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百年一瞬间,如何让生命更精彩:修道德!(连载280)

【原文】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三段即:“圣人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本段分三个层面来阐述。

首先,老子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第一,人类的品质言行符合圣人之道,他就是圣人。

圣人,决不是君王才能够成为圣人,决不是君王才能够行圣人之道。人一生下来的时候,只有一个使命,就是要做一个圣人,做一个幸福、自在、圆满的圣人。一个社会圣人越多,其社会稳定和安宁水平就越高。

第二,圣人不是以人的地位、成就、名声、财富的多高多深来作为评判的标准。

圣人的外在形象有两个标准,一是“歙歙焉”,二是“为天下浑其心”。

所谓“歙歙焉”,是指他们收敛自己,不彰显自己。

所谓的“为天下浑其心”,就是指他们把天下人的整体心愿作为自己的心愿。

第三,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圣人都会有很多,有留名的,也有很多是无名的。

第一类圣人,他们在自己生活里合道而行,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启示、在温暖、在教化着周围的人;在倡导着一方的民风;在维护着一方的和谐!

第二类圣人,他们用自己的不言之教、无为而治在教化着周围的世界——他们所说、所做的一切是能够留得到后代,能够福泽后代的千秋伟业。

第三类圣人,他们是能够立说教化万世的圣人,则是圣人之中的圣人,他们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联接的是宇宙集体智慧神性意识


其次,为什么老子在这里用“孩”这个字表示圣人之爱,而不是直接用“爱”字来表达呢?

圣人的共同心愿是什么?

老子的原话是:“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就是说,圣人以天下人的共同心愿为自己的心愿。

再进一步就是说,圣人关注百姓的所言所行,关爱他们,就像关注自己的孩子那样。

圣人之德为什么用“孩”而不用“爱”?

第一,说到父母,每一个人都会有切身的感受。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最伟大的爱;父母对儿女的爱,不是贪图名利的爱。

老子说的圣人对百姓之爱,也是以一颗父母心对待孩子的博大爱心来对待大家,也是不求回报的无私大爱。

第二,因为爱有很多种,而用“孩”字,就能表达出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是纯洁的。

纯洁的爱不是交换的爱,不是利益关系的爱,纯洁的爱是圣人之爱。

我们都会有一种体会,如果一个孩子犯错时,社会会关注到问题,但更会原谅他,宽容他,还会去帮助他;但当一个成年人犯错时,社会也同样会关注到问题所在,但可能更多的是指责他、怨恨他、处罚他——这就是“孩”字与“爱”字的差别

所以,我们可以呼应前面,为什么圣人对不善之人而善之,为什么对不信之人而信之,这是圣人的“德善”和“德信”,是把百姓当孩子一样地来关爱。

老子认为:

站在宇宙更高时空点,这个世界就不存在对与不对、善与不善、信与不信的对立二分法。

只要方法得当,不善可以转化为善,不信可以向着信的方向转化。


再次,人生百年一瞬间,如何让生命精彩?

一句话就“修品质”!

什么品质?就是修孩子的单纯,单纯是人生最终的到达,单纯是人生一个很重要品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单纯”这个品质!

回到单纯,你想要的一切自然会来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总会遇到喜怒哀乐,同时也免不了会遇到灾难和苦难……

这个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个成功结果的背后都可能会遇到曲折、坎坷、苦难、灾难。

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敲打锤炼,如果在遇到苦难灾难之后,还是始终亮化自己单纯品质的奋斗与坚持,您就是造化,您就是成功,您就是大道!

本章所述,老子《道德经》是宇宙大智慧。

本章《道德经》中老子在大声呐喊:

“人类啊,放弃自我偏见吧!不要用自己的善恶标准来评判他人!全世界是一家人,人类是同体共生来自大道,爱他人就是爱自己。从自己做起,好了自己,就是好了一个世界!”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可以具体运用在我们这个社会的哪些领域?

下面讲三个领域:

第一领域,运用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

人要处理好大脑与身体、情绪的关系。大脑就是一个人的“统治者”,身体和情绪都是一个人的“老百姓”,这是《道德经》活学活用。

在人生旅途中,面对形形色色的善心、贪心、憎恨、虐待您的人等等,您拿什么心态来处理呢?

“以百姓心为心”的做法就是:

  • 第一,对善待您的人,要知恩图报;
  • 第二,对待打击您的人释放善意的方法是,以德报怨、坦诚待人、宽容和体谅别人。

十二分的诚意,这是吃亏是福,这是把不善不信的人们从怪圈里化解出来,由此善德和信德也脱颖而出了。

善德和信德是联接宇宙力量的磁场,这个磁场可以提升个人修养的心性,心性可以种健康,可以种长寿,可以种好运。

第二个领域,就是企业管理方面。

处理好老板与员工的关系、经理与下属的关系、公司与客户的关系,也是《道德经》活学活用。

第一点:公司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基础。

公司是社会的细胞,公司要处于和谐稳定的常态,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心,是《道德经》提倡的圣人之心。

第二点:公司管理对于员工的善待和信任是没有条件的,这是管理之德,以百姓心为心是最主要的准则——就是要兼顾最下层人员心性提升的义务与责任,管理层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引导他们,即“为天下混其心”。

德善,也是一个人善待自己生命极其负责任的态度;德信更是一个领导对待下属应该采取的基本立场,这就是本章要说明的道理。

第三个领域:运用在人际关系等社交方面。

处理好我与对方的关系,也是《道德经》的活学活用。

一般人对于“善者”和“不善者”的态度,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以善对善,以不善对不善,这是有差别的态度。
  • 另一种是无论是善还是不善,都以善对待他,这是一种无差别的态度。

如果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都以宽容的胸怀来感化不善者,从而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尤其是启发不善者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改变自己的不善。这样一来,天下人的品德都向善了。

同样,对待“信者”与“不信者”的态度,用诚信态度去感化不信者,从而改变不信者的价值观,使天下人的品德都归于诚——这是一种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距离的人我合一体现!是天地人和谐的自然体现!

人人都希望收获幸福、自在、圆满的人生,人人都希望成功天长地久,本章《道德经》阐述的宇宙智慧,就是让我们要实践、要行动、要做到、要成就我们每个人的圣人之道!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开始《道德经》第50章“摄生之道”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


更多《道德经》连载:

不言者心静、无为者心定,这是保养生命最高级的方法(连载263)

完美的人格,不在外形上表露,而重在含藏内收(连载267)

中国人都懂得“盈必毁”之理——不盈满,才是吉利(连载266)

人走运,并不是运气好,而是他懂得按规律做事(连载265)

宇宙的奥秘是:不可见的规律永远主宰着可见的世界(连载261)

我们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内心的刚强与欲望(连载25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十句人生至理名言,读懂受益终生!
原创:《老子天道论》道德经揭秘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德经 12、浑厚包容
轻轻松松读《老子》(49)
51、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己心——走进《老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