,先众木而花。其实酢曝,乾为脯入羹,臛齑中又含之,可以香口。子赤者,材坚。子白者,材脆。范成大梅谱云:江梅野生者,不经栽接,花小而香,子小而硬。消梅,实圆松脆多,液无滓。惟可生啖,不入煎造。绿萼梅枝跗皆绿重叶,梅花叶重叠,结实多双。红梅花色如杏,杏梅色淡,红实扁而斑,味全似杏。鸳鸯梅即多叶。红梅也,一蒂双,实一云苦楝结梅则花带黑色。谭子《化书》云:李接桃而本强者,其实毛。梅接杏而本强者,其实甘。梅实采半黄者,以烟薰之为乌梅。青者盐淹曝乾为白梅。亦可蜜煎糖藏,以充果饤熟者,笮汁晒收为梅酱。惟乌梅、白梅可入药,梅酱夏月可调水渴饮之。
《实气味》
酸平无毒。
大明曰:多食损齿,伤筋蚀脾胃,令人发膈上痰热,服黄精人忌食之。食梅齿
者,嚼胡桃肉解之。《物类相感志》曰:梅子同韶粉,食则不酸不软牙。
《发明》
寇宗奭曰:食梅则津液泄者,水生木也。津液泄则伤肾肾,属水外为齿故也。
李时珍曰:梅花开于冬而实熟于夏,得木之全气,故其味最酸,所谓曲直作酸也。肝为乙木,胆为甲木。人之舌下有四窍,两窍通胆液,故食梅则津生者,类相感应也。故素问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又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不然物之味酸者多矣。何独梅能生津耶。
《乌梅修治》
陶弘景曰:用须去核,微炒之。
李时珍曰:造法取青梅篮盛于突上,熏黑若以稻灰淋汁润湿,蒸过则肥泽不蠹。
《乌梅气味》
酸温平涩无毒。
李杲曰:寒忌猪肉。
《乌梅主治》
《本经》曰: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蚀恶肉。
《别录》曰:去痹利筋脉,止下痢,好唾口乾。
陶弘景曰:水渍汁饮治伤寒烦热。
陈藏器曰:止渴调中,去痰治疟瘴,止吐逆霍乱,除冷痢热痢。
大明曰:治虚劳骨,蒸消酒毒,令人得睡。和建茶乾姜为丸服,止休息,痢大验。李时珍曰: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白梅修治》
李时珍曰:取大青梅以盐汁渍之,日晒夜渍,十日成矣,久乃上霜。
《白梅气味》
酸咸平无毒。
《白梅主治》
陶弘景曰:和药点志蚀恶肉。
孟诜曰:刺在肉中者,嚼傅之即出。
大明曰:治刀箭伤,止血,研烂傅之。
汪颖曰:乳痈肿毒,杵烂贴之佳。
苏颂曰:除痰。
李时珍曰: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
《发明》
陶弘景曰:生梅、乌梅、白梅,功应相似。
王好古曰:乌梅,脾肺二经血分药也。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李时珍曰: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𧏾方中用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医说载曾鲁公痢血百馀日,国医不能疗,陈应之用盐水、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则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故也。其蚀恶疮弩肉,虽是酸收,却有物理之妙说。出《本经》其法,载于刘涓子。鬼遗方用乌梅肉烧存,性研傅恶肉上一夜立尽。圣惠用乌梅和蜜作饼贴者,其力缓。按杨起简便方云,起臂生一疽,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突起,如蚕豆大。月馀不消,医治不效。因阅《本草》,得此方,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乃知世有奇方。如此遂留心搜刻诸方,始基于此方也。
《核仁气味》
酸平无毒。
《核仁主治》
吴普曰:明目、益气、不饥。
孟诜曰:除烦热。
李时珍曰:治大指,忽然肿痛,捣烂和醋浸之。
《花气味》
微酸涩无毒。
《花发明》
李时珍曰:白梅花,古方未见用者。近时有梅花汤。用半开花,溶蜡封花口,投蜜罐中。过时以一两朵同蜜一匙点沸汤服。又有蜜渍梅花法,用白梅肉少许,浸雪水、润花露一宿,蜜浸煎酒。又梅花粥法,用落英入熟米粥,再煮食之。故杨诚斋有蜜点梅花带露餐,及脱蕊,收将熬粥吃之句,皆取其助雅致、清神思而已。
《叶气味》
酸平无毒。
《叶主治》
大明曰:休息痢及霍乱,煮浓汁饮之。
陈藏器曰:嵩阳子言,清水揉梅叶洗蕉葛衣,经夏不脆有验。
李时珍曰:夏衣生黴点,梅叶煎汤洗之,即去甚妙。
《根主治》
《别录》曰:治风痹,出土者杀人。
《崔氏纂要》曰: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
《大明》曰:煎汤饮,治霍乱,止休息痢。
《附方》
诸疮弩肉方见上。
痈疽疮肿已溃、未溃,皆可用。盐白梅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围。〈简易方〉
喉痹乳蛾冰梅丸: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猪牙皂角三十条俱为细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含咽津液。凡中风痰厥、牙关不开,用此擦之尤佳。《总录》:用白梅包生矾末作丸,含咽或纳吞之。
消渴烦闷: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温服。〈简要济众方〉泄泻口渴,乌梅煎汤,日饮代茶。〈扶寿精方〉
产后痢渴:乌梅肉二十个、麦门冬十二分,每以一升煮汁,频频呷之。〈必效方〉
赤痢腹痛,直指方用冻白盐梅七个,酒水各半煎饮之。圣惠方用乌梅去核,黄连各四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米饮服二十丸,日三服。
便中带血:乌梅一两去核,烧过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立止。〈圣济总录〉
久痢不止,肠垢已出时,后用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分二服。袖珍方用乌梅肉、白梅肉各七个,捣烂入乳香末少许,杵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汤下日三。
大便下血,及酒痢久痢不止,用乌梅三两,烧存性为末,醋煮米糊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服二十丸,日三。〈济生方〉
小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
血崩不止,乌梅肉七枚,烧存性研末,米饮服之,日二。大便不通,气闷欲死者,乌梅十颗汤浸去核,丸枣大,纳入下部,少时即通。〈食疗本草〉
霍乱吐利,盐梅煎汤,细细饮之。〈如宜方〉
蛔虫上行出于口鼻,乌梅煎汤,频饮并含之,即安。〈食鉴本草〉
水气满急,乌梅大枣各三枚,水四升,煮二升纳蜜,和匀含咽之。〈圣济总录〉
梅核膈气,取半青半黄梅子,每个用盐一两,淹一日夜,晒乾,又浸又晒至水尽乃止。用青钱三个,夹二梅麻线缚定,通装磁罐内,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之咽汁入喉,即消。收一年者,治一人。二年者,治二人,其妙绝伦。〈经验方〉
心腹胀痛,短气欲绝者,乌梅二七枚,水五升煮一沸,纳大钱二七枚,煮二升,半顿服。〈肘后方〉
劳疟劣弱,乌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甘草三寸,生姜一块,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一半,温服即止。〈图经本草〉
久欬不已,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痰厥头痛如破者,乌梅肉二十个,盐三撮、酒三升。煮一升顿服,取吐即愈。〈肘后方〉
伤寒头痛,肚热胸中烦痛,四五日不解。乌梅十四枚、盐五合、水一升,煎半升温,服取吐,吐后避风良。〈梅师方〉折伤金疮,乾梅烧存性,傅之一宿瘥。〈千金方〉
马汗入疮作痛,用乌梅连核捣烂,以头醋和傅,仍先刺疮,出去紫血,乃傅之系定。〈经验方〉
猘犬伤毒,乌梅末酒服二钱。〈千金方〉
指头肿毒痛甚者,乌梅肉和鱼鲊捣封之妙。〈李楼奇方〉伤寒,𧏾疮生下部者,乌梅肉三两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以石榴根皮煎汤,食前下三十丸。〈圣惠方〉小儿头疮,乌梅烧末,生油调涂。〈圣济录〉
香口去臭,曝乾梅脯常时含之。
硫黄毒发,令人背膊疼闷、目暗漠漠,乌梅肉焙一两、沙糖半两、浆水一大盏,煎七分呷之。〈总录〉
中水毒,病初起头痛、恶寒、心烦拘急,日醒夜剧,梅叶捣汁三升,饮之良。〈肘后方〉
下部𧏾虫,梅叶、桃叶一斛杵烂蒸极热,内小器中,隔布坐蒸之,虫尽死也。〈外台秘要〉
月水不止,梅叶、焙棕、榈皮灰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圣济总录〉
《樃梅集解》
李时珍曰:樃梅出均州太和山,相传真武折梅枝插于榔树,誓曰:吾道若成,开花结果。后果如其言,今树尚在五龙宫北,榔木梅实杏,形桃核。道士每岁采而蜜煎以充贡献焉。榔乃榆树也。
《实气味》
甘酸平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蜡梅释名》
李时珍曰: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集解》
李时珍曰:蜡梅,小树丛枝尖叶。种凡三种,以子种出,不经接者,腊月开小花而香淡,名狗蝇梅。经接而花疏开,时含口者,名磬口梅。花密而香浓,色深黄如紫檀者,名檀香梅。最佳结实如垂铃尖,长寸馀。子在其中,其树皮浸水,磨墨有光采。
《花气味》
辛温无毒。
《花主治》
李时珍曰:解暑生津。
《峨眉山志》《海梅》
海梅高仅三尺,冬月开小花,结实如樱桃。

《具区志》

《吐花酸》 《脆梅》

洞庭诸山佳种有吐花酸,实小味酸。方吐花即可啖。脆梅一名时里梅,实圆而大,可以蜜渍及蒸制。

《直省志书》《宛平县》

物产金梅、水梅。

《历城县》

方产梅花,历多蜡梅。红白二种皆自南方来者。

《曹县》

物产梅红、白、腊三色。冬开者,曹惟蜡色,有金桃花、金莲花、彭梅、素梅数种。白有玉蝶、绿萼二种。红色深者,名朱砂梅,浅者名台梅。

《登州府》

物产红梅、黄梅、蜡梅。

《莱芜县》

物产梅花,有红、白二种。

《鄢陵县》

土产蜡梅,不知有自何时。有名老苏梅、胜府梅、任家梅,最后出者,名金莲花绝佳。

《洛阳县》

土产花属蜡梅、虎蹄梅、玉蝶梅、红梅、白梅、紫香梅、黄香梅,果属大黄梅,小黄梅。

《永宁县》

物产梅,有黄、白、乌三种。

《江宁县》

物产梅,玉蝶、绿萼、红白各种,千叶。

《怀宁县》

物产梅,有红梅、绿萼。有玉蝶皆重叶,色素而艳香清。而越此以人巧接植者不多。有若山梅,则郊野繁生,自堪点缀春色。

《歙县》

物产梅花。先春而花台阁,梅花如玉蝶而丛瓣叠舒。绿萼梅亦有重台者,磬口梅、红梅。近有以磬口蜡梅接白梅树者,花瓣不改,其香与色则蜡梅矣。

《宁国县》

土产梅,有胭脂梅、鸡弹梅、石梅、寒梅、绿萼梅、红梅、千叶梅、鹅梅、山梅。

《清河县》

物产有梅,一花二实者,曰鸳鸯梅。间有而实不大。

《吴县》

物产江梅,俗呼直脚梅。又名野梅、官城梅。著花最晚,子先熟。扁梅先著花,子晚熟。红梅实酸,红初生即酸。消梅极轻脆。杏梅又名鹤顶梅,实大味甘。绿萼梅蒂纯绿,枝亦青。红梅开最早,红如桃杏,重叶。

《常熟县》

物产梅,有玉蝶、绿萼二种,又有千叶红梅,果有鹤顶梅,有金刚拳。

《太仓州》

物产梅,子味胜他邑。茜泾消梅入口,无滓尤绝。吴川塘十馀里俱种梅,名鹤顶者,果大如盂,俗呼金刚拳。沙头有古梅,荫二十馀席。

《上海县》

物产梅,种类不一,梅源市周围数里,郡邑咸取实于是。

《丹徒县》

物产梅,花有红,有白。实有圆消梅、葱管消梅、金定梅。

《仁和县》

物产梅,凡三种曰红梅、曰白梅、曰绿萼梅。红梅有福州红、潭州红、邵武红、柔枝千叶红等类俱佳。

《石门县》

物产青梅、杏梅、酸梅、苦梅。

《桐乡县》

物产梅,有玉叠、绿萼、红、白、照水江梅诸种。

《乌程县》

物产梅,栖贤山最多,青脆者为消梅。

《山阴县》

物产梅,昌安梅最盛,实大而美,项里容山又多出。古梅又有千叶、鸳鸯梅。

《会稽县》

物产梅,绿萼、玉蝶、檀香山梅、红梅。其种不一,惟绿萼甚香,而其实且大。

《嵊县》

物产梅,金刚拳大如桃,消梅坚脆,经秋不落。

《临海县》

物产梅,有黄梅、杏梅、品字梅、绿萼梅,又有红梅、蜡梅、无实。

《龙泉县》

物产石梅、麦熟梅、青梅、消梅、杏梅、六月梅、雪梅、粉梅。

《福州府》

物产梅,有酥梅、桃梅、杏梅、李梅、饭梅、摇梅,形大如鸡子。

《莆田县》

物产梅,大者曰鹅梅,一花双实曰品梅。

《番禺县》

物产梅,邑人多取青者,盐淹久藏。生霜名霜梅,治喉痹。以糖浸,嫁女必用之,名糖梅,鹿步多。

梅部艺文一《梅花赋》梁·简文帝

层城之宫灵苑之中,奇木万品,庶草千丛。光分影杂,条繁干通。寒圭变节,冬灰徙筒,并皆枯悴色落。摧风年归气新,摇云动尘,梅花特早,偏能识春。或承阳而发,金乍杂雪而披银,吐艳四照之林,舒荣五衢之路。既玉缀而珠离,且冰悬而雹布,叶嫩出而未成,枝抽心而插。故标半落而飞空,香随风而远度。挂靡靡之游丝,杂霏霏之晨雾。争楼上之落粉,夺机中之织素。乍开花而傍巘,或含影而临池,向玉阶而结采,拂网户而低枝。于是,重闺佳丽貌婉心娴,怜早花之惊节,讶春光之遣寒。裌衣始薄,罗袖初单,折此芳花举兹轻袖,或插鬓而问人,或残枝而相授。恨鬟前之太空,嫌金钿之转旧。顾影丹墀,弄此娇姿,洞开春牖,四卷罗帷。春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花色持相比,恒愁恐失时。
《梅花赋》〈有序〉宋·璟垂拱三年,予春秋二十有五,战艺再北随,从父之东川授馆官舍。时病连月,顾瞻圮墙有梅一本,敷葩于榛莽中,喟然叹曰:呜呼。斯梅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别乎。若其贞心不改,是则可取也。已感而成,兴遂作赋曰:

高斋寥阒岁晏山深,景翳翳以斜度,风悄悄而乱。吟坐穷檐以无朋,命一觞而孤斟步前,除以踯躅倚杖藜于墙,阴蔚有寒梅。谁其封植未绿叶而先葩发,青枝于宿蘖擢秀,敷荣冰玉一色。胡杂遝于众草,又芜没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羌洁白其何极。若夫琼英缀雪,绛萼著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清馨潜袭,疏蕊暗臭,又如窃香,是谓韩寿。冻雨晚湿,夙露朝滋,又如英皇泣于九疑。爱日烘晴,明蟾照夜,又如神人来自姑射。烟晦晨昏,阴霾昼閟,又如通德掩袖拥髻。狂飙捲沙,飘素摧柔,又如绿珠轻身坠楼,半含半开,非默非言。温伯雪子目击道存,或俯或仰,匪笑匪怒。东郭慎子正容物悟,或蕉萃若灵均,或欹傲若曼倩,或妩媚如文君,或轻盈若飞燕。口吻雌黄,拟议难遍彼其。萟兰兮九畹,采蕙兮五柞。缉之以芙蓉,赠之以芍药。玩小山之丛桂,掇芳洲之杜若,是皆物出于地产之奇,名著于风人之托。然而艳于春者,望秋先零。盛于夏者,未冬已萎。或朝蕤而速谢,或夕秀而遄衰。曷若兹卉岁寒,特妍冰凝霜冱。擅美专权,相彼百华,孰敢争先莺语犹蛰蜂房。未喧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至若栖迹隐深,寓形幽绝,耻邻市廛,甘遁岩穴。江仆射之孤镫,向寂不怨,悽迷陶渊明之三径长。閒曾无悁,结谅不移于本性,方可俪乎君子之节。聊染翰以寄怀,用垂示于来哲。从父见而勖之曰:万木僵仆,梅英载吐,玉立冰洁,不易厥素。子善体物,永保贞固。

《梅赋》宋·吴淑

诗云:摽有梅其实七兮伊梅,楠之酸酢亦果中之嘉。实既香口而是资,亦和羹而取适。范汪啖之而盈斛,孙亮察之于浸蜜,酸不及于百人渴尝,止于三军。越使申梁国之遗陆凯,寄江南之春柳,恽之射斯妙,寿阳之妆更新。折灵山兮扳上林,赏紫叶兮玩同心。或以熟横公之鱼,或以煮绮里之。金五月之风表信,夏至之雨为淫,岂独伯禹庙中生枝而事异。抑亦苏耽园里,疗病而功深。

《梅花赋》王铚

韵胜群卉花称早梅,禀天质之至美,凌岁寒而独开。标致甚高,敛孤芳而独吐阳和未动,挽春色以先回。原夫尤物之生英姿,特异。方隆冬之届候,属祁寒之鼎至。瞻远岫兮无色,盼丛条兮失翠。彼美仙姿夐存幽致,春风万里报南国之佳人,香艳一枝富东君之妙意。观夫离类,绝俗含新,吐奇妙,有江山之兴,萧然风露之姿。气韵雅甚,精神远而雪满南枝。想梁园之未赋,春生寒谷,鄙邹律之潜吹。其时掩苒半开,娉婷一笑,绚红日以朝映,耿青灯之夜照,何郎秀句不足以咏其妍,徐熙淡墨不足以传其妙。城隅璀璨,遥瞻妍女之殊。月下横斜,乍织鲛人之缭。至若霜岛寒霁,江村晚晴,竹外烟袅,松间雪清。恼远客以魂断,悦幽人之眼明。语其能则洁而无滓,言其用则大而难名。倘遇兵尘可止三军之渴,如逢鼎味堪调、一相之羹。譬夫豪杰之士,岂流俗所能移节。义之夫虽阨穷而愈,厉时当摇落之候气,极严凝之际兹梅也。排风月而迥出,傲霜雪而独丽。色靡竟于阳春,志可期于晚岁。所以兴动钱塘之老,妙语增新,香遗陇首之人。芳期远契,彼清露兮被三径之菊,彼光风兮汎九畹之兰。歌红蕖于夏永,破丹杏于春寒。丽质鲜妍则比我已远,高情潇洒而方兹实难。塞曲悲凉,望作南楼之弄诗魂飞动,尚留东阁之观。于是,倚槛凝神,巡檐搔首,眷落英之著袂,折粉香而在手。吾方破闷析酲于此焉,信花中之未有。

《爇梅文》周之翰

寒勒铜瓶冻未开,南枝春断不归来。这回勿入梨,云
梦却把芳心作死灰恭。惟地垆中处士梅先生生自罗浮派分庾岭,形如枯木,棱棱山泽之臞。肤若凝脂,凛凛冰霜之操。春魁占百花头上,岁寒居三友图中。玉堂茅舍本无心,金鼎商羹期结果。不料通人见挽,便离有色之根。夫何冰氏相凌遽返华胥之国,玉骨拥炉烘不醒,深魂剪纸竟难招纸帐,夜长犹作寻香之梦。筠窗月淡尚疑,弄影之时,虽宋广平铁石心肠,忘情未得使华光老,丹青手段摸索未真,却怨零落一枝春好,与茶毗三昧火惜花。君子还道,这一点香魂今在何处。咦炯然不逐东风散,只在孤山水月中。
《梅花赋》〈有序〉李纲皮日休称宋广平之为人,疑其铁心石肠。及观所著《梅花赋》,清便富艳,得南朝徐庾体。然广平之赋今阙不传,予谓梅花非特占百卉之先,其标格清高,殆非馀花所及。辞语形容尤难为工。因极思以为之赋,补广平之阙云,其辞曰:

固阴冱寒,草木冻枯,惟兹梅之异品得和气而早苏。尔乃结根蟠据,擢干横斜,发青枝于宿蘖。未绿叶而先葩,素英剪玉,轻蕊捶金。绛蜡为萼,紫檀为心,藟方苞而露重,梢半袅而云深。凌霜霰于残腊,带烟雨于疏林。漏江南之春信,折赠远于知音,此梅花之大略也。若夫含芳雪径,擢秀烟村。亚竹篱而绚彩,映柴扉而断魂。暗香浮动,虽远犹闻。正如梅仙隐居吴门,丰肌莹白,娇额涂黄。俯清溪而弄影,耿寒月而飘香。娇困无力,嫣然欲狂。又如梅妃临镜严妆,吸风饮露,绰约婵娟。肌肤冰雪,秀色可怜。姑射神人,御气登仙。绛襦素裳步摇之冠。璀璨的皪光彩煜,然瑶台玉姬谪堕人间,半开半合,非默非言。温伯雪子目击道存,或俯或仰,匪笑匪怒。东郭顺子正容物悟,惟标格之独高,故众美之,咸具下视群芳,不足比数。桃李逊嫭、梨杏推妍、玫瑰包羞、芍药厚颜。相彼百花,孰敢争先莺语。方蛰蜂蝶未喧,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至于功用已周,敛华就质,落英飘零结成青实,钟曲直之真味,得东方之正色。傅说资之以和羹,曹公望之以止渴。用其材可以为栋梁,采为药可以蠲烦热,又非众果之所能髣髴也。爰有幽人卜居梁溪,艺松菊于三径,树兰蕙之百畦。丹桂团团,绿竹猗猗,植兹梅于其间,庶岁寒之相依,嗅花嚼实,侑此一卮,颓然而醉。不知天地之高卑,岂特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殆所谓未能忘情如草木,聊托物以娱嬉者乎。
《梅花赋》〈并序〉朱熹楚襄王游乎云梦之野,观梅之始华者,爱之徘徊而不能舍焉。骖乘宋玉进曰:美则美矣,臣恨其生寂寞之滨而荣此岁寒之时也。大王诚有意好之,则何若移之渚宫之囿而终观其实哉。宋玉之意,盖以屈原之放微悟王,而王不能用于是退,而献赋曰:

夫何嘉卉而信奇兮,厉岁寒而方华。洁清姱而不淫兮,专精皎其无瑕。既笑兰蕙而易诛兮,复异乎松柏之不华。屏山谷以自娱兮,命冰雪而为家。谓后皇赋予命兮,生南国而不迁。虽瘴疠非所托兮,尚幽独之可愿。岁序徂以峥嵘兮,物皆舍故而就新。披宿莽而横出兮,廓独立而争妍。元雾滃而四起兮,川谷冱而冰坚。澹容与而不衒兮,象姑射而无邻。夕同云之缤纷兮,林莽杂其葳蕤。曾予质之无加兮,专皎洁而未衰。方酷烈而訚訚兮,信横发而不可摧。纷旖旎亦何妤兮,静窈窕而自持。徂清夜之湛湛兮,玉绳耿而未低。方娉婷而自喜兮,友明月以为仪。欻浮云之来蔽兮,四顾莽而无人。怅寂寞其凄凉兮,泣回风之无辞。立何久乎山阿兮,步何踌蹰于水滨。忽举目而有见兮,恍顾盼之足疑。谓彼汉之广兮,羌何为乎人间。既奇服之眩耀兮,又绰约而可观。欲一听白云之歌兮,叹扬音之不可闻。将结轸乎瑶池兮,惧佳期之非真。愿借阳春之白日兮,及芳菲之未亏。与迟暮而零落兮,曷若充夫佩帏。渚宫矧未有此兮,纷草棘之纵横。椒兰后乎霜雪兮,亦何有乎芳馨。俟桃李于载阳兮,仓庚寂而未鸣。私顾影而自怜兮,淡愁思之不可更。君性好而弗取兮,亦吾命其何伤。乱曰:后皇贞树艳以姱兮,洁诚谅清有嘉实兮。江南之人羌无以异兮,茕独处廓岂不可召兮。层台累榭静而可乐兮,王孙兮归来无使哀江南兮。

《古梅赋》〈有序〉吴龙翰

余家有古梅突兀富饶之旁。枝干连理而茂。先曾伯叔大父联武巍科。曾大父尝作《连理梅赋》以见意。余诗人也与梅为胶漆,交梅而至古标格愈不凡。敬依韵扁吾窝,因为之赋其辞曰:

忻故园之古梅兮,灿珊瑚之宝树。悬瑶台之明月兮,的皪琼花玲珑玉蕊。矧鹣比翼乎铁干兮,乃连理而荐瑞。顾此杈枒兮,其仰斯逆,其偃斯醉,其高斯达,其低斯跂。鹤膝峥嵘,切切交峙。蛟背突兀,奔腾之势或横枝照水,如纫兰之湘累,或半树粘雪,如餐毡之汉使,或荒山冲寒孤根回暖,如采薇孤竹君之二子。烈士忼慨,羁臣憔悴,茹铁筋骨,镂冰肠胃。乃导引其形躯兮,如雾拥而云垂,如鸿飞而虎踞。故能曜其夜鹤之骨而枯其秋蝉之蜕也。若余者与伊纳交,爰庐其旁,诏弟读书,对亲奉觞,呼吸清寒,咽嚼清香而庶几泻吟笔之琳琅者乎。

《梅花赋》杨万里

绍兴四祀,惟仲之冬朝暖焉兮似春夕,凄其兮以风。杨子平生喜寒而恶热,亦复重裘而厚幪。呼浊醪而拍浮,嗔麟定之未红。已而月漏微明,雪飞满空。杨子欣然而叹曰:举世皆浊,滕六独清。举世皆暗,望舒独明滕也。挟其清而不洿,终岁遁乎太阴之庭舒也。倚其明而不垢,常昼閟其广寒之扃。盖工于相避而疑于不相平也。今夕何夕,惠然偕来,皎连璧之迥映,蹇欲逝兮徘徊,吾独附冷火而拨死,灰顾不诒二子之咍乎。爰策枯藤,爰蹑破屐登万花川谷之顶。飘然若绝弱水而诣蓬莱适群仙,拉月姊、约玉妃,宴酣乎中天之台。杨子揖姊与妃而指群仙以问焉,曰:彼缟裙而侍,练帨而立者为谁。曰:玉皇之长姬也。彼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者为谁。曰:女仙之飞琼也。彼肤如凝脂,体如约素者为谁。曰:泣珠之鲛人也。彼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者为谁。曰:藐姑射之山之神人也。其馀万妃,皓皓的的,光夺人目,香袭人魄,问不可遍,同馨一色。忽一妃起舞而歌曰:家大庾兮荒凉,系子真兮南昌。逢驿使兮寄远,耿不归兮故乡。歌罢因忽不见。旦而视之,乃吾新植之小梅,逢雪月而夜开。

《和梅诗序》前人

梅肇于炎帝之经,著于说命之书。召南之诗然以滋不以象,以实不以华也。岂古之人皆质而不尚其华欤。然华如桃李,颜如舜。华不尚华哉。而独遗梅之华,何也。至楚之骚人,饮芳而食菲,佩芳馨而食葩。藻尽掇天下之香草,嘉木以苾芬其四体,而金玉其言语文章尽。远取江蓠杜若而近舍梅,岂偶遗之欤。抑梅之未遭欤。南北诸子如阴铿、何逊、苏子卿诗人之风流至此极矣。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及唐之李杜,本朝之苏黄,崛起千载之下而躏藉千载之上,遂主风月花草之夏盟,而于其间始出桃李兰蕙。而居客之左,盖梅之有遭,未有盛于此时者也。然色弥章,用弥晦,花弥利,实弥钝也。梅之初服,岂其端使之然哉。前之遗今之遭信然欤。余友洮湖陈晞颜,盖造次必于梅,颠沛必于梅者也。嘉爱之不足而吟咏之,吟咏之不足则尽取古人赋梅之。作而赓和之,寄一编以遗予曰:从古此诗已八百篇矣。不盈千篇,吾未止也。予读之而惊曰:抑何丰耶。丰而不奇则亦常耳,抑何奇耶。余尝爱阴铿诗云:花舒雪尚飘,照日不俱销。苏子卿云:祇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唐人崔道融诗云: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是三家者,岂畏疏影暗香之句哉。晞颜之诗同梅而清,清在梅前,同梅而馨,馨在梅后。其于三家所谓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梅花说》杨东山

《易》曰:乾为天。前辈论乾与天,异谓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某因触类而思之。不但乾与天异而已,事事物物莫不皆有形体。性情林和靖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二句,此为梅写真之句也,梅之形体也。雪后园林才半树二句此为梅传神之句也,梅之性情也。写梅形体是谓写真,传梅性情是谓传神。

《梅华传》元·王冕

先生姓梅,名华,字魁,不知何许人。或谓出炎帝,其先有以滋味干商。高宗乃召与语大悦曰: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因食采于梅,赐以为氏。梅之有姓。自此始至纣时,梅伯以直言谏妲己事被醢,族遂隐迨。周有摽有者,始出仕,其实行著于诗垂三十馀世。当汉成帝时,梅福以文学补南昌尉,上书言朝廷事不纳,亦隐去,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自是子孙散处不甚显。汉末绿林盗起,避地大林,大将军曹操行师失道,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垂涎汉鼎,人不韪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竟匿不出。厥后累生叶,叶生萼,萼生蕊,蕊生华,是为先生。先生为人修洁洒落,秀外莹中,玉立风尘之表,飘飘然真神仙中。人所居环堵竹篱、茅舍洒如也。行者过其处,必徘徊指顾曰:是梅先生居也,勿剪勿伐。溪山风月,其与之俱先生,雅与高人韵士游徂徕十八公山阴。此君辈皆岁寒友,何逊为扬州法曹掾,虚东阁待先生,先生遇之甚厚。相对移日留数诗而归,先生南北两支世传南暖北寒,先生盖居于南者也。先生诸子甚多,长曰:实操行坚固,人谓其有乃父风味。居南京犀浦者,为黄氏,其馀别族,具载《石湖谱》。太史公曰:梅先生翩翩,浊世之高士也。观其清标雅韵,有古君子之风焉。彼华腴绮丽,乌能辱之哉。以故天下人士景仰爱慕,岂虚也耶。

《红梅赋》袁桷

闲闲羽仙朝归绛都,冰渟雪峙湛焉。澄居候寒圭之微影,察众芳之荣枯。草藏荄而永閟,木脱叶以无徒。彼阴阳之眇密,曷能返乎元虚。于是天回景温机,抉候促吉,云丰融美虹纚属,眷炎洲之嘉植淟乎。其忍此垢浊也。俨蕊珠之扬灵,贮初服于太素。沐九芒之粹精,蟠翠气以内护,赪容耿以自持兮,抱冲密而莫吐。衣赤霜之羽袍,曳文锦之灵佩,弃明月之寒珰,缀飞琼以为琲匪,徇色以自誇。表昭质之莫昧,凛世坌之如焚,赩微愠以却背。惟深根固蒂之不可恃兮,将求化以养晦。繄炜炜之滑稽,惧夫恶朱者之见毁。鹄日浴以𪃟离,鹤舞丹而希寿。念形色之莫践,徒变幻以眩售。万籁凝寂穆然长思,绚此的皪申之以辞辞,曰:貌充心明道之腴兮,葆光深贞。慎德枢兮,渥丹自持。惟受初兮,不烁不腾。莫可渝兮,时至神完。吾其敷兮,吾其敷兮,物莫与俱兮。

《忆庾岭梅花赋》〈有序〉朱元荐

至元甲午,予客燕山别庾岭梅花且两载矣。天寒岁晏,旅思无聊,悠然动寻梅之想。呜呼。广平见梅花于榛莽之中。尚喟然赋之况,不见梅花,可无一语以寄相思之意乎。东阁主人启予言志,感而成赋,遂作《忆庾岭梅花赋》,其辞曰:

倚髯箕踞,掩卷微吟。慨风沙之眯目,抚岁月而惊心。倏憭慄其远行,窅羽绝而鳞沈。忆梅花之不见渺,予怀于登临。乃出都门,徐步坰野,徘徊易水之上,徜徉燕山之下,居庸郁乎。其积翠玉泉凛乎。其如泻访金台于荒丘,吊石鼓于黉舍。呼斗酒以浇愁,想一枝之潇洒。夕阳已西,新月如画。归奚奴之背锦,凌天风之返驾。载行载歌,其乐陶陶。归斯就寝一枕逍遥,夜梦群仙扣吾寓屋乃瑶。其裾乃缟,其服舞。疏影之凌乱,欬异香之芬郁。若夫新诗动兴,东阁回眸俨如何逊同在扬州玉蕊。明皦幽光留夜。又如老坡松风亭下水影横动,月香暗浮。又如逋仙湖山胜游,未问和羹,先魁春榜。又如沂公赋诗自况,或洒落如秦黄,或豪迈如李杜,或寒瘦如郊岛,或清丽如徐庾。其枕烟卧霞也,芝商山之四皓。其饕风齧雪也,毡羝窖之苏武。不可名状,难以枚数。恍兮惚兮,载言孔嘉不玉,而蕊不琼而葩。呜呼。噫嘻。非花神邪。昔广平以天姿丽质而此赋,今吾独以端人贞士而见,嗟不然何以山川之寂寞而能接魂梦于天涯,诘其所以俛而不答,倏尔情亲欢然意洽。觉真味之相投,环四座而相狎。且谓予言,此行刹那,汝位不高,汝金不多,何以山薮之性情而历乎宦海之风波。是虽缙绅之推许,不无阘茸之嚣讹。嗟一出之容易,迨两载之蹉跎。独不记山中之索笑,颓然醉月下而高歌。嗟夫。水之迢迢不足以写吾相思之情,云之绵绵不足以喻吾离愁之苦。彼毁自毁,彼誉自誉。玉堂金马,吾不为之喜。茅舍竹篱,吾不为之怒。付万事以无心,惟以天而出处。乃若真心之长在,岂甘与草木而同腐。花神喜而言曰:岁寒知心,惟予与汝。子不归来洞天,谁主愿请事乎。鸾骖蚤乘风而高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花三弄——之 红梅、 绿梅、白梅
随笔:访梅花不遇
红梅粉梅绿萼梅/年前赏梅植物园
红梅 白梅 腊梅【美图】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葡萄部
梅,梅花的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